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也是区域分工理论的重要基础。根据厦门旅游发展的现状,应用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产业经济、旅游市场和旅游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并通过分析制约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今后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旅游产业;闽三角;厦门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0-0168-03

引言

闽三角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区内包括厦门、泉州和漳州三个地级市,面积约25 1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1 474万。闽三角地区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该区域对福建省经济的发展起着支撑作用,据统计,2007年闽三角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达4 527.6亿元,占福建省国民生产总值的49.43%。

闽三角地区自然风景优美,人文荟萃,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其内部旅游产业的发展却不均衡,其中以厦门旅游产业的发展优势较为明显。在不断加强闽三角区域合作的今天,对厦门旅游产业在闽三角地区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有助于厦门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也有利于厦门制定旅游发展的战略。

1比较优势理论简介

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于斯密(Smith)的《国富论》:“每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这是绝对比较优势理论,后来,李嘉图(Ricardo)阐述了相对比较优势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的研究,它的主要观点为:各个国家所生产产品的成本不同,成本低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有“绝对优势”,各个国家应当发展自己具有优势的产品,并出口该产品,从而获取比较利益,再通过交换换取自身不占优势的产品,各个国家在不同的阶段,都应该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在国内旅游研究领域,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也较广泛,国内学者主要对国家、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郭剑英、羊文辉[2]分析了我国旅游业的比较优势,陈通[3]等分析了旅游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万先进等分析了我国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目前,国内学者很少分析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2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是指由于特殊的产业资源禀赋和成熟的产业体系所形成的优势,是一种比较而言的存量优势[4]。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产业经济、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政策几方面。

2.1 旅游资源比较优势

旅游资源优势通常指某个地区由于某种旅游资源的资源禀赋较好而呈现出的优势,表现在旅游资源的质量、数量和开发难易程度等方面。厦门拥有亚热带海湾风光、岛屿风光等南国自然景观,也有着历史遗迹、宗教文化、侨乡风情等人文景观,而且还有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和社会环境,曾被授予全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气候宜人而且旅游资源丰富,有异国风情的鼓浪屿,树影婆娑的万石植物园,神秘幽雅的南普陀, 神威镇海的胡里山炮台,柔涛拍岸的鳌园,还有风光旖旎的环岛路, 纯情天然的天竺山森林公园,拟建中悠闲宜人的轮渡文化广场, 鼓浪屿海底世界,台湾民俗文化村等许多巧夺天工、绮丽多彩的人文景观,以及有关苏颂、郑成功、陈化成和陈嘉庚等历代先贤的人文资源, 故厦门有“海上花园”美誉[5]。全市有4A级景区5家,其中鼓浪屿更是厦门旅游的代表,曾被评为福建省10佳风景区之榜首和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等,具有很强的旅游品牌效应。同时厦门作为一个地区的商业中心,拥有各具特色的文化娱乐场所、品种多样的购物场所,厦门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方面都有比较优势。

2.2 旅游产业地位比较优势

作为首批沿海经济特区,厦门市在改革开放前期就把旅游业确定为仅次于金融的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厦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厦门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2006年厦门旅游业的收入达253亿元,占厦门GDP总量的21.7%,旅游业已经成为厦门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厦、漳、泉三地旅游收入占GDP总量的份额差别显著(见图),厦门旅游业的产业地位相比泉州和漳州具有明显比较优势。

2.3 旅游产业要素比较优势

厦门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部门的建设成果显著。厦门的交通十分便利, 其海陆空主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如空中:厦门是华东地区主要的航空枢纽之一;海上:厦门港是中国十大港口之一;陆路:经过厦门的高速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鹰厦铁路也与全国铁路网贯通。厦门拥有SM城市广场、宝龙城市广场和沃尔玛等购物中心,它的购物商场、饭店、娱乐业和旅行社的产业素质也日益提高。截至2006年底,厦门有4A级国家旅游区5家,旅行社67家,旅游饭店95家,社会旅馆380家,床位约22 700张, 其中星级饭店49家[6],五星级饭店到2008年已有5家。

2.4 旅游产业经济比较优势

产业经济是指某个地区依靠现有的资源和产业来增加国民收入和其他国民经济福利。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厦门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厦门旅游业创汇持续快速的增长,到2006年已接近6亿美元,对比漳州和泉州旅游业的创汇(表1),可看出厦门旅游业创汇在区域旅游发展中也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采用巴拉萨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对厦门与泉州和漳州的旅游产业经济进行比较,其公式为: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2.5 旅游市场比较优势

2.5.1 入境市场比较优势

厦门做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又是福建省东南沿海的中心城市,在吸引入境游客方面,拥有对外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入境手续办理便捷等优势,并且厦门地处东南亚国际旅游圈和我国华南旅游圈的交叉地带,对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的入境游客有着较大的吸引力,这使得厦门成为闽三角地区吸引入境游客量最多的市场(表2),说明厦门在闽三角地区的旅游入境市场存在比较优势。

2.5.2 国内市场比较优势

厦门在吸引国内游客方面同样存在着比较优势,根据福建省旅游局计财处2007年的统计,厦、漳、泉2006年接待的国内游客分别为1 402.07、688.67和961.10万人次。

2.6 旅游发展政策优势

厦门已将旅游业的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发展的蓝图。在“十一五”规划中,已将旅游会展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三大现代服务业之一,旅游业将做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发展。在厦门市政府的城市规划中把城市性质确定为生态型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这意味着厦门的城市品味将是一个生态型海滨旅游城市,这有助于厦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原有的旅游资源。同时,海峡两岸的“三通”一旦实现,厦门将做为台湾游客进入大陆观光旅游的重要口岸,这势必会强烈刺激厦门旅游业的发展。

3厦门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厦门旅游业在闽三角地区存在着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其旅游业发展对比国内外优秀的旅游城市和旅游区,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些不足限制了厦门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3.1 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小

厦门偏居在一个海岛上,地域不大,经济腹地也很小,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极限;厦门的人均GDP虽高,但由于常住人口只有233万,GDP总量也只有1 168.02亿元,可以说厦门的“辐射作用”不算太强,旅游容量也不大,其交通、宾馆等旅游业发展基础的剩余空间不大,这影响到了厦门旅游业继续发展的后劲。

3.2 基础设施还不完善

水电供应还不是很充足,与外界联系的陆路交通能力有限,市内交通系统还有待完善,新区建设的配套工程跟不上,煤气供应和污水处理也较薄弱[7]。

3.3 管理水平不高

厦门旅游业虽然发展历史较早,但旅游业的系统管理水平仍较国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经常出现相关管理部门非协调化的多头介入,不利于旅游行政部门对全行业进行整体规划和有力的宏观调控[8],增加旅游管理成本;旅游法规的制订赶不上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产生了一定的滞后效应。

3.4 旅游产品单一,科技水平不高

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为主,对旅游资源的深层挖掘不够,旅游产品的科技投入不高,造成游客的回游率不高,依靠增加游客的方式来提高旅游业的收入,对厦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

4厦门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4.1发挥区位优势,做大做强闽南旅游中心城市

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又是对台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海港城市,可以通过加强旅游宣传,完善对内对外交通体系,主打闽南文化的牌子,发挥其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增强其旅游业的竞争力和辐射能力,更好地建立其在闽三角区域旅游的中心城市地位。

4.2 加强闽三角区域旅游协作

闽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该地区具有相似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若能加强区域旅游组织的协作,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使得闽三角地区的旅游市场形成一个整体,在相互竞争、协作的机制促进下,提高区域旅游管理水平,这对旅游产品较单一、旅游市场容量不大的厦门来说,无疑将提高其旅游业的生命力。

4.3 完善旅游管理机制

实现厦门旅游业发展由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调节的机制,把旅游业提到战略发展的高度,鼓励国内外企业参与厦门旅游的建设,做好服务和后勤的工作;同时对旅游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进行重新评估,适当调整部分管理机构,提高旅游行政部门对旅游业宏观调控的能力,完善旅游管理机构的体系。

4.4 抓住两岸“三通”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

“三通”势不可挡,是两岸中国人的共同需要,厦门旅游市场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厦门对台旅游有着交通和地缘近的优势,一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三通”,厦门将会成为台湾游客到大陆观光旅游的重要口岸,这对厦门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加大对厦门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厦门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4.5 加大旅游产品的科技支持

现今科技观光已经越来越受游客的欢迎,鉴于厦门目前科技旅游占旅游业比重不大的现状,在厦门的主题公园、游乐场等地方所应当更多的融入科技元素,让普通游客感受科技旅游的魅力,这将有益于提高游客的回游率,更好的提升厦门旅游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欧玉芳.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J].特区经济,2007,(9):268-270.

[2]郭剑英,羊文辉.我国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分析[J].财金贸易,1996,(1):16-18.

[3]陈通,章奇志,吴延兵.基于比较优势的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37-41.

[4]万先进,吴南,伍婷.基于比较优势的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J].经济地理,2007,(5):873-880.

[5]林明太.厦门会展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7,(10):184-187.

[6]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新闻中心.第八届中国投资贸易洽淡会成果新闻稿[EB/OL].www.省略.cn.

[7]郑金沐.厦门特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8]黄义雄.厦门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2003,(1):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