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1合资德力西施耐德曲线并购引争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1合资德力西施耐德曲线并购引争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合资公司确实已经挂牌成立,这对施耐德和德力西来说,都是有利的。”11月20日,德力西集团秘书处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世界电气巨头施耐德与中国本土企业德力西集团的合作,曾经一度受人关注。是合资还是并购?对此业内曾争论不休。如今二者的合资公司已经挂牌。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施耐德与德力西的合作不是合资,而是并购。施耐德与德力西的“联姻”一直以来并没有被行业内看好。

“施耐德的目的就是垄断,在低压电器领域高、中、低端通吃!”中国低压电器老大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这样评价。

1:1合资

“这家合资公司的开业将借助施耐德电气的技术专长、管理支持和海外网络进一步推进德力西集团的国际化战略,有助于推广德力西品牌。这项合作将共创中国电气新模式。”对于此次合作,德力西集团总裁胡成中这样评价。

11月16日,德力西集团与施耐德电气在浙江省乐清市为双方的合资公司――德力西电气举办揭牌仪式。由此二者正式确立合作伙伴关系。

德力西集团官方网站上的公告称,合资公司将致力于面向其中国市场及客户开发有价值的品牌、有效的管理流程及创新的产品。

而施耐德电气亚太运营部总裁施瑞修则道出了施耐德与德力西“联姻”的目的。“通过德力西的品牌形象和本地零售网络及供应链,这项合作将巩固施耐德电气在中国低压电器市场的领导地位。”

“两家的合作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德力西想借助施耐德打入国际市场,而施耐德想凭借德力西在中国的销售网络在中国市场扩张。”国信证券电力设备分析师王稹分析说。

据记者了解,德力西集团与施耐德电气于2006年12月17日签署的合资合作协议。在此之前,施耐德一直有意于德力西在国内的最大竞争对手――正泰集团。经过三次谈判,但最终因双方在品牌、董事会发言权等事项上没有达成一致而未能合作。之后,施耐德便把目光转向德力西。

虽然双方的合作,在舆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经过商务部的批准后,双方最终以1∶1的比例出资成立了合资公司――德力西电气。

据本报记者了解,这家合资公司在浙江温州组建,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员工将达到4000人左右。管理层由双方人员组成。

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对低压配电和工业控制电器元件及设备进行开发、生产、加工、服务和技术咨询,自产产品和同类产品的销售、批发、进出口及相关配套业务。合资公司将生产6条产品线的低压电器产品(MCB、MCCB、ELCB、ACB、接触器和继电器),并以“德力西”品牌行销,产品面向中国市场。预计年产值22.6亿元人民币。

并购有术

双方的公告似乎描绘出了合资公司的美好前景。但是,对于二者的合资一直存在着质疑的声音。

最先发难的是德力西集团的老对手――同处于柳镇的正泰集团。

“政府一定要看清楚,跨国公司跑到这个乡下地方来干什么?它的目的就是垄断,在低压电器领域高、中、低端通吃!”当施耐德和德力西的合资方案甫一公布,中国低压电器老大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主动向媒体作出这样的评论。

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施耐德与德力西的合作不是合资,而是并购。

“但是根据国内的一些外资投资法规看来,施耐德的行为似乎并没有构成并购。”王稹说,“商务部反垄断办公室也亲自赴温州对施耐德、德力西合资案进行反垄断调查。但是最终依然是批准了这起合资。”

然而,获批之后的质疑之声并没有结束。原中国国家机械部常务副部长陆燕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强调,“外资进入的策略很明确,就是掌握主动权”。

而中外合资企业最终被外资完全掌控的案例不在少数,而通过直接收购或合资控制中国的行业内企业已经是施耐德的惯用手段。原上海人民电器厂的一位工程师向记者透露,施耐德与国内的合资公司,基本都是“先合、后亏、再控制”的路数。当年,该厂60%的股权被施耐德收购后,由于按协定不能生产新产品,中方不得不无偿出让20%的股权换来新产品生产权,才换得了生存权。

对于施耐德与德力西的此次合作,有知情人士称,在此次合资中,虽然将使用德力西品牌,但施耐德方面对此已提出多项限制条款,包括不在欧美高端产品市场推出德力西品牌等。

“我们并没有在协议中看到这一条。”对此,德力西的上述人士向记者澄清。

而王稹也表示,这些传言并没有被证明,因此对于二者的合作还无从做进一步的评价。

然而王稹也不得不承认,如果这一消息属实,无疑对德力西想借助于施耐德走“国际化战略”是一个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