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增强我省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增强我省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在首先分析了我省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并对新时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自身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建路径。

【关键词】就业,体育,毕业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不仅事关学生本人,也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幸福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其实,就业难,更多的是指就业质量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就业满意度不高。如果使期望与现实更加接近,除了机遇等外在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具备职场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这样在就业过程中才有竞争力。

一、我省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目前我省招收体育专业学生的高校共有16所,其中河北体育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院校,招生的规模较大,对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以该校为研究对象,对其毕业生情况进行考察。

2011年该校共有毕业生1137人,2012年1331人。近两年平均就业率为84.5%,不同专业的就业情况又呈现出了差异性,高尔夫球专业就业率为100%,乒羽网球就业率89.9%,且就业地域大部分为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率相对低的专业为人体科学专业76.2%。从就业去向上看,企业单位的占78.2%,事业单位的占3.6%,自主创业的占0.9%,读研的占0.27%,其他占1.53%。

通过对在校生的调查了解到,学校等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成为最希望入职的两个行业,两者合计占到70%以上,这说明追求体面和稳定的传统部门是大学生就业时在内心最为看重的因素。随着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的加深,待遇较好的企业也开始为他们所接受,同时,也不再过分的追求初次择业就能获得正式工作,就业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事实上,对一些特色专业如高尔夫管理的学生来说,由于高尔夫球俱乐部的的工作环境、发展前途及待遇较好,虽为企业性质,仍成为该专业学生的首选,也有部分学生担心虽暂时栖居一线城市,但灵活就业的不稳定因素会影响日后的生活。从就业的地域倾向情况看,80%以上的学生希望在城市就业,对于城市的选择上,省会石家庄、家乡所在地区的城市和北京、天津为主要的选择。对于来自农村地区和一部分来自县城的同学,由于回到家乡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整体待遇偏低,因此普遍抱有先在城市打工或自主创业然后再作打算的心态。

对于收入的期望上,实际上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希望在参加工作的一到两年内能够维持生计即可,没有过高的期望。第二个阶段,希望在工作两年后月薪能够达到2500元以上。

二、经济社会发展为体育专业毕业生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1.挑战。我省高校的体育专业从招生人数来说,主要有体育教育、竞技体育(或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三个方向,此外还有运动人体科学(或运动康复与健康)、民族传统体育(或武术)、体育英语等。在过去,为中小学培养体育师资和从事竞技体育运动曾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方向。近些年来其对高校体育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少,吸纳就业的能力也在降低。竞技体育更多的是强调比赛训练,但由于淘汰率高,能够进入省队和国家队打比赛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要面临就业的问题。

2.机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始重视身体的健康状况,加之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活动,于是群众体育运动和社会体育事业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就为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带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如大众健身方面的健身指导教练,攀岩、滑雪等在户外运动方面的专业指导和运动保健人才等。此外,体育产业对既懂体育又懂经营管理或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三、体育专业毕业生自身的就业优势和劣势

1、优势。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体育专业毕业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竞争意识、上进意识、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都很强,对于失败和挫折也有较强的承受力。二是在思维上也比较灵活。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个特点就是思维上不墨守成规,遇到难题不会轻易服输,总会想方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去解决。三是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大部分体育专业毕业生善于交际,对人热情、坦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胆怯,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人际交往矛盾时也善于沟通和解决。四是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由于体育专业的特点,训练活动和赛事开展比较多,这既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也使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五是对体育运动项目了解。随着文化体育活动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当中越来越受到理视,单位之间也开始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活动,对体育项目了解和训练较多的体育生就有了用武之地。

2、劣势。相对而言,体育生的最大劣势在于其文化素养比较欠缺。这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不合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两方面。从知识结构上来说,主要是在对社科知识的了解少,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对社科知识尤其是文史哲的学习兴趣不大,平时的读物也主要为休闲类和体育类的刊物,使得知识面不够宽。从能力结构上来说,职场所需的一些基本能力如文字表达能力差、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不强等。由于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和技能与参加工作后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常常相距较大,因而对工作内容的再学习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这也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相对欠缺的方面,因为这不但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础,更需要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增强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体系的构建路径

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求职应聘时,与其他应聘者相比较所具有的更早更有效的就业信息、就业渠道以及更被用人单位所认可的、更为优异的素质或技能。后者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条件,如学历层次、专业情况这些硬条件和思想水平、知识水平、性格特点以及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风度气质等软条件,这在求职时会成为用人单位的第一形象。第二个部分是工作技能,包括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前者如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还有计算机、外语、驾驶等操作能力,后者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应聘岗位所具备的能力,这会因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第三部分是求职技能,大学生在求职时是以基本条件和工作技能作为实力基础的,但是一些求职技巧和方法也是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通过用人单位的几轮筛选后进入最后的面试阶段时为显得更为重要,此时大家的实力都不相上下,能否获得工作岗位的关键可能就再于一些求职技巧和方法细节上。求职技能,还应包括对招聘信息的主动获取和筛选能力,有时通过一些小众的渠道获得了不为人知的招聘信息,或者是在大量的招聘信息中挑选出了既心仪又能凸显自身优势的信息,都会增加求职成功的概率。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育,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高校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但最主要的还是在高校和学生本人方面。

1.高校方面。

第一,加强就业市场研究,提供有效就业指导。各高校已基本建立起了就业指导机构并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为学生的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在两个方面加强,一是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研究,包括对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的了解,与更多的用人单位建立稳固联系并了解其需求,对本校以往的毕业生保持联系并建立数据库等等,以在此基础上对就业形势通过建立模型进行预测,提早把握就业市场的新变化。二是要提供有效的就业指导。要把求职时和刚进入就业岗位时的有关内容,就业市场的新要求通过就业指导课或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充分了解,使学生尽早的了解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加强。还要及时将就业信息通过网页、短信、辅导员通知等形式传播到每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手中。

第二,突出学校特色,深化教学改革。从长远来看,我省各个招收体育专业的学校应当在培养方向上避免同质化,只有根据自己的优势对就业市场进行细分,找准自己的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竞争。针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多设置与群众体育和健身、休闲密切相关的专业方向。在教学改革上,应针对体育生的特点,加强有助于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工作技能、求职技能的强化课程的开设和教学,使学生的基本素质过硬,专业素质优异。比如人文素养的提高方面可以开设《大学语文》、《书法》、《心理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等课程。

第三,开展院企联合,拓宽就业渠道。各种与体育相关的企业如健身俱乐部、高尔夫球俱乐部、体育用品公司等正成为吸纳体育专业毕业生的重要渠道。高校应当加强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培训基地。实习不仅仅是毕业实习,而要扩大到各个年级假期实习,这样既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使他们更有动力去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技能的提升,如果双方合作良好,合作企业甚至可以成为高校稳固的就业渠道。

2.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尽早进行职业规划。大学生自入学起就应当具有就业意识,结合社会需求、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并以此为目标,注重相关的知识的储备学习。同时,尽力争取机会,在假期去符合就业方向的单位实习,了解实际工作中的要求,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修正自己的就业预期,待毕业时做到有备而来。

第二,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升。体育生应针对自己在人文素养方面的不足,多选修一些人文课程,多多阅读一些政治、历史、经济、文学等方法的书籍,培养一些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特长。

第三,考取一些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除了毕业证书外,职业资格证书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但是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应当有所选择。不然,单纯求多,不但浪费精力和费用,也未必能起到作用。

3.政府方面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如鼓励去边远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就业,并给予一些优惠,如较高水准的经济支持、一定年限后报考机关事业单位时加分等。二是加强就业市场的监管。如建立权威的就业信息渠道和平台、对就业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监管、对就业培训市场进行规范等等。三是健全大学生就业管理与服务机制。如开展就业指导,作好人事服务,对未就业毕业生实行登记制度并提供系列服务等等。

参考文献:

[1]哈增红:《河北省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与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20页。

[2]赵志川,陈得兰.《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及其提升》,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4期,第62页。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我省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研究”最终成果。(课题编号:JRS-2012-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