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无影灯下去腐朽,柳叶刀上化神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影灯下去腐朽,柳叶刀上化神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面子是追求社会认可,获取心理满足。然而,对于面部肿瘤患者而言,面子就是实实在在的面容问题,是个了不得的大事,肿瘤切除后的那张狰狞面容比肿瘤本身更让他们难以接受。

为了“让肿瘤患者活着,还要活得更有‘面子’”,肿瘤整形外科专家、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周晓教授“认准一条道”,不仅创立了完整的肿瘤整形理论体系,还开启了一个新的外科学分支――肿瘤整形外科学。肿瘤整形外科学的重要意义在于:由于娴熟地掌握了各种高难度的整形修复手段,才能确保在实施各种肿瘤根治性手术后造成的复杂和巨大组织缺损得以即刻修复与功能重建,从而保障了肿瘤根治手术的彻底性,于腐朽之中建造美的神奇

拜师学艺

1985年,周晓从湖南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从事头颈部相关肿瘤的临床诊治与科研。头颈部肿瘤的相关工作之余,割双眼皮、隆鼻和除眼袋等美容整形也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亦因此获得美容整形主治医师资格。然而,一位患者在切除肿瘤手术后的尴尬遭遇让周晓意识到:传统的头颈肿瘤根治术虽然救活了患者的身体,但是手术对容貌的损毁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20多年前,一位上颌窦癌患者术后复发累及眼球和面部,再次接受手术时不得不切除了全部左上颌骨和部分面部皮肤、组织,同时也切除了眼眶内容物。为了覆盖术后面部留下的“坑”,手术医生将患者额部的皮瓣组织移植到缺损处。然而,拆东墙补西墙的救治方法致使患者的面貌变得恐怖:他去参加朋友的婚礼,竟被惊恐的主家挡在婚宴外;曾经恩爱的妻子,不堪忍受他恐怖的面容而和他分床睡。一个月后,濒临崩溃的患者找到手术医生哭诉:“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让我死了更好!”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周晓,他痛下决心,一定要攻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面子问题”。那时, 周晓和湖南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熊泽华同住一栋楼。熊泽华主任的显微外科技术非常好,周晓就经常跑到他家去请教。“那时,肿瘤医院很多解决不了的修复手术,都需要请熊泽华老师来帮忙。我那时候年轻,精力旺盛,一有时间就跑到熊泽华老师家学习整形的相关知识。”

不久,更好的机会来了。1991年,经熊泽华老师推荐,周晓前往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即现在的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下文简称上海九院)整形外科进修。在上海九院进修时,一大批整形外科专家精湛的技艺让周晓叹为观止,也为他打开了通往创建肿瘤整形外科学的大门。

在上海九院当经管医生时,周晓管理了一位18岁的“大瘤子”患者。这个患者的半张脸被一个足球大的面部丛状神经纤维瘤遮住了,另半张脸却清秀无比。这张“阴阳脸”让患者痛不欲生,辗转求救于上海九院。全院专家多次讨论、会诊,制订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这台手术从早上九点做到晚上十一点,张涤生、邱蔚六院士亲自到现场指导,王炜教授担任手术总设计师和主刀。瘤子切除后,又做了假眼,纹了眉毛,毁容的患者被还原成一个帅气英俊的小伙子。这台手术很有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台头颈手术,我虽然只在其中做了一些剪线拉钩的工作,但这台手术对我的震撼极大,当时我就暗下决心:有一天,湖南省肿瘤医院也要做这么大的手术!”

同时,这台手术也让周晓清醒地认识到:肿瘤切除后的修复和重建技术很多都掌握在整形医生手中。如果肿瘤切除和整形技术结合起来,那岂不是能让更多的肿瘤患者活下去,而且活得有“面子”?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晓萌发了创建肿瘤整形外科的想法。

开宗立派

从上海九院学成归来的周晓,很快就在头颈外科奠定地位。2000年以前,头颈外科百分之九十的肿瘤整形文章都是他写的,科里的新技术也都是他引进的。“那时年轻气盛,一听说哪里有疑难手术,就一定要去拿下。所以,经常跑去外院主刀手术。”艺高人胆大的周晓回忆起那一段四处主刀手术的经历,脸上挂着既向往又满足的微笑。

每次做手术前,周晓都会查阅大量资料;手术后,又进行回顾性的总结。每一个手术都是仔细思量,反复琢磨,再结合大师们的经典著作,形成自己的一套规范化方法。那时候的周晓,在肿瘤整形外科手术上确实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周晓用长沙话说:“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霸得蛮耐得烦。”一年主刀290多台手术,没有过失败记录,这就是原因所在吧。

“肿瘤整形外科学最大的意义就是用现有的技术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很多传统的现有技术,不是用在肿瘤患者的整形手术上,而是用在烧伤、畸形患者身上,我们拿来用在肿瘤患者身上,挽救过很多人。”传统的肿瘤根治术在体表动刀,肿瘤切除之后,患者还需要再去美容医院整形。而把肿瘤切除和整形技术结合起来,就能在美容手术过程中切除肿瘤,一次到位的解决患者的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周晓开始进行肿瘤整形外科理论上的架构。2001年,周晓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浅谈肿瘤整形外科形成的必要性》的文章被《中国肿瘤》杂志录用,“创建肿瘤整形外科学学科”的梦想之旅正式起航。2003年7月,周晓成立我国第一个肿瘤整形外科研究室。2005年,在组织工程学的“泰斗”曹谊林教授的指导下,周晓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自体骨髓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下颌骨肿瘤术后缺损手术。2007年3月,周晓的梦想终于落地,我国第一个肿瘤整形外科在湖南省肿瘤医院成立。

如今,湖南省肿瘤医院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由陈杰、喻建军、李赞、肖高明、欧阳立志、周征宇、李先安、万能斌、黄文孝、戴捷等专家构成的多学科的大型团队。同时,邀请到王炜教授、曹谊林教授、孙坚教授、章一新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担任团队咨询顾问。周晓介绍说:“肿瘤整形外科已经从头颈外科发展到服务全院了,我们指导和协助头胸外科、乳腺外科、妇瘤科、泌尿外科、骨软科等科室每年开展上千台与肿瘤整形外科相关手术,其中游离皮瓣200余台。”而应用带腹壁下动静脉的腹膜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洞穿缺损术式中使用的腹膜皮瓣是周晓自己命名的。腹膜皮瓣是一个瓣,两个面,带了血管之后,一边补口腔黏膜,一边补皮肤。德国一个解剖学家在解剖尸体时认为有利用腹膜皮瓣的可能,但从没有在人身上应用过。而周晓,他在人身上成功完成了腹膜皮瓣移植术。

一个新兴的学科诞生,需要系统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而“目前还缺少一本全面叙述肿瘤整形外科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专著”。从2005年开始,周晓着手著书立说。历经七年的打磨,2013年5月,周晓担任第一主编,组织全国专家编写的世界第一本《肿瘤整形外科学》正式出版发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付小兵这样评价该书,“不仅填补了国内外肿瘤整形外科学领域的空白,更将由此开启一个新的外科学科分支的迅速发展,并有效拓展有关学科和医师的学术思路,有助于提高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精诚大医

2010年,原卫生部中国医师协会授予周晓第七届“中国医师奖”。2013年,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导下,周晓被中国医师协会推选为全国“大医精神代表”。同年,周晓由《健康报》推选为医药卫生界30位守护生命健康的生命英雄之一。

关于“大医精神”,周晓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大医精神简单的概括就是仁心仁术。作为医生,先要有仁心。只有具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医者之心,才能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但是,没有仁术的仁心是徒劳的,仁心需要通过仁术来表达。医生的手,要么是天使之手,要么是魔鬼之手。天使与魔鬼之间,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仁术。”

对于赢得的荣誉,对于取得的成就,周晓谦虚地说:“我其实也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做该做的事。”周晓处事的哲学是:人要学水的性格,拿得起放得下。放下,但并不放弃,一件事这个时候做不成,等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拿起来。

采访中,周晓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2014年,湖南省肿瘤医院提供一百万资金,支持100例乳腺肿瘤整形手术。一部分资金用于人才的培训,一部分资金用于资助经济困难的患者。周晓介绍说:“在中国,100个乳腺肿瘤有整形美容适应证的患者当中只有2人做了整形手术;而在国外,100个乳腺肿瘤患者里面有50人左右做了整形手术。基于这样的现实状态,我们医院拿出这笔资金来为广大患者服务和推动乳腺肿瘤整形外科的发展。”

肿瘤整形外科学是医学技术与美学艺术的完美结合,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来从事这项既能治病救人,又能安抚心灵的“改头换面”的工作。肿瘤整形外科医生既有彻底根治肿瘤的责任,更有让患者拥有健康美丽生活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