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化学导学案编制的误区分析及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化学导学案编制的误区分析及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2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10

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教师不断革新教学观念,而且需要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将学生课前、课上、课后的学习作重新统筹,学习内容要整体设计,完全灌输—接受式学习方式要彻底转变,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正因如此,优质的“导学案”具备了这种功能性作用,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了平台。导学案一般包含以下导学环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前预习”、“自主与合作探究”、“总结反思”、“课后评价”六个模块。运用这六个模块,将课本上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成有序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自主学习方案,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并由易到难呈现出来,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习,进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所以精心编制导学案,使学生按导学案进行学习,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教与学更有实效性,课堂更高效。但是,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常常会有以下误区,这需要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实践中加以研究与思考。

误区一:学习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学习目标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简单照抄教参上提供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误认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流于形式,还有干脆没有学习目标。例如在进行编制《有机化学基础》醛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时,教参给出的学习目标为:通过对乙醛性质的探究活动,学习醛的典型化学性质,这其实是教学目标。

对策:首先,教师应明确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区别,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学习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它通过对学生的行动进行控制调节,从而使活动维持稳定的方向并指向目标的实现。而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其次,教师应重视学习目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领作用。学习目标引领着学生的行动方向,学生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达到和实现学习目标,有学习目标的行为才可能取得最满意的结果。

第三,应当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且学习目标应当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有机化学基础》“醛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可以这样设定:

1.能够搭建甲醛、乙醛的球棍模型,能够识读甲醛、乙醛的1H-NMR谱图。

2.能够熟练书写乙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知道并能说出乙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实验要点。

4.能从得失氢、氧的角度和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有机反应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所以学习目标要具有行为导向,要具有具体的操作行为与活动体验。

误区二:“教的重点与难点”等同于“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情,学生学习重难点由教师主观认定。例如《有机化学基础》“醛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许多学案给出的学习重点为醛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学习难点为醛的氧化反应,这其实是教师认定的教学重难点。

对策:首先,教师应明确教的重点与难点与学的重点与难点的区别,教学难点是学习主体(知识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生理水平)、教师(教学能力)、技术结构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构成了学生学习中的障碍。学习难点是动态变化的,其中学生是发展的、不可预测的,教师能力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学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习难点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强调先有学习过程,然后才有难点。

其次,教师剖析教材,研究知识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师应剖解教材,罗列、梳理知识,厘清知识间的内在关系,认定教学重难点。

第三,分析学情,确定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难点需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在发展上主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知识上主要考虑学生的准备状态,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难点突破。

例如《有机化学基础》“醛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学习重点和教学重点是对应一致的,但是大多数学生出现的难点恰是银镜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记忆。

误区三:课前预习等同于浏览教材

教师编制导学案时,课前预习模块教师采取阅读XX页或者把从教材中的一些内容以填空的形式简单地摘抄到“导学案”上。例如复习净水原理时这样设计:氯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可以杀菌消毒,因为其具有____________性。这样学生就会在教材上直接寻找,使得学生深度思考的过程缺失。

对策: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方向、有目标、有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掌握课堂上要涉及的重难点和教学结构,知晓自己存在的疑点,更重要的是预习使学生发现问题、产生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加强听课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在编写“课前预习”模块时,要把课堂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变取为找,变取为思。这些问题的设置应呈阶梯性,由易到难,问题层次化,可分为基础、中等、较难三个层次,目的是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根据“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在编制导学案时,要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度思考,重新认识,引领学生构建对知识的新的认识方式和新的认知结构,通过问题驱动产生对已学过知识的新认识,在导学中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扩大知识使用范围,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积极的学习情感。

误区四:自主探究缺乏学法指导

教师编制导学案时,自主探究模块仅是书本内容的罗列,或者是一些记忆、认知内容,学法指导无从体现。例如学习乙醛的性质时,不少教师这样设计:

A.与银氨溶液反应

[实验1]:向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 2% AgNO3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即配成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实验结论:化合态的银被____________,乙醛被____________。

B.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

[实验2]:向试管里加入3mL 5%的NaOH溶液,滴入3~4滴2%的CuSO4溶液,振荡后加入0.5mL乙醛溶液,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化合态的铜被____________,乙醛被____________。

以上的教学设计,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深度思考,没有激活学生学习的探究欲望。

对策:导学案要有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彰显了导学案“导学”、“诱思”的特色,是导学案所要突出的重点。学法设计要以知识点为载体,要根据所学内容特点、学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以知识为载体的学法,在导学案的学习内容中,设计学习方法提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以让学生明白“怎么学”。通过导学案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法指导的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摹仿性学习方法的指导,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形象思维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总结提高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索创新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依这几个方面,结合我们的实验,这里提供一个案例:(1)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问题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由学生寻找解决方法;(2)设计能力训练点,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获得各种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3)分组讨论研究,提出疑点问题,相互合作,悟出新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4)引导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解决新问题。

例如:学习乙醛的性质我这样设计:

1.如何制备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学生实验)

2.乙醛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反应实验有何不同?(学生思考)

3.分析和配平这两个方程式,有何记忆的技巧?(师生交流)

4.乙醛能被氧气、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吗?(提出疑点,探究提升,感悟新知)

所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探究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拓展问题的空间、拓展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提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误区五:总结反思缺乏引领

许多导学案都有总结反思模块,但是在导学案中都是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填写,学生还没有达到这种高度,所以导学案使用后仍然是空白,效果不佳。

对策:好的总结反思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生成、重组、整合,建构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最优化,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在总结反思模块,教师应该提出具体要求,明确总结反思内容,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学习乙醛的性质我这样设计总结反思:

(1)用概念图总结醇、醛、羧酸之间的转换关系。

(2)用一种试剂鉴别乙醇、乙醛、乙酸,如何检验CH2=CH-CHO中的碳碳双键?写出实验步骤。

所以,课堂教学中注重引领学生总结反思,可以完善和构建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误区六:课后作业缺乏选择和梯度

较多的导学案中课后作业模块多为习题的堆积,编者不注意练习的整体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不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很难发挥课后作业的功能与作用。

对策:课后作业的布置,实质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20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2)课后作业的布置必须与课堂教学同步,兼顾整个教学内容。(3)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5)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精心编制导学案,有利于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自主探究的主体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只要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坚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就一定能很好地发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