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孙氏葛芍汤加减治疗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孙氏葛芍汤加减治疗颈椎病45例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孙氏葛芍汤加减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观察,观察组45例以孙氏葛芍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45例,按《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骨伤科学》所介绍的中药内治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30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颈椎病;中医药疗法;孙氏葛芍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6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066-02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以颈项疼痛,活动受限,连及头肩、四肢而肩臂疼痛、麻木、眩晕、头痛为主要表现。笔者2004~2006年采用已故湖南省名中医孙广生主任医师的经验方孙氏葛芍汤加减治疗4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诊断标准均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

1.1.2辨证分型根据参考文献资料[1~4]分为4型。寒凝证:证见颈项强直冷痛,肩背上肢冷痛麻木,一身筋骨拘紧不适,得温及活动后减轻,遇寒则症状加重,舌淡、苔白,脉弦紧或沉迟;痰湿证:证见颈项强直,肢体着重麻木不仁,头昏目眩,恶心欲呕、胸脘痞闷,舌色暗、苔白腻,脉弦滑;淤滞证:证见头颈肩刺痛或抽痛、痛有定处,肢体麻木,颈部有结节、骨刺明显,夜间为重甚或不能入睡,活动受限,舌暗或有瘀斑,脉弦;肝肾亏虚证:证见颈项疼痛,活动受限,肢体沉重乏力,四肢肌肉萎缩、麻木不仁,腰膝酸软、头昏目眩。偏阴虚者伴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细;偏阳虚者伴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或暗淡,男子阳痿遗精,小便淋漓不尽,舌暗淡,脉沉迟细。

1.2 一般资料

本观察病例均为2005年8月~2007年12月在本院诊疗的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 31 例,女性 14例;年龄 40~56 岁,平均(44.5±7.2)岁;病程3~7年,平均(4.2±1.9) 年;神经根型29例、脊髓型1例、椎动脉型10例、交感神经型5例;中医辨证为寒凝证26例,痰湿证5例,淤滞证12例,肝肾亏虚证2例。

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6例 ;年龄41~55岁,平均年龄(43.9±6.7)岁;病程3~6年,平均(4.3±1.8)年; 神经根型27例、脊髓型1例、椎动脉型11例、交感神经型6例;中医辨证为寒凝证28例,痰湿证4例,淤滞证12例,肝肾亏虚证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以孙氏葛芍汤为基本方加减,药用:葛根30 g,白芍20 g,秦艽12 g,威灵仙10 g,香附8 g,续断15 g,乌药6 g,补骨脂8 g,枸杞10 g,当归8 g,牛膝8 g,延胡索8 g,黄芪10 g;寒凝加羌活10 g,防风10 g,川芎10 g,桂枝8 g,细辛3 g;痰湿加地龙10 g,菖蒲8 g,白芥子8 g,茯苓10 g,川贝母8 g;淤滞加水蛭6 g,川芎10 g,地龙8 g,苏木10 g;肝肾亏虚重用枸杞为20 g,加龟板15 g,熟地黄15 g,何首乌15 g,鸡血藤20 g。

对照组按《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骨伤科学》[2]所介绍的中药内治法治疗,寒凝证用羌活胜湿汤,痰湿证用温胆汤,淤滞证用身痛逐瘀汤,肝肾亏虚用六味地黄丸。

两组均每日1剂,水煎两次,分2次服;药渣趁热以布包之,热敷颈项部15~30 min,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评价疗效。

2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颈椎病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症状减轻,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2结果

观察组治愈30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1 中医证型疗效两组治愈疗效比较见表1,寒凝证、淤滞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2 西医分型疗效两组治愈疗效比较见表2,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椎间结构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周围神经组织,出现症状和体征者。现代医学认为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老年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纤维环弹力降低,可产生裂隙,软骨板变性,特别是髓核的含水量减少,逐渐弹性也减少,最后导致纤维化和钙化、椎间隙狭窄,小关节所承受的力量因而增加,引起损害,使椎间孔相应变小。黄韧带在中年以后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有肥厚改变,显著肥厚时可使椎管变小,脊髓后方可受压迫。椎间盘的退化,导致椎间盘变薄,并向周围膨出,椎间周围的韧带及关节囊变得松弛,使脊椎不稳定,活动度增大,刺激周围的骨膜和韧带,导致椎体缘及关节骨质增生而形成骨刺。骨刺可引起周围膨出的椎间盘以及韧带、关节囊的充血、肿胀、纤维化等,共同形成混合性突出物。如向后方突出,可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出眩晕、耳鸣、耳聋、记忆力和智力下降等;向后外侧的突出可使椎间孔变窄,造成颈神经根和交感神经的挤压,表现出颈肩疼痛、向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和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头昏眼花、流泪、心动与血压改变;如突向椎体后方,则压迫脊髓,表现四肢活动障碍、肌力明显改变,小便潴留或失禁。颈部的扭伤、挫伤等可使已退变的颈椎间盘和颈椎的损害加重而诱发颈椎病。长期从事缝纫、刻写以及伏案工作,由于长期低头使颈部经常处于一种强制性,可引起颈部肌肉、韧带、筋膜与关节等劳损;平时姿势不良、枕头和睡姿不当亦可造成颈部劳损。颈部软组织劳损可使颈椎的生理曲度改变,使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加速,促进小关节的增生,从而造成压迫症状而发病。因此,治疗上主要是采用理疗、牵引及封闭和内服消炎止痛药,通过控制和改善局部充血反应,消除肿胀,恢复生理结构来控制症状[3,4]。

目前,中医普遍认为本病属于“痹症”中的“项痹”范畴,肝肾不足、筋骨失养、颈脊筋骨痿软是本病发生的内因,颈部外伤、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等是引起本病的外因。病机特点是肝肾亏虚、经脉痹阻、经气不利,治疗贵在通利经脉。骨刺和突出物按中医理论,当属“坚结”病症,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宣通督脉、软坚散结,并视虚实而灵活变通。

孙氏葛芍汤方中葛根升阳解肌、宣通督脉经气,善治项背经腧不利。威灵仙、秦艽、莶草祛风湿通经络,威灵仙尚能有软坚散结、软化骨质作用。芍药、甘草缓急舒筋止痛,调和营卫。补骨脂、续断、骨碎补、枸杞补肝肾、益精、生髓、充骨;黄芪、当归补益气血。当归、牛膝、延胡索活血化瘀,与软坚散结药合用可加强软坚散结作用,与补血药相伍则祛瘀生新,与祛风湿药合用又加强祛风湿作用。黄芪补气升阳,与葛根相合,可加强宣通督脉之功;芍药与甘草配伍,酸甘化阴,养血柔肝舒筋。延胡索尚能止痛,香附、乌药理气止痛,合用则加强止痛作用。牛膝引血下行、通督脉,与葛根、黄芪相伍则升降相济,增强通络舒经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延胡索、甘草有缓解肌肉痉挛作用。活血化瘀药能促进水肿消失与组织渗出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抑制异常细胞增殖、组织增生、钙化、纤维化等,可有效地控制局部炎症性病变,解除压迫。诸药合用,升降并举、阴阳共调、补散相兼、标本同治,能消除和减轻骨刺部位的炎症性变化、解除压迫、改善血液循环、改善骨与关节营养、促进骨与关节新陈代谢,从而促进骨关节病损组织修复等。

本观察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1.1%。对照组总有效率8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施杞,王和鸣.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骨伤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99-1112.

[3]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99-1112.

[4]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81-188.

(收稿日期:2008-01-3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