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们的自由精神从哪里破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的自由精神从哪里破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鲁,山东日照人,生于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名作欣赏》杂志上旬刊副主编。

国人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从众、忍耐和默不作声,也就是压制自我,甚至悄悄地将自我掉。没有了自我,自由精神也就失去了根基,即所谓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没有了自由精神,我们就只能继续地从众、忍耐和默不作声,只能成为“群众”之一员。这是一个封闭式的循环,也就是说,如果外在环境不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就很难从自己身上生发出自我和自由精神。

我们上一期谈论过自我的话题,自我完全不是那种性格和人格缺陷意义上的自负、自私、自恋、自以为是,也不是青春期叛逆意义上的偏执、想入非非、我行我素。自我是思考、质疑和批判,是从理性上完成对自己的确认,是将自己从人群中剥离开来以获取个体价值,是承担起对自己生命的责任,是探索存在的各种可能性。没有自我意识,意味着还没有作为自己在生存,只是作为命运的一颗棋子在被动而茫然地活着。没有自我,我们就是羊群中的一只羊,白天被赶来赶去,晚上被圈在栅栏中,逃脱不了被贩卖或者宰杀的宿命。考虑到风云突变的一个世纪之后,国人的自我意识竟然还深埋在地下,再怎么强调自我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每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的生活形态,它包括人们对生活的一般理解和追求,人们普遍的价值观念。当前这个时代的主流生活形态就是消费,这从一个人呱呱落地就开始了。关于抚养一个婴儿,在传统的认识中,它意味着一把屎一把尿的辛苦,但现在则主要表现为一笔巨大的开支。事实上在今天,我们人生中的几乎每个阶段和方面,都已经转化为了种类繁杂的消费行为。谋生当然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我们今天所作的大量努力,都已经超出了谋生的本义。消费主宰了一切,它作为一种生活形态,将所有的人都裹挟在内,很少有人能够摆脱它的钳制。我们只想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则很少有人去思考和选择。这就是时代风尚的力量。上学――工作――买房、买车,纵使你再独特,恐怕也很难摆脱这条早就铺在那里的道路。我们明明知道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但是还要挤破脑袋去考大学,即便对当前的教育弊端心知肚明也在所不惜。我们明明知道辛苦工作几十年,也未必能买得起一套房子,但还是要以房子为中心最大限度地榨取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什么?因为这很正常,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因为在我们的心中没有其他的生活形态。然后呢?然后我们用各种流行的消费将自己生活中的缝隙填满,比如手机、电脑,手表、化妆品,KTV和瑜伽会所,以及鞍马劳顿的旅游。这肯定不是最坏的生活形态,但恐怕是最能遮蔽人的心灵的。它将人本能性的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费扩张到人的精神领域,让人在对物质的占有中丧失了精神力量。消费时代滋养了我们的肉体和欲望,但是却扼杀了自我和自由精神的诞生。

我们能够期待谁来改变这种生活形态呢?占据精神高地的学者可以吗?但遗憾的是,连高校里的学术研究也难以幸免被消费化的命运。厦门大学教授谢泳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对当前高校中“课题至上”的现象进行了批评。什么是课题呢?“国内目前管理所有学术的基本制度,是由某一行政主管部门(通常由国家、省部委和其他相关机构指定部门组成),将预设的学术研究方向列为详细课题,附带相应的研究经费,向指定的研究机关人员(这些机关通常是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有固定的时间(每年),申请有固定的程序(有相应软件),结项有固定的时间(有相应模式)。”什么是“课题至上”呢?“它是指高校或者科研单位将前述‘课题’本身列为学术评价中的刚性要求之一,即无论个人在学术上有多少成绩,职称评定或者相应鼓励制度中,有无课题成为至关重要的必备条件。多数高校目前在评教授时,规定必须有国家课题,否则不能升等,此即‘课题至上’。也就是说,拿国家的钱研究本身即成为成绩,而不拿国家的钱做出了好成绩也不算。”为了个人前途,你必须去争取那些“预设的学术研究方向”,看来,学者们的自由精神也是岌岌可危。在我们的中学教育中,有坚不可摧的标准答案;在我们的高等学府中,有被规划好的思考方向。怎么看这里面都有一种交易的味道。

那就再到底层去看看吧。近些年来,各种型号的文化节可谓风起云涌。一说到“节”,总是贴近群众的、丰富多彩的、喜闻乐见的。而一旦竖起“文化”的大旗,就又有了点精神洗礼的意思。笔者参加过一个文化节,实为某公司的开业庆典,整个文化节由某个文化传媒公司来策划和组织。该文化传媒公司神通广大,一方面集结了一大批书画家,一方面在政界八面玲珑。有了书画家的加盟,这个开业庆典就真的有些文化节的气象了;而某些喜欢附庸风雅或抛头露面的政界人士,以支持文化事业的名义,顺理成章地也可以到现场致辞发言了;开业的这家公司一看名流济济,感到自己受到了重视,有面子,出手自然就阔绰起来。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经济是基础,看来这话说得一点儿都不假。还有一类文化节,官方发起,声势浩大,全民参与,各单位、各街道领任务,做展板、出节目,各种活动安排得密密麻麻,一开就是一个月。但通常也就是开幕式上隆重一下,闭幕式上搞台演出热闹一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平日里也找不到什么节日的氛围。上面只是大概一说,具体情形则形形,颇为复杂。前段时间,某著名寺院搞了一个爱情文化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而那些参与名人故里之争的地方,几乎无一例外总要搞个文化节,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不轰轰烈烈地节日一下,怎么能宣传出去呢?到处都是披着文化外衣的经济,作为一种主流生活形态,消费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电影《小时代》自上映以来,争议不断,口碑两极分化。电影拍得如何姑且不论,从内容来看,却是当前时代的主流生活形态的体现,电影的名字改成“消费时代”可能会更准确一些。有愤慨之士认为,该电影的价值观念庸俗不堪,有关部门应该加以处置。这就属于咸吃萝卜淡操心了,当前主流的生活形态就是消费,而不是质疑和批判,有关部门巴不得每部电影都告诉观众“岁月静好得让人忧伤”,又怎么会去干预呢?

国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由精神该从哪里破土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