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雨中的猫》中的会话合作原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雨中的猫》中的会话合作原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海明威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大师,国内外有许多关于他的作品介绍和研究。《雨中的猫》是他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阅读了有关海明威研究论文和话语篇章分析的批评性文献后,从话语分析的角度,运用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分析了文章中美国夫妇对话的深层含义。发现在婚姻生活中,男性占据着统治地位,妻子缺少关心和爱,十分希望能够改变这个状况。

关键词: 会话合作原则 对话 《雨中的猫》

1.引言

作为“迷失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并且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冰山原理而闻名。虽然他作品中的语言简单明了,但是想要理解其中深层含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雨中的猫》是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笔者查阅了几个常用的数据库,最近五年,中国知网上对该小说研究的论文共计262篇,万方数据共有321篇,JSTOR有194篇相关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主要是从女性意识、语言学、象征手法、翻译技巧、符号学和场景描写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的。本文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小说,却没有学者从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对该文进行解读,笔者试图用该理论分析下《雨中的猫》。

该文讲的是一对在意大利度假的美国夫妇,在一个阴雨天,妻子在旅馆里看到窗外有一只猫,可怜地蜷缩在窗台下躲雨,妻子就顿生怜悯之心,想要下楼把那只猫抱回屋子里。但当她走下楼,那只猫却不见了踪影。在整个过程中,她的丈夫一直在床上看书,对妻子漠不关心。而旅店的老板却十分关心她,在故事的结尾,老板还让女佣人送了一只猫给这个美国妇女。

纵观国内外对该篇小说的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卡洛斯贝克认为小说以女性视角展现了女性内心世界的一个角落,而猫在女人心中象征着舒适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并与其他渴望得到的东西紧密相连,认为老板最后为妻子找到了那只猫,所以故事的结尾是圆满的。大卫洛奇认为文章结尾女佣人送来的猫并不是最初妻子在屋里看到的那只雨中的猫,并根据“行动元模型”分析故事中人物。在我国,姜淑芹和严启刚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剖析了小说中自然与文明、女性与男性的双重对立。

这些论文都深入剖析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同时也阐明了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尾究竟是圆满还是悲凉,妻子最后得到的那只猫究竟是不是在雨中看到的那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篇小说的深层含义还是值得研究探讨的。

2.材料和方法

格莱斯会话合作原则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是语用学领域里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了这一概念,他指出,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交谈不是由一串不连贯、无条理的话语组成的,这是因为交谈的参与者都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或者至少有一个彼此都接受的方向。在交谈过程中,不适合谈话目的或方向的话语被删除,使交谈得以顺利进行。这样,对话参与者就需要共同遵守一般原则,即“合作原则”。四个相应的准则如下:

(1)数量准则:所提供的信息的量。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

(2)质量准则:所说的话力求真实,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在关系范畴下,只提出一个准则,即所说的话是相关的。

(4)方式准则: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的话,避免含混不清和歧义,要简短有序。

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有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格莱斯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义”。

该理论经过近五十年的发展和改进,已经比较完善。这篇看似情节简单的小说正是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很好体现,笔者试图运用会话合作原则,通过水上面的八分之一,探讨水面下蕴藏的冰山的八分之七。

3.分析

文中的对话是理解全文的关键,不过作者开篇却在描述天气:起初,天气晴朗、气候宜人,接着天空变得十分昏暗,开始下雨。雨总是给人一种悲伤、冷淡、不友好的感觉,故作者在故事的开头就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它预示着这对美国夫妇的关系:开始十分美好,互相关心,后来就渐渐变得冷淡。

接下来是他们的对话:

“我要下去捉那只猫。”美国太太说。

“我去捉。”她丈夫说。

“不,我去捉。可怜的小猫想在桌子底下躲雨呢。”

“别淋湿了。”

在这一小段对话里,丈夫遵守了四条会话合作原则。不过他说的话都非常短,虽然他回应了妻子的每一句话,可是他看都不看妻子一眼,一直都在看书。当妻子决定要出去时,他只是带着命令的口吻说了句“别淋湿了”,甚至没有起身去拿把雨伞。这些都暗示着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丈夫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不难看出:丈夫并不是十分关心妻子,而妻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很高的地位。

在妻子空手而归后,又和丈夫有一段对话:

“猫捉到啦?”他放下书本,问道。

“跑啦。”

“会跑到哪里去呢?”他说。

“我多么想要那只猫”她说,“我不知道吗那么想要那只猫。我要那只可怜的小猫。让一只可怜的小猫在雨中淋着可不是好玩的。”

乔治又在看书了。

“要是我把头发留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她问道。

“我喜欢这样子。”

“这个样!我可烦死了。”她说。

“你漂亮极了。”他说。

“我要把头发往后梳,在后面打个结”她说,“我要只猫坐在我怀里,抚摸它它就会呜呜叫。”

“噢,别说了!找点书看看吧。”

“不管怎么说,我要一只猫。”她说,“我要一只猫。现在我要一只猫,如果我不能有长头发或什么好玩的,我能有只猫也好。”

很显然,在这一部分的对话中,丈夫和妻子都违背了一些会话合作原则,也就是格莱斯所说的“会话含义”。通过会话含义,我们可以推断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首先,丈夫违背了关系原则。他大多数的回答和妻子问他的问题毫无关联,而且他说的都是妻子不愿意听到的话。当妻子没有找到猫失望而归时,他没有说一句话安慰她,仅仅是奇怪那只猫去哪里了。他本应该知道妻子真心想要的并不仅仅是一只猫,而是能够给予她陪伴和温暖的人,但他却没有做到,这正是为什么妻子如此渴望得到一只猫。丈夫的冷漠让她十分失望,所以她希望做些改变,希望觉醒。为此,她想改变自己的发型,在餐桌上放上银器和蜡烛。但丈夫并不喜欢改变,他甚至让她住嘴,找些书来看。这又一次地违反了关系原则,同时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这对夫妻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丈夫对妻子的冷漠让妻子感到缺少关爱。

其次,妻子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通读他们的对话,我们很容易看出大部分的话都是妻子说的。她为这次对话作出的贡献大大超出了需要的范围。简单地说,她仅仅想要一只猫,可她不停地重复“我想要一只猫”,并且连续说了三次,这便违反了量的原则,不过这是有原因的。她不停地说话其实是为了引起丈夫的注意,所以她不停地在找话题维持这段对话。猫只不过是一个她选择的用来交谈的一个话题,而丈夫却对她不理不睬。该段对话的后半部分倒更像是内心独白,妻子在对自己说需要一些改变。

除了量的原则外,妻子也违反了方式准则。她话语的真实意图并不明确。她难道真的就只是想要一只猫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她是在努力尝试重新唤起丈夫对自己的关爱,猫只是喜爱和关心的一种象征。可她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愿望,她说得很模糊,让丈夫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可惜没有成功。当丈夫对她想要一只猫的愿望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时,她把话题转移到了她的发型上,她希望让头发长长,这样她就可以像其他女人一样有美丽的外表。她想用自己的银器吃饭,并且摆放蜡烛,这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正当她憧憬着未来的时候,丈夫却说道:“噢,别说了!找点书看看吧。”这句话是如此的冷淡无情,听起来完全不应该是从一个丈夫的口中说出来的。由此不难看出丈夫的权利和权威及妻子的难过和伤心。

此外,妻子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但自始至终我们都没有找到她的名字。而她的丈夫却有名字——乔治,这也显示出了男性的重要性。乔治是一个很普遍的名字,他可能指代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他可以是美国社会任何一个人。妻子为什么没有姓名呢?她对自己的婚姻不满,但又不能经济独立,这也正是为什么她全篇都不能摆脱“妻子”这个称呼。此外,读书也是有它的象征意义的,整篇文章中丈夫都在不停地看书。看书是文明的一种象征,它和丈夫有关。雨中的猫是自然的一种象征,它和妻子有关。文明战胜了自然,丈夫无疑是这场婚姻的中心,他控制着妻子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4.结语

《雨中的猫》这篇小说对话精炼,浓缩的语篇却寓意丰厚。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从这对夫妻的对话中挖掘出了很多隐含的意义。故意违反会话合作原则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在该文中,海明威成功地塑造了几个经典的形象。虽然文章很短,情节很简单,但是行文紧凑,细节描写生动,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自己解读的空间。

在运用会话合作原则深入分析了文中对话后,我们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故事刻画了一对精神贫瘠,对对方缺乏关心的美国夫妇。它重点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对美好婚姻生活幻灭的美国妇女的形象,她在婚姻生活中缺乏关爱,她想要一只猫,丈夫却不理不睬,最终雨中的那只猫不见了踪影。虽然丈夫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妻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个状况。

参考文献:

[1]鹿金等译.海明威短篇小说选[A].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2]张华.从话语分析的视角解析海明威的《雨中的猫》[DB/OL].作家杂志,2010.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