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灌溉处理,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水稻产量及群体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的水稻产量较常规灌溉条件处理高,重干湿交替灌溉下产量较轻度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有所下降。

关键词 灌溉方式;水稻;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020-01

水稻长穗期和结实期的水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影响很大。为掌握不同灌水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1-6],特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田间试验设置在灌南县闸北试验示范基地。全县地处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湿季风性气候。一年中四季分明,夏季暖热多雨,秋季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8 ℃,无霜期227 d,年均日照2 435 h,属高光照区。土壤为砂壤土。供试水稻品种为连粳7号,主茎13~14片叶,具5个伸长节间,生育期150 d,株高95 cm左右。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3种不同的灌溉方式,分别为:常规灌溉、轻干-湿灌溉和重干-湿灌溉。常规灌溉:按照一般的水层灌溉为主,适时搁田,复水后仍然进行水层灌溉的方式。轻干-湿灌溉:移栽后浅水活棵,分蘖肥施用后采用间隙湿润灌溉,由浅水层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10 kPa,然后灌1~2 cm水层再落干,如此循环至有效分蘖临界期搁田,搁田复水后灌浅水层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15~-10 kPa,然后灌1~2 cm水层再落干,如此循环至齐穗后10 d,其后复水的土水势指标提至-15 kPa,直至成熟。重干-湿灌溉:灌溉模式如轻干-湿,但每期的低限土水势较轻干-湿降低-15 kPa,即分蘖期低限土水势为-15 kPa,搁田后低限土水势为-25 kPa,结实期低限土水势为-30 kPa。采用当地常规育苗移栽方式(旱育秧)。3.5叶龄移栽,移栽前秧苗管理同一般高产育秧管理。统一采用洋马插秧机进行插秧,密度为19.5穴/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不同处理方式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干湿交替处理情况下分蘖的增加快于水层灌溉,表明干湿交替灌溉促进了前期分蘖的发生,加快了群体茎蘖数的增加,从而使水稻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提前达到最终穗数相近的茎蘖数。在后期的衰减也较水层灌溉处理下慢,这使得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最终有效穗数也较水层灌溉处理下高。

2.2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图2为不同灌溉方式处理的产量表现。从图2可以看出,轻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为8 778.0 kg/hm2,水层灌溉下产量最低,为8 599.5 kg/hm2。轻干-湿交替和重干-湿交替灌溉处理的产量分别较水层灌溉处理的高2.08%和1.68%。

2.3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轻干-湿交替灌溉能够使产量增加是因为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均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主要是结实率和每穗粒数。而重干-湿灌溉处理的产量较轻干-湿灌溉处理有所下降,则主要是因为重干-湿条件下的结实率和穗粒数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适度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提高产量,而重干湿交替灌溉处理下产量则会降低。如何把握适度干湿的指标成为干湿交替灌溉的技术关键。从本试验结果看,在水稻自然生产条件下,短时间不严重的土壤水分胁迫,不但不

(下转第25页)

会有不良作用,还会促进分蘖早发,增加有效穗数,提高结实率,从而增加产量。究其原因,可能是轻度干湿交替灌溉有利根系的生长和良好群体结构的形成,适度增加叶面积指数,减缓结实期根系和叶片的衰老,促进结实期干物质的生产和向籽粒中的积累,促进籽粒灌浆结实,从而最终提高产量。4 参考文献

[1] 周春林.非充分灌溉水肥耦合对水稻产量品质调控效应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7.

[2] 柯传勇.不同水分处理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3] 程旺大.水稻节水高效栽培的生理生态效应及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1.

[4] 李华.调亏灌溉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扬州:扬州大学,2005.

[5] 博翰.不同水肥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和土、水质量的影响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6.

[6] 傅志强,秦淑萍,郭良发,等.灌水方式对湘南丘岗区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22-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