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益气通脉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2例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益气通脉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2例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益气通脉 冠心病心绞痛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观察病例均为2002年6月~2006年1月住院及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40~71岁,平均58.2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6.2年。对照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38~70岁,平均59.5岁,病程6个月~11年,平均5.8年。两组病例在病程、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专题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胸痹心绞痛(气虚血瘀型)参照执行1993年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治疗胸痹的临床指导原则”。

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给西药治疗(阿司匹林75mg,1次/日,消心痛10mg,3次/日,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3~0.6mg),治疗组加用益气通脉法药物组成如下:黄芪50g,红花15g,丹参20g,川芎15g,葛根15g,当归20g,桃仁15g,三七10g,降香10g,元胡15g,水蛭5g,香附15g,1剂/日,水煎2次,每次200ml,温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及伴随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

疗效标准:心绞痛和心电图疗效标准参照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指导原则”,伴随症状疗效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心绞痛疗效标准;①轻度、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或加重。②中度;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达到轻度的标准;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或加重。

心电图疗效标准 显效:心电图恢复到“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段的降低,在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倒置的T波变浅或T波由平坦变直。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或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T波加深或直立T波变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

统计学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

结 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的疗效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76%。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5.80%,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46.55%,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症状,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伴随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P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比较。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两组间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胸痹心痛”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患。临床所见,易患冠心病者多为中老年人,因其正气已虚,若遇邪实所客,患病则成必然。因此在治疗上就应以补养扶正、活血通脉为主。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黏度增加,导致心肌微循环受阻,心肌缺血而疼痛。益气通脉法中的药物,黄芪补气,丹参、川芎、葛根、当归、桃仁、三七、降香、元胡、水蛭、香附理气活血,可以加强止痛、缓解心绞痛的症状。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扩张冠状动脉,具有增加冠脉储备功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并可清除氧自由基,提高心肌耐缺氧。丹参具有抗凝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避免血液黏性增加。川芎的主要成分是川芎嗪,能显具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减小血细胞比容、降低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水平。益气通脉法之药物组成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此有关,因此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方面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优单纯西药组。

参考文献

1 微循环技术杂志,1993,1(1):13~16

2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同(5);300~302

3 叶仁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4 国际心脏病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杂志,1981,9(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