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新课改教学中的几个“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新课改教学中的几个“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新课改浪潮下,教学目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拓宽视野,适时改变自身角色,有效利用周遭的一切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事半功倍。

关键词: 新课改 变化 教育理念

面对教育改革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现状,我们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新课改提出了“六大目标,整体推进”,即教学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学习方式、评价功能、课程管理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新教材、新观念、新教法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所发生的激烈碰撞和摩擦。尽管教师对新课改的观念都能够认可并接受,但真正落实到课堂甚至具体的细节问题上,仍然难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遇到许多困难和矛盾。这就要求教师面对这些新的变化,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研究策略,在教学中因时而“变”。

一、从“旧我”到“新我”

从传统的教育模式走向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一场革命,也是一个过程。对于在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来说,也是一个由“旧我”走向“新我”的过程。可以说,绝大部分甚至更多的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都是在旧的教育模式中走过来的,习惯了以往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填鸭”式的教育,在为人师时将这种驾轻就熟的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施加到自己学生身上,也是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但这显然和我们当前所要求的新课改是格格不入的,这就需要教学一线的工作者努力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努力实践新课程,不断自我充实、完善、更新,在“旧我”的涅磐中产生出“新我”,以顺应时代的需要。

二、从“孤军奋战”到“众人拾柴”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的方式一般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节课。靠单个力量去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固定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某一方面定势的能力。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仅靠一位老师是不够的,需要博采众长,需要靠教师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如我校开设的“五名工程”(“名诗”“名著”“名曲”“名画”“名片”)课,如果每个班单靠一位老师去上“五名”的话,收获一定非常单一。文科老师对诗词名著方面比较熟悉,而在音乐和绘画上就难免捉襟见肘了,所以,我校充分利用了艺术类学校的优势(有足够多的专业老师),让各个学科的老师轮流来上一套教材,把涉及到自己的专业知识部分最详尽、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教材内容,同时并能更好地拓展开去。而在某一学科方面,也同样需要同学科老师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观点、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备课组学习,这一事实证明了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紧密合作的重要性。

三、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活动的双方无疑是教师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似乎学到多少知识、学会多少能力已是其次,一切目标都为了试卷上那火红得灼人心的分数。“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口号不知道喊了多少年,终于唤来了今天的新课改。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不再是哪个学生需要一杯水,自己准备好一桶水的人,而是引导学生发现水、得到水的人;教师不再是学生手中的拐杖,而是前方那盏永远闪亮的指路明灯。这时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引导者,从一味地“填鸭”到教会学生如何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给学生更多自由和发挥的空间,这无疑是教育的一种飞跃。

四、从“单枪匹马”到“集思广益”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外,还要注意处理好生生间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不仅存在着上文提到的教师单独作战的情况,学生“单干”的现象也很突出,成绩差些的学生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分享,很明显,这又是与分数有关的。所以,在新课改下,我们可以一定程度地将分数漂白一些,注意引导学生彼此间的互动合作,多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想法、见解,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当然,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学习中,在各种比赛、活动中,这种良好的关系凝聚了集体的力量,会发挥超乎想象的力量。这对于学生良好的个人情感的培养和同学间和谐关系的形成都是非常有利的。

新课改是教育理念上的一次突破,但要将新课改的理念真正得以落实并产生效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何况几十年传统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教法已形成了定势,新旧思想的碰撞会使很多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必须率先更新理念,从改变自身做起,调整学生的思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我们要以最好的状态、最大的勇气应对面前所有的问题,以迎接时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