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探教材例题的处理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探教材例题的处理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在进行新授课的教学时,都会涉及到对教材题的处理问题,如何把握教材、使用好教材中现有的例题,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教材例题处理的误区

1.过于重视教材的权威性

认为教材是专家们编写的,我们作为普通的教材执行者不能随意改变教材中现有的例题。因此对教材中的例题不敢作大的改动,只是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很少更改例题。

2.过于注重例题的情境

认为只有提供丰富的生活背景,改变或调换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否则数学材料就缺乏真实感和亲切感。

3.全盘否定教材例题

认为教材中原有例题不适应新课标要求或不适应考试要求,于是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或适应考试,有的老师就对教材中的例题全盘否定,完全创造全新或难度更大的例题。

二、对教材例题的处理方法

1.充分尊重并利用教材中的例题

教材中有一些现成的例题,如果我们充分运用好就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毕竟专家在编写教材时是经过从理论到实践的多重思考与验证的,我们首先要尊重教材,而后才能对教材提出质疑和修改。

2.拓展例题的知识范围

有的例题仅仅针对一个知识点,解决一个问题,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时有时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对例题的知识范围进行拓展。例如在解决教材中关于对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的探索例题时,就需要对例题知识范围进行拓展,拓展到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即韦达定理,这对学生后继学习是很有利的。

3.挖掘例题的深意,用好用足例题

例:ABC中,∠ACB=900,CDAB于D,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

我们不难找到ABC∽CBD∽ACD,不妨在此结论基础上,引伸一下,图中的线段有哪些等量关系或比例关系?

可得出如下结论:① CD2 = AD﹒DB ② AC2 = AD﹒AB

③ BC2 = BD﹒AB ④ AC﹒CB = AB﹒CD.以上几个结论如果再能用适当的数学文字语言加以概括,对以后解决此类图形(即母子型)的计算与证明是很有作用的。

4.创造全新的例题

原题:要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以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 ,使CE=CB,连结DE,那么DE和长就是AB的长度了,为什么?

改编:小明上学每天都要经过一个池塘,池塘两端A、B有两棵小树,小明想知道这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请你帮助小明设计几种方案,并说明理由。

改编后与原题相比难度、开放性明显加大,易激发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不同,我们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几个方案:

(1)构造全等三角形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

(2)构造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解决;

(3)构造中位线用三角形中位定理解决等等。条件允许还可用构造相似三角形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因此要真正用好教材,在教学中树立创新教材例题的意识,才能让教材为我所用。

三、例题的变式处理策略

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仅满足于一题多解是不够的,恰当合理的变式研究活动,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达到“通过解一题会做一类题”的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从例题变式的种类来看主要有以下情况:

1.遗漏式例题变式

例 已知两圆内切,圆心距d=2,其中一个圆半径R=5,另一个圆半径r

正确解答为,根据d=R—r,得r=R—d=5—2=3;但如果把原题条件r

教师在例题板书时故意漏掉一个重要的条件或一个数据,使原题意完全改变,打乱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增加了题目的难度,给人以“似曾相识”,但却“似是而非”的感觉。

遗漏式例题变式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严谨的态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提供良好的思维空间。

2.开放式例题变式

例 已知:如图:AB=CD,BC=DA,

E、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求证:BF=DE。

变式1、已知:如图,FB=ED,BC=DA,

E、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AB=CD

变式2、已知:如图,AB=CD,BC=DA,E、F是AC上的两点,且∠ADE=∠CBF求证:AE=CF

变式3、已知:如图,AB=CD,BC=DA,E、F是AC上的两点,且∠BFA=∠DEC 求证:AE=CF

变式4、已知:如图,AB=CD,BC=DA,E、F是AC上的两点,且∠ABF=∠CDE 求证:AE=CF

以上变式中,变式1是交换结论与一个条件;变式2~变式5是将条件中的一对线段相等换成一对角相等;变式6是在变式4的基础上,交换结论和一个条件。当然一节课不需对以上变式都列出,只需例出以上一至三个变式即可。通过以上交换结论与某个条件,或改变一个条件等形式,对试题进行开放性的变式,能充分调动学生“主人翁”学习态度,解除了教师对学生实行固定思维的束缚,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隐蔽式例题变式

例:某钢铁厂去年1月某种钢铁的产量为5000吨,3月产量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解析:如果设这两个月的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列出方程5000(1+X)2=7200。

变式:某钢铁厂去年1月份某种钢铁的产量为5000吨,前3月产量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解析:如果设这两个月的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列出方程为5000+5000(1+X)+5000(1+X)2=7200。

隐蔽式例题变式是把例题中的一个条件、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改变,让人不那么容易觉察,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对数学例题的处理,只要我们明确处理例题的基本原则,防止处理例题的一些误区,弄清例题处理的步骤,充分挖掘教材例题的作用,做到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就能发挥例题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