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支难忘的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支难忘的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过半百的我,睡觉少了,梦却多了,尤其爱做那些怀旧的梦、青春时的梦、重返故乡的梦。是啊,30多年前第二故乡――榆树县是我步入青春、步入社会人生的第一步,是一支难忘的歌……

1975年,17岁的我从长春市第11高中毕业了。8月15日,作为知青的我与13名来自市内其他学校的毕业生,一道乘列车、坐汽车、上马车赶到了吉林省榆树市福安公社张奎大队第一生产队知识青年集体户。当晚,生产大队统一为3个小队集体户知识青年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第二天,我们就与所在小队的农民们开始了“早晨四点半,晚上看不见,地里一顿饭,外加大批判”的知青生活。

正值盛夏时节,生产队长安排我们铲地。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城市里的知青,不仅不会铲地,甚至连什么是苗、什么是草都分不清,往往是把苗当草铲掉了,却把草当苗留下了,真是让农民们哭笑不得。好在有农民们的指点,大家慢慢认清了什么是草、什么是苗,学会了铲地、为庄稼施肥等田间劳作。

上个世纪70年代,农村的劳动是繁重、紧张的,农村的生活也很清贫、艰苦。我们刚到农村时住的是集体宿舍泥草房,分的南北炕,房子中间隔开了,里屋住女同学,外屋住男同学。房子冬天冷、夏天热,蚊子、苍蝇满屋飞。那时,知青除了干好农活外,每天还要自食其力轮班做14个人的饭菜。也就是说,知青不仅要过思想观、劳动关,而且还要过好生活关。夏天打水做饭还好说,冬天水井井沿冻了一层冰,又光又滑,我年龄小,每次都是胆战心惊地去打水。打水还得用力摇辘轳把子,把水从十几米深的水井中用水桶提上来,然后倒进两个大水桶里,步履蹒跚地担回来,扁担压在肩上咯吱作响,好在哪个同学有时间还能帮上一把,让我度过了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季。

农村的生活本来就很苦,可是,知青的生活比当地的农民还要苦。那时吃的主食,上顿玉米饼,下顿玉米馇子饭,一个月都很少吃上一顿细粮。吃的菜就是白菜、土豆、萝卜。没有咸菜就用盐水腌上土豆当咸菜吃,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干农活时肚子饿的直发慌。

三春不如一秋忙。到了秋收时节,天还未亮,生产队上工的钟声就敲响了,我们这些同学都睡眼惺忪地爬起来,手提镰刀,每人分4条垅,开始收割庄稼。成熟的玉米、高梁一眼望不到边,齐刷刷地,比我还高出一头。四周只听一片唰唰地割庄稼的声音。不长时间,苍茫茫大地只剩下我这4条垅庄稼还孤零零地伴随着我,我实在割的慢,割不动了。当时我想:老天怎么让我遭这么大罪,看来我真不是干体力活的料。正在绝望之时,忽然眼前有了亮光――原来是生产队团支部书记戴民割完他的几条垅后,从地头那边来接应我了!这真是雪中送炭啊!以后数日的秋收,之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有戴民接应我。由此,我真正体会到了农民兄弟对知识青年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

下乡时,虽然劳动辛苦,生活艰苦,文化匮乏,但我不甘平庸下去,总是企盼下雨下雪天,因为下雨下雪天可以不出工,在集体户休息。集体户的其他同学有的玩扑克、有的在唱《知识青年之歌》等革命歌曲,而我却可以利用这难得的宝贵时间,读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书籍。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养成了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和所思真实地记录下来。

往事如梦,虽然我下乡劳动、生活才一年半的时间,但这一年半是我生命长河中所积累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它一直沉积在我的体内,让我终生难忘。我常想,人的一生吃点苦、有点磨难是件好事,尤其是年轻的时候。正是知青生活的蹉跎岁月教会我如何直面人生,去经受磨砺,历炼修养,丰富知识,锻造了灵魂和体魄,给了我“偏得”的收获和永恒的激励。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30多年后,再重温和回忆这段魂牵梦萦的知青经历,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拥抱那似水年华,挥洒热血和青春的时光,回味着青春的迷茫,艰辛并快乐着……

(作者单位:长春市总工会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