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的诗意构建:美读、复沓和陌生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的诗意构建:美读、复沓和陌生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诗意语文”建设的王崧舟,最近又推出了公开课《去年的树》。这堂时长80分钟的课如一首流动的歌,结课时让许多人静默欲哭,是其诗意语文的又一成功样本。分析这一课例,有益于探讨建构诗意语文的普遍路径。从教学流程上看,王崧舟《去年的树》跟一般课堂比,除没有学生相互讨论环节外,读、写、说的活动全都具备。那么,王崧舟是怎样在读、写、说中达成平常课堂难以企及的诗意之美的呢?

一、多方式吟诵美读

美读是带着深深情感的朗读。朗读有很多种形式,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也用到了自由读、分角色读、师带生接交替读等形式,但形式终归是表面的,为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品的兴味,王崧舟又采用了两种特别的方式来开发诵读内容。

1. 增设背景。身临其境是体验情感的重要路径。“境”即现场,上课不是拍片唱戏,现场感的制造通常只能依靠言语、图片和音乐。王崧舟《去年的树》虽然也充分运用了色彩切景的画面与旋律得当的音乐来制造现场感,但过人之处却在用言语提供背景。

典型片段1:为再现“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的背景,王崧舟设计了一系列的时间状语。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师带生接的交替诵读:

师:当太阳出来的时候。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师:当月亮升起的时候。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师:当森林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师: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下来的时候。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师:迎着风,迎着雪。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师:走过冬,走过夏。 生: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赏析:用言语在课文无字处增设了种种关于时间的背景之后,原本平淡的“天天”二字,被具象化为各类时段、气候与季节,形象地再现了鸟儿和树的长相厮守与深厚情谊。 )

典型片段2:为引导学生归纳第一段写作方式的“平淡”,王崧舟设计了这么一段话:

“在千万棵树当中,鸟儿只为这一棵树唱歌,他长得茂盛、高大、有一簇簇的枝叶……;在千万只鸟当中,树只听这一只鸟儿唱歌,她长得漂亮、玲珑、有五颜六色的羽毛……”

(赏析:课文只写到鸟儿为树唱歌,树听鸟儿唱歌,是没有焦点的一种表述。王崧舟为这一对唱歌听歌者设置了一种空间背景:唱者,只为千万棵树中的这一棵唱;听者,只倾听千万只鸟儿中的这一只的歌声。“众里为他”的深情因此掘出,下文鸟儿寻找树的焦灼也已埋下伏笔。)

2. 书写感觉。王崧舟在《去年的树》中安排了3次写的活动,分别是:

第一次:按照所给框架(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树长得 ,鸟儿呢,长得 ),写下想象中的“树”和“鸟儿”的样子。

第二次:想象鸟儿跟树、树根、大门、小女孩对话时的心情与动作,把它写下来。

第三次:面对着用自己的朋友的身体点燃的灯火,鸟儿会有什么心里话?写下来。

(赏析:王崧舟所设计的3次练笔,均意在服务朗读而非提高写作水平。因为,从提问所给的预设及练笔所给的时间(均为2分钟左右)来看,执教者要求的仅仅是写词或写句,与中年级以段落为主的写作练笔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王崧舟从学生回答中摘记了一些词语,这些词语,不管是漂亮、玲珑、茂盛、高大……,伤感、依依不舍、心急如焚……,还是怀念、叹息、祈祷……,均是感觉意味较浓的词语。因此,可以认为这3次练笔的目的,都在使学生在书面化的过程中,对心中原本朦胧的感觉做进一步体味与确认,从而为美读打了基础。)

除此之外,本课的教学流程还告诉我们,所有被设计为需诵读的内容,都至少被对比着或循环着诵读了两次以上。这些诵读方式,有助于理解的走向深处和情感的逐步推进。

二、复沓式用语构篇

《汉语大词典》:“复沓,重复。”作为一种广义修辞,只要被重复成分(小到语素,大到段章)在同一言语结构中出现两次以上(连续或不连续),就叫做复沓。复沓通常能起到渲染氛围、加强语势、深化记忆的作用。王崧舟是妙用复沓的高手,其所执教的《慈母情深》《普罗米修斯》等名课都有较多复沓的出现,《去年的树》则进一步升华了这一艺术,几乎无处不复沓。

1. 用语的复沓。《去年的树》承续了王崧舟擅用排比的一贯风格。由于每个排比句内部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重复部分,列在一起倾泻而出之时,自有一种音韵回环、渐入人心的复沓效果。基于排比几乎已成王崧舟课堂用语特色,下面仅录1例作为参证。

例子1:“就这样,唱着歌,唱着歌。歌声远远地飘去了,那是一首怀念的歌,一首叹息的歌,一首祝福的歌,一首祈祷的歌,一首承诺的歌,一首思念的歌,一首永恒的歌。”(音乐,动画,渐渐淡出。)

2. 结构的复沓。教学结构上,王崧舟更是回环套结地充分运用了复沓,这些精雕细刻、匠心独运的复沓,充分展现了其精致化的诗意语文理念。《去年的树》共设计了6处复沓,其中,小结构的复沓有3处:

第一处:为理解两个“天天”连用的妙处,共设计了4个步骤,其中,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说说自我体会,第四个步骤又是让学生谈谈对两个“天天”连用的体会。(赏析:插入了教师的引导与煽情之后,再次谈体验,形成了小结构的一次复沓。)

第二处:教学第二至倒数第四段,想象谈鸟儿跟树根对话的神态,跟大门对话的神态,跟小姑娘对话的神态。连续3组想象与回答。(赏析:对话者除了鸟儿,还有树根、大门和小姑娘,讨论后三者说话时的神态,也许还能形成对比效果,但王崧舟刻意忽略掉了这三者的神态,只将想象聚焦于鸟儿,形成了复沓的结构效果。)

第三处:在上举第二处复沓之中,还套了另一个复沓,每讲完一组对话时的鸟儿神态,教师就诵读一次“她耳边一次次回想起去年的约定”,以此引导学生齐读一遍去年分手时鸟儿所说的话。前后共诵3遍。(赏析:在反复诵读之中,分手时的情景一次次复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般不可言说的情愫得到了层层熏染。)

总体结构的复沓也有3处:

第一处:教学最后3个自然段时,先后用“看着看着,鸟儿就想起去年告别的情景”和“她一边唱,一边回忆”,两次引领全班再次齐读前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赏析:重读前章,既符合鸟儿此时的实际心境,也强化了重章叠唱的咏叹效果。另外,复沓之中,课文主题的理解也得到了螺旋式提升。)

第二处:为理解课文“平淡”的写作手法,第一段归纳出“不写外貌——平淡”, 第二至倒数第四段归纳出“不写表情——平淡”,最后3段归纳出“不写心理——平淡”,结课时再根据板书总结“平淡”。(赏析:前3次均带着否定谈“平淡”,结课的归纳旨在做否定之否定。 )

第三处:以读课题开课,以读课题结课。(赏析:这是明显的前呼后应,但跟开课时相比,结课时在自由读、轻声读之后,增加了“默默读”的第三环节,既推进了总体结构,又藉此将故人之思定格为永恒。)

三、陌生化个性解读

《去年的树》是一篇文学作品。与应用文体不同,文学作品中存在很多的空白之点,它们形成了一个个召唤结构,能够唤醒读者们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与情感。也就是说,文学文本的解决可以而且应当不断陌生化。但由于教参的潜在引导及教师阅读的自我放松,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解读却往往千人一面。《去年的树》也是如此,一般教师对其主题的理解往往都指向“诚信”一词,王老师懂得文学作品的阅读本质,所以他敢于从自我阅读体验的敏感点、兴奋点出发,去抓字、抓词,去进行与他人不一样的文本解读。《鸬鹚》《一夜的工作》《草船借箭》《一夜的工作》等验证了他的这种智慧与勇气。在《去年的树》中,王崧舟再一次使他非同寻常的解读意识与解读能力大放光芒,从陌生化的角度,把众所公认的“诚信”解读为了“爱情”,将一个关于朋友间的诚信故事解读为缘分极深的两人间的深情故事。虽然王崧舟在课堂上没有点破“爱情”二字,但他一再援引张爱玲著名的“于千万人之中”这一句型,反复吟诵“于千万棵树中的那一棵”和“于千万只鸟中的那一只”,为四年级学生理解这份纯洁的美好情缘,做了极为精致到位的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