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南省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成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采用基尼系数指标,描述了河南省1995―2008年的收入差距情况,并从收入来源方面对基尼系数进行了分解,找出了收入差距变动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来源中劳动差别(包括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要素参与分配的比重很小,转移支付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关键词: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分解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012-03
引言
中国的经济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变迁,收入分配机制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理论界对此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作为测度收入差距的主要指标,并采用分解法和回归法找出影响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些方法被广泛用于研究中国的收入差距状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赵人伟和李实(1999)根据1988年和1995年两次全国居民收入抽样调查数据,对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不均等程度进行了估计;向书坚(1998)运用城乡加权法估算了1981年至1995年各年的全国基尼系数;陈宗胜和周云波(2002)全面测度了1988年至1999年中国居民正常收入的差别以及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李实(2003)认为,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除了在1984年和1995年出现缩小外基本呈扩大趋势,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的医疗补贴、教育补贴等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将更大;魏后凯(1996)、林毅夫等(1998)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不断扩大,地区内部差距中西部地区继续扩大,东部有所缩小,但东部地区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却日益增大;陈宗胜、周云波(2001)从家户特征(包括就业人数、文化水平、行业结构、职务职称、年龄档次,以及性别等)入手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各特征对收入的贡献率;万广华(2004)根据国家统计局1992―1995年农村家庭调查的省际数据,用回归分析法得出影响农村收入差距因素依次是乡镇企业和教育(资金)等。
综合来看,这些研究大多采用的是个别年份的不连续的数据资料,指标的选择和研究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研究的范围大多着眼于全国总体或大的经济区域,缺乏针对个体省份的居民收入差距的系统研究。本文将以人口大省河南省为例,运用国际通用的指标和方法对该省1995年至2008年的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说明收入差距的现状并解释其成因。
一、河南省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本文使用的数据资料来源于1996―2009年《河南统计年鉴》、《河南农村统计年鉴》和《河南城市统计年鉴》等。
基尼系数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指标,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几何方法、基尼的平均差方法(或相对平均差方法)、协方差方法和矩阵方法。由于基尼系数的几何解释很明确,就是两个区域的面积之比,而陈宗胜的“万分法”是一个很好的计算面积的方法,适应于任意等分组和不等分组数据,因此本文采用 “万分法公式”进行测算。具体公式如下:G=(10000-S)/10000
式中S=pV,V=U+U,U=y,p=P/P,y=Y/Y,i的取值范围为1~n。其中G为基尼系数,n为组数或阶层数,y为第i组的收入比重,U为第i组向下累加的收入比重,p为第i组的人口比重,P和Y分别为第i组的人口和收入。
根据该公式,可以计算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在此基础上,运用“城乡加权法”来计算总体基尼系数。对于不重叠的人群来说,可以采用Sundrum(1990)城乡加权的方法。对于重叠人群,当低收入组中的某些高收入者的收入大于高收入组中某些低收入者时,需要对Sundrum的方法做些修正(董静等,2004),修正后的公式为:
G= PG1+PG2+P1P2 1+P [(X-Y)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1)近年来,河南省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已经突破0.4的国际警戒线,收入差距问题已经不容忽视。(2)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总体收入差距都经历了快速上升、缓慢下降以及重新上升的阶段,个别年份的波动很大。比如,城镇居民基尼系数2002年比2001年增长21.5%,农村居民基尼系数2003年比2002年增长14.8%等。(3)除了个别年份外,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总体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4)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一般小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二、河南省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
从经验研究角度来讲,居民收入差距可以根据公式G=SC进行分解,通过了解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不同收入来源与总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找出收入差距的成因。式中C和S分别表示各收入来源的集中率①和比重,各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e则可以表示为:e=(SC/G)×100%。一般来说,集中率越大,该收入来源比重越大,对总体收入差距的贡献越大。
如果考虑时间因素,基尼系数的变化可以表示为G=SC-SC,进一步定义S=S-S,C=C-C,则G=SC+CS+SC,等式右边的三项依次为由收入比重变化、分项集中率变化和二者共同变化引起的基尼系数的变化,分别称作结构性效应、收入集中效应和共同效应。
河南城镇居民收入来源是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大类,农村居民收入从2003年开始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四部分。从统计口径上看,农村居民的四大收入来源和城镇居民的四大收入来源基本上是一致的,大致可比。不同的是由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处于不同的经济和体制环境下,各收入来源的重要性可能会存在差异,从下面的分解中就可以看出。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分解如下。
从分解的结果可以看出:(1)工薪收入的集中率较低,与总体基尼系数的变动大体相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集中率较高,时间趋势不明显。(2)工薪收入的相对集中率基本都小于1,起到减小总体收入差距的作用。也就是说,工薪收入的比重越大,当年的基尼系数就越小。其他收入来源的相对集中率均大于1,尤其是财产性收入的相对集中率最高达2.3,起到拉大收入差距的作用。转移性收入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3)工薪收入的比重在60%以上,转移性收入的比重在15%至30%之间,经营净收入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4)结合分项收入的相对集中率和比重来看,差距促增的收入来源比重增加和差距促减的收入来源的比重减少,可以解释收入差距的总体上扩大的趋势。(5)从收入来源的贡献率来看,工薪收入的贡献率在55%以上,转移性收入的贡献率基本在25%以上,两项合计解释了基尼系数的80%以上,对基尼系数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解释力很小。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分解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1)除了财产性纯收入外,其他各收入来源的集中率跟总体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一致;(2)财产性纯收入和部分年份转移性纯收入的相对集中率大于1,起到差距促增的作用。但转移性纯收入的集中率下降较快,在2006年后相对集中率已经小于1,起到了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3)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在上升,经营性纯收入的比重大体在下降;(4)工资性纯收入和经营性纯收入的贡献率合计达到90%以上,解释了收入差距的绝大部分。
综合来看,劳动收入(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解释了居民收入差距的大部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主要还是劳动差别导致的,要素参与分配(财产性收入)的比重很小。另外转移性收入很不平衡,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比重较大,但没有起到应有的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收入差距的效应开始显现,但比重太小。
动态来看,由于不同年份之间收入差距的变化不尽相同,只能对总体的变动趋势作一个近似的估计。本文以城镇1995年和农村2003年为参照系,考察2008年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近似找出导致收入差距变动的因素。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分解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分项收入的集中率变动解释了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增加的91.05%和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减少的84%,也就是说,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主要是各收入来源集中率(主要是劳动收入集中率)变动的结果。
三、结论
本文从国际通用的基尼系数指标入手,力求对收入差距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按照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进行了分解,找出收入差距的主要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当前基尼系数已突破国际警戒线,收入差距问题已不容忽视。(2)从收入差距的分解结果看,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还是劳动差别导致的,要素参与分配的比重很小,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也起到一定的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主要不是各收入来源比重变动导致,而是各收入来源内部收入差距变动的结果。要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必须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从长远来看,推进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才是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 陈宗胜,周云波.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中国发生了两极分化了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 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2003,(2):379-404.
[3] 林毅夫,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6):3-10.
[4] 万广华.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1998,(5):36-41.
[5] 董静,李子奈. 修正城乡加权法及其应用――由农村和城镇基尼系数推算全国基尼系数[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5): 120-123.
[6] Sundrum.R.M, Incom Distribution in Less Developed Countie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