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死相望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死相望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死亡是黑色的,我一直坚信这样的观点。直到走进《入殓师》这部日本电影,才发现其实我错得很远。

原为大提琴演奏家的主人公大悟由于乐队解散而沦为无业游民,因一则招聘启事误打误撞进了“入殓师”的行业。尸体腐臭的孤寡老太太、美若天仙却身为男儿的小青年、留下年儿死去的母亲、满脸都是子孙口红印的老大爷……一次次生死离别,让大悟由当初对这份职业的恐惧变为敬爱,他开始对生命有了重新认识。而澡堂烧水的老婆婆与离家多年的父亲的去世,则让一直反对丈夫工作的美香重新接纳了大悟。当那颗儿时的鹅卵石从父亲冰冷的拳头中坠地之时,大悟也放下了对父亲的所有怨恨。

电影曲终人散,我已泣不成声。大悟为死者温柔地换衣、化妆的情景依稀在目,大提琴哀婉深情又沉雄悲壮的音乐依旧萦绕耳际。悲怆的气氛、哀恸的哭声、煽情的音乐无疑凝成了一颗催泪弹。深深浅浅的雾霭与影影绰绰的禅意,随着北国的雪花轻盈地落于心扉,让观众不得不以仰望的姿势对生死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我曾读过毕淑敏的小说《预约死亡》,对其中“生命像一只旧钩子,悬挂着我们的躯体”一句甚为喜欢。钩子总会断的,而在戛然断裂的一瞬,接住我们的是临终关怀员或入殓师。其实我觉得二者是邻居,都让干枯的身体焕发内在的生机。给他(她)以最后的美丽,则需要冷静、理智以及温柔。面对生命的衰老和死亡,竟能以如此平和、体贴的心境给一个即将出门远行的灵魂以最后的慰藉,我想他们已经把死亡看得透明如水晶了吧。

“死亡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这句台词让我刻骨铭心,这大概应了庄子所云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命如一株植物,开花是为了结果,结果却不是为了终结,而是为了新生。当死亡在我们近旁推门而入的时候,很多人甚至不敢隔着冰棺向死者献上最后的瞻仪,心里总忌惮着:死亡总是阴郁的、冰冷的、黑色的。每次有人故去,家人都不允许我向死者靠近,说那样会沾上死人的不祥之气。其实,纯净的恰是那些将死或已死之人,对于临终关怀员或入殓师的安排,他们像婴孩一样地欣然领受。他们不会恶语伤人,更不会心怀鬼胎,只是安逸地闭合双眼,无声地告诫世人以生命的本相,那就是静谧与安恬。死者超悟无法重来,生者喧嚣依然故我,这是生死不得相通的何等的一种悲哀呀!

死亡,是一种刺痛生者而本人却猝不及防、无法回避的美丽。《入殓师》中大悟放生的鱿鱼死在河里,回溯的鱼死在湍流中,佐佐木社长与大悟吃河豚鱼白等细节,无疑传达了这样一种生命伦理:生命只有一次镀上这种美丽的机会,我们来的时候或许太匆匆,但走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是最美丽的。没有“生如夏花之绚烂”,至少要“死如秋叶之静美”。

一想起若干年后,我们都会被涂上圣女果般的口红,穿上心爱的长丝袜,系上一条金色丝带,有子孙在我们脸上亲满口红印,甚至还有帅气的入殓师温柔细致地为我们穿上最奢华的寿衣,让我们安然地做一个永恒的美梦……便觉得死亡是彩色的,像人生的第二场婚礼。

从生到死,有一个漫长的旅程,其间必有无数风雨,连死亡都能读出美丽,又何况风雨呢?让我们在今日生的风雨中,积聚着百年后的美丽吧。

(指导老师:王俊杰)

相关链接

1.入殓师又称葬仪师,是专门为死去的人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职业,主要出现在日本。在中国,尸体美容类似该职业。

2.《入殓师》讲述了一位新手葬仪助手的成长历程,影片围绕日本式的葬礼场面展开,织入了夫妻爱、生死观等一系列隽永的主题,情感绵长,略带喜剧效果,轻快且感人至深。这部电影曾获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之最佳外语片奖、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之最佳亚洲电影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