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合理运用体态语言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合理运用体态语言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学是师生信息的交流活动,体态语言是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情达意,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体态语言,激励学生乐学情感,以优化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态语言;数学教学;激励;合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00-01

教学中的非语言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做出的手势、姿势、动作、表情和眼神等的总和。也有人把非语言因素称为体态语言和体势语言。体态语言是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情达意,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非语言因素传达的信息占人的信息交流的60%以上。教学是师生信息的交流活动,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可见,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在教学中体态语言运用,以优化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恰当运用体态语言,激励学生乐学情感

课堂上,教师在语言、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方面的激励行为,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以情感人,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乐学不倦。教师除了善于使用激励的语言之外,还要通过富有激励的情感,如赞许的点头,期许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这些体态语言来增强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如,教学除法算式“24÷6=4”的意义时。一学生说:“24÷6=4表示24是6的4倍。”此时教师赞许的点头,会心地微笑,做出认知与情感上的反馈。“还可以怎样说?”另一学生抢着发言:“还可以表示24里面有4个6”,教师又给学生一个赞许的点头。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心领神会,促进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手势、眼神等体态要协调配合,运用自如。要克服传递非教学信息的习惯动作,并在备课中注意体态语的整体设计,使得整个动作连贯衔接,使自己的教学形态具有动态的和谐美。首先,要求动作与体态语的综合运用必须达到和谐统一,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只有密切配合才相得益彰。其次,教师体态语要与有声言语协调一致,在实际课堂中,如果伴随同一言语的体态语不同,则产生迥然不同的语意效果。

二、恰当运用体态语言,辅助教学语言表达的效果

体态语言一般不能单独构成意义表达,教学中体态语言是伴随和辅助于教学语言的,语言艺术在体态语言的辅助下,可以收到“言语不多道理深”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常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具体形象入手,再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机地把表情、动作、姿态与语言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位教师上《年、月、日》的教学片段纪实:师:怎样才能记住大、小月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师:大家观察,7月前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单数)而7月后面的大月都是什么数?(双数)我们就说7前单月大,7后双月大。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记住大、小月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图例。握起左拳头,像图中那样,在左拳头上从一月数到七月,再从八月数到十二月。对了,拳头凸起来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去的地方表示小月。我找个小朋友带着大家数。大家数得非常好!

三、恰当运用体态语言,促进学生内部语言的发展

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指出:“一旦儿童能使言语内化为认识的工具,就比以前更能以有效而灵活的方式将经验的规律表现出来,并加以系统的转换。”内部语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盲语活动,是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伴随的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内部语言的形成是学生头脑里认知同化的过程,是实现知识内化的思维方式。数学教学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给学生以适时地暗示、启发,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纳入合乎逻辑的轨道。

如,在进行面积概念教学时,教师可用手掌托起数学课本(手掌面与课本面相叠合),并问是手掌面积大,还是书本面积大?从而揭示了面积概念的本质属性:“面积是一个量,可以比较大小”,而且进一步渗透了“全量大于部分”的面积公理。又如,在直线概念教学中,教师借助线绳通过手势语摹拟出直线的形状,将放松的绳拉紧,使之变直,以突出直线“直”的特征;然后捏住两端的手指沿直线向外滑动,以演示直线的“无限延伸性”。

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可以传达某些无法以唇齿表达的信息,达到有声语言未尽之意,切实融洽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优化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体态语言的合理运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而且也有力的揭示了数学的内涵,能够让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性质。

总之,数学教师必须创造和运用语言艺术,遵循“一法为主,多法为辅”的教学方法优化原则,使语言艺术与体态语言得到完美的结合,使非语言因素与多种教学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协调运用,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将展示它新的风华。

参考文献:

[1]李振村.《教师的体态语言》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谌蓊才.《课堂教学艺术》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