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取2008~2011年之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2例欲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跟踪观察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断率与对其抑郁情绪进行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中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 0.05);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关键词] 心理干预;脑膜瘤切除术;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118-02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凡属颅内富于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绒毛之处皆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在术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许多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甚至中断治疗,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1]。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1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2例欲行脑膜瘤切除术的患者,经影像学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并跟踪观察;年龄37~58岁,平均(43.7±6.4)岁。观察组男16例,女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27例。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对照组 通过分析研究,对症下“药”,对该组患者行临床脑膜瘤切除术后常规心理康复护理,给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般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关注其心理状态变化,给予基本的心理支持,发生意外情况及时处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脑膜瘤切除术后心理康复护理,包括:①心理安慰护理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及家人手术进展情况,真实说明手术治疗后会面对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努力打消患者本身对手术可能失败和不良心理顾虑,让患者可以积极配合科学的康复治疗,逐步加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和斗志。②康复知识宣教 患者及其家属一般对于术后的康复不甚了解,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细致的为其解释,告知术后康复的过程,康复时间,可能达到的康复效果,并对患者家属进行简单的康复教学,防止家属因做法不当对患者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③树立积极心态 术后患者难免会遇到一些效果不佳或身体暂时异常情况,科学上来说这是术后康复的正常阶段,但是患者及其家人都会因为不了解医学常理而对其病情产生疑惑,产生术后抑郁等,因此导致康复进程停滞继而失去继续康复治疗的信息。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正面积极的康复沟通,告知患者即使会有一些异常情况也要积极面对,要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战胜自我,顺利度过难关取得最佳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

评定工具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1.3.1 康复中断率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心理护理后的术后康复治疗中断情况,比较两组差异。

1.3.2 负面情绪情况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评价患者的抑郁情绪、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可以评测患者的焦虑情绪指数,从而从数据对比进行比较出两组间的差异性。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用t检验,方差不齐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均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但是其体征并无明显差异(P > 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3 讨论

脑膜瘤(meningiomas)起源自脑膜及其间隙,是颅脑内第二高发病率的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2,少见于儿童[7]。脑膜瘤的好发部位为颅内蛛网膜颗粒及绒毛富集之处,如大脑凸面、大脑镰等。脑膜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转归等与其良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良性脑膜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约3~5年才出现早期症状,一般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患者多是由于肿瘤体积增大使得颅内压增高或产生颅内压迫症状才来就医,行颅内肿瘤切除术后一般症状可完全消失,预后较好。

心理护理主要对康复护理的患者通过行为或相互关系的影响,从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达到加速患者康复的康复方法。其目的旨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失败产生的焦虑、悲观和抑郁的情绪,积极地参与到疾病的斗争中,帮助患者积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临床上通过各种量表评定癌症患者的各项心理问题,针对性地对其心理护理逐渐科学、规范化。然而,现阶段临床护士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所能采用措施非常局限,仍停留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初级阶段,包括鼓励安慰患者和讲解传授疾病的医科知识、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保护性医疗措施等。这些支持性护理措施针对性不强,表面上看只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对严重心理危机(癌症等疾病)产生的效果欠佳。笔者认为,通过全面收集资料、观察患者言行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关因素策略进行心理干预。该方法可以减轻患者心理障碍,预防手术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也将成为癌症患者心理康复护理的发展方向。

手术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为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同时引起生理变化,甚至影响手术、麻醉的顺利进行,过度的焦虑还可影响患者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的改变,因此手术患者的心理应激预防和消除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大关注。“准确应激理论”的研究表明,患者在遭遇紧张事件期间的痛苦情绪是由当前的经历与期待不一致所造成的,因此积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不良应激反应可有效缓解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良反应。

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干预在脑膜瘤切除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中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可见,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中断概率,减少康复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产生。

[参考文献]

[1] 缪亦锋,鲁晓杰,蔺玉昌,等. 脑膜瘤患者手术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价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3):208-210.

[2] 郑瑾,朴莹,孙田杰. 癌症患者身心需要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36-138.

[3] 李虹彦,孙晓红,刘靖. 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脑膜瘤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6):280-281.

[4] 童亚芳. 护士对癌症患者抑郁症的认识[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8,10(1):35.

[5] 王家良,康德英,洪旗,等. 高血压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价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09,79(8):599-602.

[6] 陈坚. 脑膜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J]. 中国康复,2011,16(4):198-199.

(收稿日期:201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