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警惕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下的暗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农村信用社(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在流动性过剩之下,存在存款波动大、不良贷款反弹、收息率下降、利润增长放缓等问题。为促进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加大监管力度。农村信用社应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严把贷款投向;要加快转型步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的现状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着力提高风险防范,高度重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加强风险防范的前瞻性”是2012年银监会风险监管的重点。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渐显著。到2012年9月底,全国农村信用社超额准备金率为3.8%,高于金融机构平均值1.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存贷比为67.83%,若剔除贴现,实际存贷比会更低。从基本面上看,农村信用社资金宽裕,支付能力较强,但受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存款波动大、不良资产上升等问题也显现出来。因此,在流动性过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应理性地认识到农村信用社在流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尽快采取措施,及早化解,确保农村信用社科学发展。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之下的问题
存款波动较大
2012年以来,全部金融机构受业绩考核、信息披露等因素的影响,存款持续出现季末大幅度冲高、季初明显回落现象。根据银监会相关资料,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一季度,月度新增存款稳定处于平均2400亿元的水平,季度增量占到上半年的65.7%。二季度月增存款波动性明显加大,4月存款冲高回落,负增长234亿元,5月恢复增长,6月又攀升2575亿元”。存款是农村信用社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保持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存款的剧烈波动严重影响到信贷计划的执行,并对流行性产生较大影响。授信随时履约,“农户贷款证”随到随办,发放的贷款一时也不能收回,因而贷款持续增加。由于存款的这种上下波动,超额准备金率就会出现季度末较高而其他月份却较低,可能出现流动性缺口,形成流动性风险的情况。
不良贷款反弹,难以压降
当前,全国农村信用社五级分类不良贷款持续实现“双降”,但应当理性地认识到,如果剔除贷款增加稀释的因素,剔除呆账核销等因素,实际不良贷款不降反增。据调查,2012年1~9月,A县联社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1346万元,而呆账销3512万元;B省农村信用社呆账核销占不良贷款处置额的33.2%。呆账核销虽然减少了不良贷款余额,扩大了存贷款差额,但没有真正收回,没有增加现金流,没有形成偿还负债的能力。若剔除呆账核销,实际不良贷款没有压降。
同时,有的联社通过“借新还旧”隐藏了不良贷款,如C联社各项贷款36.7亿元,不良贷款3.8亿元,占比10.44%,而“借新还旧”贷款达到7.2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9.6%。“借新还旧”只是在借款人交上利息、偿还部分本金、落实有效担保的情况下,换借据而已,并没有增加现金流,没有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多数“借新还旧”在关注类反映,隐藏了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如果加上“借新还旧”,不良率会更高。像这样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农村信用社如果在存款稳定性方面出现大的问题,就会出现支付风险,危机生存。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信贷管理水平较高,但近两年也出现不良贷款反弹,特别是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不良贷款增长幅度较大,到2012年6月底不良贷款增加129亿元,增长率为143.43%,余额达到426亿元。如D省农村信用社2012年1~6月新形成不良贷款当年处置额12.3亿元,当期处置率仅为14.9%,均低于前两年同期水平;1~9月贷款到期收回率97.4%,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126.5亿元到期没有收回,较去年同期增加32亿元,其中有10个市地不良贷款较年初不降反增,增长最高的达到5亿元。根据银监会有关资料,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6月末,不良贷款3574亿元,不良贷款率4.7%,分别比年初减少79亿元和降低0.7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多重因素影响,不良贷款余额在4月和5月两度出现环比上升,6月末关注类贷款也较年初增加250亿元”,“有14个省份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增加额共计119亿元”。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目前信贷资产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形势严峻,严重影响了资产的流动性。
银行承兑汇票存在潜在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融资手续简单、成本低、流动性高、融资功能强的特点,在持续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受到企业和银行的青睐。为了拉客户,完成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等指标,有的农村信用社主要审查企业的信用评级情况,对是否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却审查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降低保证金比例,忽视担保和抵押的考察,从而埋下了风险隐患。如2012年9月底,F市农村信用社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余额11399万元,较年初增加1891万元,而保证金较年初下降1766万元,余额为6506万元;保证金比例由年初的87%下降到57.08%;剔除全额保证金后,保证金比例由年初的80.69%下降到33.4%,敞口部分较大。农村信用社虽然承兑纳入表外科目管理,避开了流动性风险的监管,但若出现垫款,会增加逾期贷款,形成流动性风险。2012年3月末,内蒙古累计形成承兑汇票垫款13.9亿元,比年初增加9.7亿元,增幅高达232%,其中不良贷款6.9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垫款不良率接近50%。
投资产品存在较大风险
近年来,由于存在流动性过剩,资金宽裕,有的农村信用社为了增加收益、完成经营利润考核任务,将资金投向限控行业。一是购买其他银行理财产品或信托产品。如太原市城区一基层信用社以购买15亿元信托收益权方式,变相向一家重组更名的退出类平台公司发放大额贷款,并通过“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规避了存贷比和贷款集中度监管。2012年6月末,河南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购买信托产品202亿元,占各项投资的29.7%,其中投向涉农相关行业的金额为零,直接投向房地产行业的信托产品余额31亿元,占全部信托产品的15.3%。辖内个别联社甚至违规投资股权类信托产品,不仅严重偏离支农方向,而且潜藏较大合规风险,风险已经暴露。二是有的农村信用社购买地方政府债券和地方城投债,偿债来源主要依靠土地出让收益,还款保障不足。
收息率下降,利润增长放缓
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到利息收入和经营利润。2012年以来,一些农村信用社收入及经营利润增长趋势下行明显。1~9月,F市农村信用社表内外应收利息达到37.68亿元,较年初增加5.31亿元,综合收息率仅为83.76%。B省农村信用社收入增幅每月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由1月末的35.4%逐渐下降至9月末的25.8%;三季度经营利润74.8亿元,比二季度减少4亿元。收息率下降,利润增长放缓是影响资本充足率提升的重要因素。6月末,16个省份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较年初下降;资本充足率未达到8%的农村信用社有839家,比年初增加55家。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下降说明了有的农村信用社清偿力和流动性减弱。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自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连续7个季度下滑。在经济下行风险还未彻底释放、经济结构调整和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下,农村信用社一方面受存款竞争和民间融资的影响,存款不稳定性加大;另一方面信贷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全国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化与我国经济下行表现出高度一致。
当前经济环境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质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偿债能力下降,贷款违约风险加大。二是“三角债”再度抬头。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户基本处于行业下游,处于资金链的最低端,普遍存在“要账难、资金回笼难”等问题,很多客户不能按月交息,不能到期偿还本金,其贷款成为不良。三是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农村是高利贷的重灾区,受高利贷崩盘、老板跑路的影响,高利贷风险最终转嫁给农村信用社,使信用社信贷质量下降。四是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与之相关的客户受到较大影响。2012年前三季度,C联社新增不良贷款569笔6441万元,其中:次级类贷款4758万元、可疑类贷款1683万元;按行业划分,种植养殖业697万元、餐饮服务业197万元、房地产建筑业3989万元、加工制造业859万元、运输业193万元、批发零售业421万元、租赁业85万元。房地产建筑业与其相关的行业新增不良贷款4464万元,占比69.3%。五是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涉农不良贷款也成为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2011年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涉农不良贷款占全部不良贷款的82.2%。2012年6月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涉农不良贷款余额2912.7亿元,比年初下降54.6亿元;12个省份涉农不良贷款反弹,5个省份涉农不良贷款超过200亿元,3个省份涉农不良率超过10%。六是虽然当前我国未出现普遍性的规模裁员和农民工大规模返乡现象,但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增幅从4月以来逐月下降,用工需求也在下降。致使农民工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偿还贷款的能力下降。
金融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持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诚信守法,人民银行建立了个人征信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农村信用社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的改善。但从目前看,农村信用环境还亟需优化。
一些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不降反增,其中的原因,不仅来自信用社自身,还受复杂多变宏观经济形势、高利贷崩盘的影响,更受当地农村信用环境的影响。一是一些农户缺乏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诚实守信的意识淡薄,在申贷之日就没有打算还。二是一些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提供虚假材料,伪造合同和营业执照,或采取顶冒名等手段,骗取贷款,挪用信贷资金,恶意逃废债务,给农村信用社造成重大损失。2011年,D省通过排查,发现符合诈骗和骗贷行为的贷款64535笔61.67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05%。三是法院执行力度不够,致使农村信用社赢了官司收不回钱。2011年以来,C联社诉讼不良贷款136件,标的额1958万元;申请执行405件,标的额2012万元。诉讼后,未经执行,借款人主动偿还、收回的不良贷款527万元;通过法院执行,收回不良贷款仅为451万元。10月底,C联社表内外涉诉不良贷款18906万元,占全部表内外不良贷款的30.97%;未收回诉讼费用239万元。“执行难”诱导了多数农户不还贷款。一些借款人虽然早已被,但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有效执行。这对其他农户产生了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使很多村民纷纷效仿,产生了“欠债有利”、“还贷是傻瓜”等赖账不还的心理,有钱也不还信用社贷款,从而出现了“一户不还,其他户观望”的现象。
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一是部分农村信用社重业务发展,忽视了员工思想道德教育,致使一些员工缺乏道德操守、合规意识淡薄,执行制度不到位,甚至有的内外勾结,帮助客户诈骗和骗贷,出现了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二是考核指标不科学,重规模轻质量,重显绩而忽视对潜在业绩的考核,致使一些信用社为完成贷款营销指标,忽视贷款的考察,忽视监管风险提示,违规发放贷款,投向限控行业和企业。
三是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一些农村信用社存在盲目放贷的冲动,办理社团贷款,但投“非农”行业,运转不规范,存在单家贷款超比例、还款方式不合规等问题;办理大联保体贷款、企业联盟贷款、村级联盟贷款、个体工商户联盟贷款,虽然较好地满足了客户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需求,但存在着行业相同、多户贷款一户使用、转移贷款用途等问题,风险难以控制。特别是,部分农村信用社超出资本承受能力大量发放大额贷款。2011年末,全国有993家机构单一贷款集中度在10%以上,占机构总数的42.5%。
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优化信用环境。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执法、司法、行政等多个部门,需要社会各界齐抓共管。首先,地方政府应制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指导意见,运用法律、经济、宣传、舆论监督等手段,建立起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营造重信用、讲诚信的社会风气。其次,加强法制建设。法制治理也需要一定的声誉环境,只有在人们十分重视声誉的社会环境里,法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诉讼贷款执行难,一方面造成贷户失信成本低,欠贷有利;另一方面造成法律震慑力下降,执法部门声誉下降,很多人敢于向法律挑战。因此,法院、公安局要加大对案件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骗贷、高利贷和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对钉子户、赖账户,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曝光,在全社会形成“对失信者,人人喊打”的氛围,增强公民“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再次,建立民间借贷登记备案制度和信息制度,加大风险监测预警力度,引导民间资金流向,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治理民间借贷乱象,防止类似温州“跑路”风波的再次发生,严防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业传递。
二是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各级银监部门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力度和风险提示,促使农村信用社尽快化解存在的风险,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科学的考核机制,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三是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严把贷款投向。农村信用社要认真学习研究央行《中国农村金融金融服务报告》、银监会监管风险提示,严把贷款投向,从源头上控制贷款风险。同时,仔细梳理,列出风险较大的企业和行业,制订退出计划和措施,早预警、早识别、早处置,优化资产质量。对存量不良贷款,加大压降力度,尽快处置。
四是加快转型步伐,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农村信用社应结合自身实际,以防控风险为目标,以实施《农户贷款管理办法》为契机,完善法人治理,优化组织架构、管理机制和业务流程,建立现代化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全程、动态、实时监控各类风险;要修改完善考核办法,更加注重服务、管理和贷款质量,解决“重放轻管,重规模轻质量”的问题,促进经营状况的根本好转;要以改善服务、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为前提,审慎科学开展业务创新,加快业务转型,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农村金融市场需求。
五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队伍建设。农村信用社要把员工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合规教育,夯实思想道德防线,严防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促进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济南市长清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