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游走海沙山 玩出精气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罗艺的“海沙山”创意,源于一段后现代之旅,头一遭试水,罗艺便痴迷其中,之后的结局不言而喻――他的组合式探险“海沙山”由此而生。这个形如大铁人三项赛的探险,每一项虽无创新,但跨界式的探险组合在一起,却也应了日下盛行的混搭之风。
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迷运动,爱自然是我玩海沙山三项的初衷。
何为海沙山?狭义地讲:一横渡琼州海峡;二徒步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三攀登珠穆朗玛峰,即为海沙山三项,这是我的梦想与追求,也是我渴望完成的项目。
广义地讲:游一段海;走一段沙漠;登座小山组合起来也为海沙山三项,有些像铁人三项运动,当然,观海、看沙、读山同样是海沙山的体验。
更广之航海、驾车穿沙漠、滑翔在山间⋯⋯总之,自由组合、自在体验、享受自然、欣赏美景、热爱自然,正是海沙山三项创立的源泉。
海沙山对生命的一种诠释
话说2002年在北京的游走者、诗人、啤酒主义者、北漂画家、自由撰稿人、职员、歌手、电视人、学生、教师⋯⋯有闲无闲者;有钱无钱者,喜欢玩,爱旅行的一群人悄然玩起了“后现代旅行”,简称“后旅行”,并有了“后小组”,我在其中。
山不转水转,还是转回海沙山。2002年初春,万物复苏,人也略显躁动,踏青已满足不了玩的欲望,和“后旅行”的开山鼻祖阿坚,与我在小饭馆闲聊,探讨着后旅行项目,其实后旅行的项目大多是在酒桌上诞生,大概是酒后的灵感,喝了多少酒才出一个彩虹般的后旅行,具体喝多少瓶,数据无法统计。
我不喝酒,但喜欢看别人喝酒,更喜欢听别人酒后神侃,最好侃得山呼海啸、飞沙走石,我趁机以茶带酒和对方小碰,也就是在这种宽松气氛之中,海沙山三项也悄然孕育,不知我被人忽悠了,还是自己脑子进水了,跳海迎浪、赴沙走尘、登崖攀冰义无反顾,烧钱损体在所不辞,欺骗父母、巧言领导、歪诗赠友、山爬了不少,长城走了很长,脸黑皮厚不抹油,衣服破了补一补。
一晃八年,2010年5月19日,当从珠穆朗玛峰下来,看到久违的绿色,仿佛生命的种子再生,海沙山三项探险篇圆满落幕。回到拉萨仅停一日,马上飞回北京,回家看望偏瘫八年的母亲。
高寒缺氧考验生命,平原地带、繁花似锦依然上演着生命的凋零,母亲曾经教哲学,对人生有自己的解读,善良、勤奋、助人是她生活的信念,如今母亲活下去,似乎只是她求生的本能,可骨子里、血液中的信念尚存,母亲的呼吸告诉我,什么是生命的最后里程。
海沙山对我说:人生没有顶峰,幸福彼岸在心中。
大海的召唤
我花了十七小时二十九分游到白沙门,完成了一次最糟糕的横渡琼州海峡
上小学有一栏“籍贯”,我知道了我的祖籍在广东阳江,父亲的家在平岗五羊村,那儿离大海只有八里路,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已是21岁。1981年8月的一天骄阳似火,我独自一人骑车穿过海陵岛大堤(当时亚洲最长的海上大堤)来到海陵岛,马上跳入我眼帘的是浩瀚的大海,赤足走在细软的沙滩上,面对波涛汹涌、湛蓝的大海伫足站立,心里对大海有一种恐惧,无法想像深不可莫测,宽广无际的大海,更不敢下水游向大海。
在海边玩的最痛快的一次是1996年开车到辽宁的兴城海滨,一行六人,徐力群(摄影家,曾在八十年代驾驶三轮摩托环绕中国边疆万里行,之后游走北极圈对爱斯基摩人和鄂伦春人进行文化比较,逐个考察丹麦、挪威、加拿大、芬兰、瑞典、冰岛、美国等7个环北极国家,2002年在加拿大去逝)和爱人潘蓉及他们三岁的女儿,加上姐姐和外甥女。
每天游泳、划船那真叫美;早上四点多就有渔船收网上岸,买上几斤琵琶虾一煮那真叫鲜,后来我们拣来废渔网补补,学着渔民下午出海下网,早上收网,虽然难以糊口,可是乐在其中。这样玩了一周,晒得黝黑,伴着潮涨潮落;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体验了一次海边生活。那真叫痛快,有点鲁滨逊在荒岛的味道。
2004年5月30日,我在海里游了17小时29分,也是自己游海最长的时间,同时创造了横渡琼州海峡最慢纪录。
海南海口有一只海牛队,常年游海,多次组织横渡琼州海峡,队长吴哥。2005年5月29日中午一行二十多人坐渡轮从海口来到徐闻.海牛队员和记者十多人,身穿印有:“罗艺三险、游海峡、穿沙漠、登珠峰”的T恤衫,加上深圳观摩团六人,还有北京来的老周。
到徐闻,大家在一家旅馆休息,海牛队秘书李再明陪我联系公证员,交了钱办了手续,15点回旅馆休息,18点吃晚饭,之后在旅馆大厅吴队在我面前铺开一张海图,上面标注下水点,广东徐闻县海安镇排尾角,东经111°16′08″北纬20°15′02″,农历四月十二日“伏流”,上水点白沙门。吴哥讲着游海的注意事项,一、要在顺流时游出海湾;二、对海蛰要格外注意、被蛰一小时后症状会减轻;三、过海沟会放鞭炮、说明游程过半;四、离海岸越近海流越强、要有思想准备。
回房间休息,22:30离开旅馆,去海边上机帆船,船上拉起横幅 “祝罗艺三险、游海峡、穿沙漠、登珠峰成功”,令我感动,我知道海沙山三项即将拉开大幕,晚11:00船只到达下水点,快艇是导航船,两艘机帆船。
我躺在甲板上睡觉,任凭海浪拍打着船舷,我安静地听着大海的召唤。原定出发时间半夜3点,实际快5点才把我叫起,我下水游到指定位置,船上按照当地渔民出海的风俗杀鸡祭海,燃放鞭炮。吴队刚毅的脸庞此时更显庄重,他深知此次横渡的凶险,对海流,气象的不确定尤为担心;这种天气渔民一般不出海,吴哥甚至想取消横渡计划,并寻问老周我的状态 ,老周拍着胸脯说:罗艺没问题。
四点五十八分,半导体话筒里传出吴哥的声音:运动员下水!
我扑向大海,天边鱼肚白,水天一色,顺浪而游、顺流而下,冲出海湾奔向光明;浪大涛涌、划臂打腿、海蜇光顾、不为所惧、执着彼岸、盯紧航船。
人在海中被浪推上浪尖;再栽下谷底,只好自由泳改成蛙泳,问题是身穿的二十元买的健美服沉重起来,脱掉扔上船,人随波逐浪而去。海蛰又找上门来,小蛰小扰忍受、强力中招扛着,心想来吧!蛰我一百次吧。太阳透过云层把阳光洒向大海,我已随海流冲出海湾,游向深海,看着机帆船在大海中上下翻腾,像看动画片一样过瘾更具立体感。
海牛队员跳下海为我领游,不断提醒我有海蜇,边游边躲着像水雷似的海蜇,下水队员中了海蜇的招,纷纷上船,又有队员中招上船,他们在纳闷罗艺怎么没中招,其实我早就中招,前胸火辣辣的,忍着向前、向前、向前,忽然隐约听到鞭炮声,到海沟了,游程一半,有人喊着:五小时不错,大家欢呼着,有人举着香蕉,示意我吃点东西,并抛下食品,我踩着水吃,同时也灌了几口海水。
游至三分之二里程用时7小时,海岸上的楼宇建筑渐渐清晰,就在我拼力游向对岸时,一股洋流不期而遇,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我游速越来越慢,似乎在海上转起圈,这是渔民常说的遇上了“鬼打墙”,更糟的是突降暴雨,陪的队员纷纷上船躲入船舱,黑云下、暴雨中,我在大海中漂泊。
老周写道:“吴哥经验丰富,让罗艺贴近渔船,利用船上的避雷针保证罗艺的安全。狂风暴雨来了,船上的人都躲进了船舱,海里面只有罗艺孤身一人与风浪搏斗。暴风雨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天放明了,夕阳晚照,霞光四射,把海面染成红色。东西两边的天空同时现出两拱彩虹,船上的人都站在甲板上,面朝着罗艺,象仪仗队一样目送着这位磨难的勇士进入天堂之门。在水中的罗艺也为这壮美的水色天光所感动,他宁可把经历的一切都看成是天意。”
经历的大风大浪、海蜇、海流、暴雨⋯⋯的洗礼,我终于花了十七小时二十九分游到白沙门,完成了一次最糟糕的横渡琼州海峡。
沙漠的诱惑
北纬39度线就在我脚下,非常安静,令我感受到“死亡之海”的神秘与诱惑
1993我曾经驾车参加“神奇之路十万里――奥运青年探险”活动,并驾车穿越毛乌素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拜访了昔日大夏国辉煌的统万城、黑水城,露宿沙城,梦想着能挖到沉睡数百年的奇珍异宝。当驾车沿沙漠公里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落日的美轮美奂,云朵的渐渐消失,我躺在细软的沙丘上,只有心跳声,寂静背后的诱惑,有如一粒种子埋在了我的心底。
2005年元月1日,我从新疆和田洛浦县吉雅乡踏上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征程。塔克拉玛干人称“死亡之海”,之所以这样称谓,是因为那里气候恶劣、人迹罕见。历史上多少探险者、探宝人、商旅之人,往往是有去无回,又有多少座城池掩埋在沙漠之中――尼雅、楼兰、米兰、热瓦克、麻扎塔格、喀拉敦克城⋯⋯他们成为大漠深处一座座遗址,这也恰恰验证了塔克拉玛干的另一种翻译“古老的家园”。而今地理大发现的年代过去了,似乎探险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探险留给后人的精神不应随之而去。地球在浩瀚之星空不过是一粒闪烁之星;沙漠附着于地球生命之稀缺,走在其中,感到生命的灿烂与美好。人类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沙漠中有太多的验证与传奇,沙漠的诱惑令后来者心动、行动。选取当时的“沙漠日记”,回望当年。
北纬39度线就在我脚下
2005年1月19号早上9点10分,从帐篷探出头,看到盖提带着大棉帽子在烤火,这是一种低温的象征。温度计显示零下27度,湿度是95%。钻出帐篷,迅速到火边烤火。只见东方灰变棕渐渐转红,四射光芒,沙漠从睡梦醒来,不要错过拍日出的时机,拿了三脚架、相机爬上北边高大的沙丘,放眼望去,沙海起伏,跃出黑暗,支好三脚架手都冻僵了,赶紧又跑回去烤火,再次返回时,杏黄色的太阳喷薄而出,跳出沙海。我按下快门,留下瞬间的日出。
今天是难忘的一天,在营地休息,好好睡了一觉恢复体力。买提修着半导体,躺在沙丘上就睡着了。买提早晨做了方便面、圆白菜炒鸡蛋;盖提忙着给骆驼准备饲料,一直没有闲着,骆驼到胡杨林里寻找食品,看着骆驼悠闲的样子,真想在这多住一天,不要急于出发,原计划向西走一天,现在选择扎营是不错的安排,在沙丘上转转恢复体力。
感谢真主,维族小伙子买提对我说。
17:30我再次上到高高的沙丘拍照,沙丘起伏错落有致,变化无穷,此时是光线最好的时候,沙丘的阴影映出完美的曲线,令人叹为观止。在这能够看到和田河胡杨带,西边浩瀚的沙海,北纬39度线就在我脚下,非常安静,令我感受到“死亡之海”的神秘与诱惑。
19:50,太阳完全落山了,我往回走,买提来找我了,我向他挥了挥手,他怕我走失了,一种感激油然而生。他每次都是很关心我,怕我一个人走失了,我沿着驼印往回走。
22点22分,盖提的决定是对的,今天休息一天,人可以好好休整一下恢复体力。而且可以在39度线拍照片,再有骆驼也可以得到补充。这一带有很好的胡杨林,骆驼可以自由自在的休息一天,这样边走边休息,使探险旅行有张有弛。
前两天我一直在计算时间,想早点走出沙漠,现在看来要沉住气,安静下来,该休息就休息,保持体力。这样身体也能得到调整。
宗老师2004年和日本探险队纵穿塔克拉玛干北纬39度线,只有他一人完成全程徒步共走73天,是什麽样的诱惑使他完成此次穿越?我还须向前,向前。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探险传奇,给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纬39度线添加神奇和巨大的诱惑,关于海市蜃楼般的“沙埋古城”传说,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绿洲的居民中传播不息,1895年4月10日这一天,斯文赫定驼队离开了麦盖提的拉吉里克村,驼队有8峰骆驼、两条狗、3只羊、1只公鸡和10只母鸡,有够食用三四个月的粮食,全套皮大衣、冬装,以及足够装备一个警卫班的3支长枪、6支短枪,还有从气温表到测高仪等一应科学仪器⋯⋯可是,惟独没有带上足够的饮水!在穿越叶尔羌河与和田河之间的广袤沙漠时,几乎葬送了整个探险队!
数日之后当他们最终挣扎着来到和田河时,却发现那实际上是季节河,这个意外使他几乎崩溃。但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和田河中游一处全靠旺盛泉水才保持在枯水期也不干涸的水潭,斯文赫定爬到水边潭痛饮,之后脱下靴子装满水,返回拯救驼夫,但是丧失了全部骆驼、牺牲了两个驼夫。
雪山的神奇
差几十米未登顶给我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间,人生哪是顶峰?人生没有顶峰
初次尝试登雪山是在2002年8月,攀登昆仑山东段主峰玉珠峰,登顶那一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油然升起。
2005年、2006年、2007年三次前往帕米尔高原攀登慕士塔格山。2009年9月26日,登上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藏语意为“大尊师”。下山曾写小诗一首:绝顶险峰妙,极目远眺望。刹时成永恒,亘古她在笑。2010年3月来到拉萨备战攀登珠穆朗玛峰,4月9日进入大本营,训练适应、煨桑祈祷、聊天上网、写博读书、仰望珠峰、迎风烈日,默默地为一次神奇的雪山之旅做着准备,感受着雪山的神奇。
《喜马拉雅的人与神》是我在营地常翻的书,书中写到:“当太阳出现之时,莲花生大师坐的椅子被一根大梁送上了山顶。在那里稍坐片刻,他成为世界之主。当下山时,他把那把椅子留在那里。苯教巫师死了,但山神留下他的鼓。因此,现在每当听到岩石崩落的隆隆声时,藏人就会说这是‘神灵击鼓’。”
面对雪山听到“神灵击鼓”,也就是雪崩冰崩会时常会发生,遭遇上那可是九死一生,下面的登珠峰日记,记录了登山队与冰崩的不期而遇。
2010年4月26日早晨醒来,先试体温36.4度,自我感觉也不错,想着几小时可以到6400米,今天队友们要上7028米。早饭后把相机交给小顿珠和旺堆一起向上走,速度不是很快但不停,旺堆更是打着电话或用对讲机喊几句,有时停下来像是找什么。看着我们的距离很远了,一不留神他就在你背后几米,关于向导们的爬山速度有很多传说,我在5800米遇到两个夏尔巴,从6400米下到5800米只用两小时十五分,当然还有快的,今年的修路队长圣山公司的边巴扎西去年接到任务,要把一部对讲机从6400米送到5200米,距离超过16公里,结果边巴不到三小时送到,确实速度惊人。
我不敢怠慢一口气走了三小时十分,才停下来休息,吃些东西喝水再赶路,天气好风不大,山路漫长、脚步不停,列列冰塔林变换队形欢迎、欢送上下山的过客。
我们继续走,旺堆问我:怎样?我说:还好。他直指自己的头说:“头痛,往年没有过,不知怎么搞的。”确实今年气候有些反常,有几个藏族向导身体出现问题,6400米是到坎,也是个鬼门关。
我盘算着最快和队友相见的时间,登7028米的时间,旺堆呼叫桑珠对讲机里说藏语,我只听懂‘许刚’,此时一个惊人的消息传过来,旺堆说:去7028的队伍遇到了冰崩,队员开始下撤,返回6400米营地,全队安全。
我暗自庆幸马上可以和队友重逢,共同上7028了。不由加快脚步,到6400米前进营地16:30,用时6小时30分钟。6400米营地气氛有些紧张,桑珠关注队伍下撤和山上的动态,约半小时后队员陆续返,我向上去迎接后面的队员,孙老、莫老有些疲倦,回来的人都说运气好,再早四十分钟就是灭顶之灾。
随着消息汇集,冰崩情况越来越明朗,6800米位置,从前进营地,上方一块巨大冰壁崩塌一半,巧的是圣山的藏族向导、协作有两人过冰崩区;还有两人恰好临近冰崩区,临近的还救了一位被冰块打到冰裂缝边缘的外国山友,可另一位外国山友掉进冰裂缝失踪。这是一个不幸的消息,我们的队伍是幸运的,煨桑敬山是必须的,虔诚的心是必要的。桑珠说:今天的冰崩更表明登山是高风险运动,组织工作需要更细,对山更要敬重。
话说我队安全返营不久,美国13岁少年乔丹・罗梅罗父子一行来到中国营地,他们刚从冰崩区下来,冰崩时他们恰好经过,巨大的冰块砸到路绳,把他们几人甩倒并搅在一起,少年的冰爪踢到父亲的头、腿上,经验丰富的父亲并不慌乱,当时还向上走了一段,完成计划然后下撤,现在一看血在流,必须处理,我们的队医丹诺马上提了急救箱让父子进了队员帐,消毒打麻药、缝伤口一气呵成,大家鼓掌感谢丹诺医生手到伤合,美国父子感谢中国医生。
这里我略去冲顶最后阶段的艰辛与惊险,并非因为我差几十米未登顶,登至8800米的高度,并安全下撤,要回味的东西很多,不登顶给我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间,人生哪是顶峰?人生没有顶峰。
向死而生,超逾自我,玩出道,在过程中活出精彩,享受生活,创造生活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