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美术欣赏性研究学习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良好的美术教育能“陶冶人的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形素养”的观念,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美术教育中的欣赏教育,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对提高美术欣赏教育的地位以及开展美术欣赏教育实践活动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上好美术欣赏课,把课上得精彩,笔者认为亟待解决两个问题:1、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不太重要,进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2、教学模式单一、呆板,使学生学习兴趣索然。
一、思考
(一)传统美术欣赏课的局限
传统美术欣赏课多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难以拓展;上课时更多的还是沿袭传统的教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按照“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三步骤进行,这样的课偏重于理性分析,形式上过于僵化,近似于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填”“灌”,学生死记硬背,自然提不起学习兴趣。同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无形中被剥夺了自主学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的机会,自然就逐渐丧失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正是当今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二)何谓美术欣赏课的研究性学习
所谓美术欣赏课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探索,并在研究、探索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美术欣赏知识,解决在美术欣赏时遇到的疑难问题的学习活动。
新课标指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调查、探索、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本文开头笔者提出的两个问题而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