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反思问题情境的创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反思问题情境的创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今一想到情境创设,就会联想到“生活情境”“童话情境”等,似乎离开了现实生活和童话故事,就不称为情境。有些情境的创设是“为生活而生活”“为情境而情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实、有效、有意义的课堂情境的设置。

案例:一位老师在教学“比例尺”一课时,这样创设情境。

师: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们应珍惜这个地球上的一草一木。

生2:地球太神秘了。

生3:地球很辽阔。

生4:这个地球太伟大了。

师:地球的体积非常庞大,而地图却只有这一页纸这么大,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5:地图上蓝色代表的海洋比陆地大多少呢?

……

学生迟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有些着急:谁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6:地球这么大,是怎样画到纸上去的呢?

教师松了口气,终于有人答到点子上了。

“你提的问题真好!大家知道是怎样画上去的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教师板书“比例尺”后提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想探究些什么?”

学生站起来好几个,又说了一通,无非是这样一些:比例尺是什么意思,怎样学习比例尺,比例尺有什么用,等等。

反思:教师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想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制造“地球之大”与“地图之小”的矛盾冲突,“逼”出问题,引出“比例尺”概念。然而,这种为情境创设的情境,虽挖空心思,却流于形式,反而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数学课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数学教学服务,数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十分自然地找到现实原型,并且现实原型的引入确实也能有效地增进、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此时的生活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如果数学内容本身没有明确的现实原型,并且从数学知识本身引入反而会更直接、更清晰,此时,就没有必要“为生活而生活”,直接从数学旧知引入亦未尝不可,或许还可收到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的效果,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创设以下几种情境:

(1)创设悬念性问题情境。悬念性问题情境是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思维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求出它的面积,接着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问“你认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是邻边相乘,老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有学生认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我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可能是邻边相乘。这时老师没有否定这些学生的想法,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这种猜想是否正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该怎样计算?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以渴求问题解决的心理切入新知学习。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趣味性问题情境易于引导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这一课时,许多教师都通过讲故事《猴子分桃》来创设情境。

(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例如,《统计》一课提供30秒有关机动车通过路口的录像,让学生用熟悉的方法一辆一辆记录在表格上,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引发认识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强烈欲望。学生用自己方法统计后,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感受“正”字法的优越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以现实生活或从教学材料中挖掘出好问题的原型,将它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不断探索、发现。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丹阳市导墅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