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掌握阅读散文的三个步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掌握阅读散文的三个步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散文是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比如湖南卷,自从自主命题以来,考查的一直是散文

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形散神不散,导致考生阅读时难以把握内容。散文阅读设题角度多变,注重考查能力,导致很多考生答题时不能答到要点。所以,考生应该对备考散文阅读题加以重视。

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几乎成了全国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湖南卷也不例外。不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考生读了散文选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硬着头皮答题,结果答不到要点上,得到的分数自然不多。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考生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

考生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快速、准确地读懂散文:解读标题,理清脉络,抓关键词句。

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提供阅读的线索,揭示写作对象、写作内容等重要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阅读散文应该从关注标题开始。

1.关注标题中出现的写作对象

从湖南卷的情况来看,所选散文一般涉及名家,且标题直接点出文章所写作的对象。比如,2005年高考的选文《贝多芬:一个巨人》(作者为何为)、2007年高考的选文《忆刘半农君》(作者为鲁迅)、2009年高考的选文《云南看云》(作者为沈从文)、2010年高考的选文《一朵午荷》(作者为洛夫)、2011年高考的选文《想飞》(作者为徐志摩)、2012年高考的选文《忆韦素园君》(作者为鲁迅)等。

考生阅读时应该特别关注写作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还要特别关注对象前添加的修饰或者限制性词语,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例如,《贝多芬:一个巨人》中“巨人”一词的情感定位,《忆刘半农君》中饱含深情的“忆”字,《一朵午荷》中“午”的特定含义,《想飞》中“想”所蕴含的向往和热情。

2.关注标题中所包含的文章主旨或哲理

湖南卷2006年高考的选文《在山阴道上》(作者为方令孺)、2008年高考的选文《谈静》(作者为朱光潜)等,标题中就包含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哲理。

“浙江绍兴,古称山阴。”《在山阴道上》的标题可以解读为“在绍兴道上”,文章写的是作者游历鲁迅的故乡绍兴。这样,标题就和作者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了。《世说新语》曾记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文章标题其实是告诉我们,在游历鲁迅故乡时,可以欣赏今天的美好生活场景。可见,这个标题既说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表明文章的主旨。

3.关注标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

从构思看,写景状物的散文如果以写作对象为标题,这个写作对象常常就成了文章的线索,并能够设定全文的结构思路。比如,《想飞》的标题不仅点出文章写作的对象,而且具有文章线索的作用,在结构思路上也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散文虽然形散,但神不散。准确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将有助于考生对文章“神”(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理解。要理清思路,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准确划分层次、概括段意

湖南卷的现代文阅读题比较注重对考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如2008年高考的第20题。

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

《谈静》是一篇美学散文,考生如果不能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单凭概念上的理解是很难切中答题要害的。考生如果能准确划分层次并概括段意,那么文章的主旨也就呼之欲出了。

参考答案 感受 静趣 裨益

2.敏锐捕捉线索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例如《云南看云》;②以感情为线索,例如《忆韦素园君》;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例如《一朵午荷》;④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例如《贝多芬:一个巨人》。

3.分析表现技巧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例如,《贝多芬:一个巨人》中对未见贝多芬时女佣介绍的“不近人情”,亲近贝多芬后对他的同情赞美的描写,就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从而为后文更好地诠释“巨人”形象的高大张本蓄势。《一朵午荷》中描写观荷,荷花的前盛后衰的对比正是从中感悟人生哲理的关键之所在:“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而认识到“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欣赏别人的孤寂也不是“一种罪恶”,生命在自我澄明中得到升华。

考生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例如,《忆刘半农君》一文中鲁迅说“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烂”字?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考虑,考生不难发现“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从前刘半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刘半农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彩的词语,表现了对刘半农的批评。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例如,《贝多芬:一个巨人》一文中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这是一个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关键是找到比喻的本体。“兽穴”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老狮的毛”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考生再结合上下文,便可以找到较为准确的答案:因为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这些关键词句,或者体现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表明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蕴含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考生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应该重视这些词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词句,考生就能够清楚地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从而概括文章的主旨。

另外,考生也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对快速读懂散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