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家庭经济困难生(以下简称困难生)所占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困难生不仅仅在经济上困难,而且在思想上出现了贫困,本文对困难生出现的问题的成因和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对困难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生 思想教育 措施和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逐步实行了交费上学制,而随着高校收费措施的普遍推广,相比之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贫困现象日益凸显,并成上升趋势。近年来,贫困生的问题成为国家和政府极度关注的问题,因为教育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据统计,我国高校中困难生的比例达到在校生的30%左右。其困生占困难生的5%左右。这一数据说明我国有一部分学生群体的生活水平达不到社会和学校要求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所需的必需品,生活处于困境中。其中,绝大多数的困难生人穷志不穷、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好学上进。但也有一些现象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有的贫困生在拿着国家发放的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同时花钱大手大脚,对学院、班级的工作不闻不问,认为拿助学金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个别困难生存在心理问题,他们仇视社会,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一些困难生自尊心强,爱面子,对待事情过于敏感,在强烈的自尊与现实的刺激下产生心理冲突,内心变得扭曲,逐渐形成了自尊与自卑交替的心理状态。这些现象说明困难生不仅在经济上贫困,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同样贫困。目前,高校资助体制正在逐渐完善,已建立了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学杂费减免等制度帮助困难生减轻经济负担。但是,对困难生的思想教育也同样不能忽视,必须引起重视。

1. 困难生思想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责任心

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生活在社会中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义务与责任,其中责任包括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个人责任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社会责任则是为社会做贡献,尽自己的全力建设自己的祖国。一些困难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生活困扰,导致困难生长期处在内心冲突的状态中,他们变得冷漠,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仇视社会,出现反常或是对他人和社会造成言语攻击和人身攻击的行为,他们只关注社会在对自己的不公却忽视了社会各界对其进行的培养,也没有想着如何好好学习成为栋梁之才后报效祖国,这些都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1.2 缺乏感恩之心

经调查发现,有些困难生认为自己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受到的资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并没有因受到资助后心存感激而更加努力学习,也没有本着一颗成才后回报社会的心去接受资助,却是把受资助得到的钱用在人际交往和谈恋爱中。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抱怨资助的金额太少、不公平等。而这些资助补助并没使困难生更加感激生活。

1.3缺乏自强自立之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和改革,由原来的公费制度改为自费制度,这一改革给很多困难生带来了严峻的经济考验,使他们对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更大的心理依赖,很多时候他们不愿意用劳动换取资助,认为资助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就是应该给予的补助,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久而久之,使困难生养成了懒惰、等待资助的习惯,甚至一些学生把贫困当成了自己主动要求获取某些资助的资本,这一现象表明困难生缺乏自立自强谋求生存的奋斗精神。

1.4存在不良情绪

部分困难生被现实生活压迫的出现了心理冲突,不能正视自己真实的生活状况,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的状态,意志力逐渐减退,虚荣心与自尊心交替着占据情绪的主导地位,长此以往常常会出现“自卑、消极”的想法。因此变得被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对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的恐惧感,逐渐变得自我封闭,甚至自甘堕落。

2. 困难生存在问题分析

2.1依赖心理普遍存在

一些困难生认为家庭经济困难不是自己的错,国家和社会理所应当给与适当的补助,他们欣然接受来自社会和学校的资助,面对如此容易就得到的资助,一些困难生不愿意艰苦奋斗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条件,“等、靠、要”的思想普遍存在。

2.2悲观情绪影响严重

由于经济上的暂时拮据使很多困难生在精神上产生了巨大的负担,他们经常想努力改变现状,同时又受到现实残酷的打击,这是他们内心更加痛苦甚至失去了鼓足勇气奋斗的信息,他们认为自己无依无靠,开始厌倦世事,心理不平衡而导致行为失常。

2.3高校对困难生的思想教育不够重视

高校应该对贫困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是帮助困难生摆脱思想困扰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困难群体思想道德观呈现许多特点,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对学生进行有创新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高效率、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3. 困难生脱贫的措施与对策

3.1加强责任意识教育

一个人的责任感培养应该从小开始,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核心体现,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对人对事一丝不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和素质,在工作中得到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在集体中能发挥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氛围。相反,责任心不强的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比较冷漠,做事经常草草了事,个人发展收到负面影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责任感教育迫在眉睫,为了加大困难生的就业竞争力,责任意识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而对困难生的教育要分层次、有方向。要把责任意识教育蕴含在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中,比如:开设责任意识培养的选修课、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开设为困难生服务的窗口,让困难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关心,从而培养困难生的责任感。

3.2增强自立自强意识

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家庭背景是无法选择的,但是他们的明天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应该在困难生中展开自立自强教育,教育学生用自己的努力奋斗去创造美好的明天。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困难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锻炼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总之,仅仅在经济上给予帮助是远远不够的,要在精神上使他们真正强大,让他们正视现实,转变观念,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挑战。

3.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困难生的性格敏感、多疑、悲观、内向,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常常憋在心里不能及时解决,长期堆积在心中无法释怀,这容易导致情绪失调,心理不平衡。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困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确疏导,及时发现有心理问的学生。比如设立专门为困难生开放的心理咨询站,以匿名形式为学生排忧解难;制定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层层监控学生出现的问题;实施心理状况月报制度等。心理问题是影响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3.4引导困难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费观

困难生群体在班级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同学和老师的忽视和冷落。加之一些不良习惯,使困难生对学校和社会产生失望感,他们变得冷漠、孤僻、自暴自弃。另外,学校的资助使得一些困难生养成了挥霍金钱的坏习惯。高校应该注重引导困难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消费观,把着眼点放在现实满足和个人价值实现上。把对社会做贡献大小当成个人价值实现的衡量尺度。

参考文献:

[1] 李献斌.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8(21):850-852.

[2] 潘勇.重视对大学生贫困群体的思想教育.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8(2):31-32.

[3] 黄昀.高校贫困生思想贫困探因与思想脱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2011(176-182).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