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大力开展电气设备状态检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大力开展电气设备状态检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阐述道:实施状态检修制度是设备治理的一场重大变革,它不仅仅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自身效益,也是时代的需要,形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定期维修;状态;数据;可靠性

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设备性能与质量也不断提高。电气设备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其地位也在逐渐提高,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尽管电气设备性能与质量不断提高,但在日常的生产工作中对电气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松。电气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搞好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供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仅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自身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一个企业如果想在不断加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出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要想使得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就必须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维修。

1 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最为主要

目前的设备检修体制,主要采用计划检修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为适应电力部门向市场化现代企业模式的转变,消化和移植一种新的检修策略,即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所谓状态检修就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健康状况而执行检修一种检修方式。

检修体制的演变。检修体制的演变经过了2个阶段:事后检修和预防性检修。事后检修也称故障检修,是最早的检修方式,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依据,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行的时候才进行检修。采用这种检修方式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和检修费用,不仅检修不足而且会严重的威胁到设备和人身的安全。到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开始推行预防性检修。预防性检修经过多年的发展,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目标的不同而出现了定期检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状态检修、故障查找、使用至损害再修等7种检修方式;其中以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这两种检修方式最为主要。

2 定期检修与状态检修的利与弊

定期检修也称计划检修,这种检修方式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内容与周期。我国电力工业的定期检修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入。直到80年代定期检修仍是主流的检修制度。定期检修主要是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编制设备的大修与小修计划,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到期必修,修必修好”。当设备到达维修的时间周期时,不论设备是否有缺陷和问题,都要停下来进行维修。定期检修在保证重大电气设备正常工作中确实起到了直接防止和延迟故障的作用,但实践证明,在当代电网情况下,定期维修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两大缺点:维修过剩与维修不足,维修过剩会导致浪费,降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设备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等。维修过剩势必增加工作人员误操作、继电保护与开关设备误动作的或然率,以致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事故。至于维修不足显然恶果相同。

状态检修。状态检修也称为预知性检修,这种检修方式是在定期检修和监测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维修制度;其利用在线或离线监测技术,以电气设备当前的实际工作状况为依据,通过高科技状态监测手段,识别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确定设备是否存在缺陷与问题,据此判断各种电气设备最佳检修时机,是否需要退出运行进行必要的维修。状态维修的特点是“该修必修,修必修好”。状态检修是当前耗费最低、技术最先进的检修方式,它作为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全性能、优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设备状态检修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提高。状态管理不仅仅减轻了原手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状态信息,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最大限度地把握设备的状态,依此制定合理的检修维护策略。

在实现设备状态检修之后,可以通过适时的维修来避免重要设备故障,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维修作业,依此在有限维修经费中寻求优化分配使用。特别是在做到能对设备的寿命进行正确估计后,就可以更有效地储存和安排设备备件,这可节省大量的备品经费。

通过设备的状态分析,对于预防类似事故、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设备监督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国内外开展状态检修的现状分析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定期检修制度已经渐渐不适应现代企业的运作需求,也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近几年状态检修在国内逐渐被提上日常议程。在国外,已经形成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策略。国外的设备状态检修发展较早。七十年代末,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就对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进行研究和应用,目前已向RCM发展。日本是从八十年代开始对电力设备实施以状态分析和在线检测为基础的状态检修。而欧洲大多数国家也正在进行检修体制的改革,方向也是状态检修。到目前为止,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设备管理、事故分析和预警系统在美、加等国已普遍应用,且已发展了几个版本。这些软件系统应用,将状态管理、事故预警和事故处理进行有机的集成,大大改善了其设备监督管理环境,提高了监督管理水平。

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设计的变电站的一体化系统是采用低成本传感器和先进的诊断方法来监测变电站设备的健康状况和性能。这些工具设计为独立发挥作用,但若综合化,它们可在改善系统可靠性的同时明显降低变电站监测的成本。EPRI一体化系统的方案以实施RCM开始,RCM是在状态分析的基础上,以设备重要性和性能数据为依据对监测和检修任务优化排序的方法。因此状态检修是实行RCM的前提。

我国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方面的工作开展虽然起步较晚,有的甚至还没有建立状态管理的概念,但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有了许多成果,作为设备状态检修的必要条件的电力设备在线或离线的监测装置已经是种类繁多。如:清华大学自1985年开始研究的电力设备放电在线监测系统,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Internet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的不断改革,我国的电气设备状态管理和状态检修得到一些发展,相应地出现了一些管理软件和检修系统。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力系统向大容量、超高压和跨区域方向发展。然而,随着系统容量的增大和电力网规模的扩大,电力设备故障给人们的生产和现代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系统的稳定经济运行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保证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的一个强有力措施就是在提高电力设备使用率的同时保障其正常运行。

4 实现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步骤

设备状态检修从整体上来说,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部分是设备数据的收集与管理,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类,从宏观初步把握设备的总体情况。通过宏观分析,对一些共性的设备质量问题相应的预防性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微观主要是对作为个体的具体设备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劣化程度。另一部分是建立起相应的管理软件和检修系统,对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通过电脑强大的分析与计算能力对所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从根本上把握整个电网以及单个设备的运行情况和优劣程度。最终实现状态检修。

要实行状态检修,必须要有能描述设备状态的准确数据,状态检修数据管理的基础是数据库,包括设计数据、运行记录、检修记录、设备状态监测与诊断数据、机组可靠性数据等。因此。结合本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建立状态检修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推行这一体制的基础性工程。

对设备状态检修的研究应该在消化、吸收国内外已有先进的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提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设备状态检修方案。作为设备检修的一种新策略,状态检修在理论和技术上还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水平,并对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