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访大欧鸟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春时尚的青岛,也有着许多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这些著名的和不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一样格外引人瞩目,它的身上刻画着历史,带着浓浓的民间气息,却能与现代商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几百年来,大欧鸟笼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从大欧村说起
“从南京到北京,大欧的笼子进京城”。在即墨七级镇,有一个叫大欧的普通村庄,大名鼎鼎的大欧鸟笼就出自这里。因为盛产手工鸟笼,大欧也算是远近闻名的村庄,从这里运出去的鸟笼销往全国各地。在这个人口近500户的普通农庄,几乎家家会做鸟笼,户户都在从事手工鸟笼的制作和销售。
人们都知道,竹子产自南方特别是云南,以竹子为原材料的制品也是南方比较兴盛,北方从事竹制品手工艺的很少,然而大欧村这个北方的村落里却几乎是家家户户制作鸟笼,这在山东甚至北方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地方。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渊源?竹制鸟笼的技艺又为何会在此流传几百年?这些都要从大欧村说起。
大欧村里的第一大姓是吴姓,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其次是牟姓和李姓。这里由清朝年间的100多户发展到现在近500多户。在走访过程中,许多吴姓的村民都讲起过有关祖先的传说。据说,村子里吴姓人的祖先是从云南移民过来的,当年有吴氏三兄弟来到一个叫吴籍(家)口的地方,后来其中的一人辗转到了这里,再后来就慢慢有了大欧村。直到现在,大欧村的村民年年都要集体拜祖,每到大年初一,全村上下每家每户都会派一个人当代表到指定的地点集合,然后大家一起出发前往吴籍(家)口祭祖。
至于制作鸟笼的手艺到底在此地流传了多少代,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村民们只是零零星星地从已故去的长辈那里听说,早在清朝,大欧的鸟笼子就已经相当出名了。“从南京到北京,大欧的笼子进京城”就是从那时候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清朝乾隆年间,大欧鸟笼被“识货”的京城王公子弟们争相抢购,那时候大欧村里已经有人前往京城开铺面专门做鸟笼子生意。然而,那时候就没有人能弄清楚大欧鸟笼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鸟笼揭秘
鸟笼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竹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专门的货车从南方把竹子运来,全村每年用料三四万根。送竹子的货车一进村,便会沿村头向村尾的方向在每一户人家的门前停留,各家各户的壮年都会出来挑选竹子,越是年长者挑到的竹子品质越高――由于竹子完全按粗细论价,所以眼光相当重要。从底部一米以上的位置,周长达到一尺三的便是不错的竹子,这样的竹子每棵的价格在50元以上,至少可以用来制作10个大鸟笼;而从底部一米以上的位置,周长达到一尺的竹子,每棵的价格在40元,至少可以制作10个小鸟笼。
大欧村村民制作的鸟笼都是各家制作各家销售,没有合作。鸟笼也并非一气呵成,他们每天只专注于一两道工序,批量制作零部件,也许今天劈竹子,明天就箍圈,或者到后天才刻痕钻眼儿。所以没有办法精确计算制作一只鸟笼要多少时间,只能估摸出平均每天可以制作一到两只鸟笼。制作鸟笼全靠手工,但有许多辅助的工具,这些简单的工具和工序体现了创造者的智慧。
鸟笼的框圈制作很讲究,也就是“大欧人”所说的“蒸竹”。把竹子劈成粗细均匀的竹条后要放到锅台上蒙着厚厚的被子蒸上一段时间,经过“桑拿”,刚直不阿的竹子开始变软,“出锅”也要讲究时机:迅速揭开棉被抽出两根竹条,再迅速把被盖上。分别把竹条的两头放在一种铁器上用巧劲使劲一夹,这样竹条的两头就有了自然的弯度,再把竹条迅速递给负责箍框圈的人。
箍圈的工具是用三指宽的钢材打制成直径30厘米左右的钢圈,蒸过的竹条被用力地圈进去。由外至内圈成一个满满实实螺旋圆,回头又在这个螺旋圆的上面再圈一个……直到变成一个沉甸甸的密实的“墩子”。一个钢圈可以圈很多竹条。
“刻”痕就是将箍好的竹圈,打磨粘合,按相应的大小摆进一块有着一圈圈凸痕的木板上,再将木板一侧一张有着一道道浅浅的放射状凸痕的胶皮的表面涂上墨水,后者紧实地扣到前者上,箍好的竹圈上就有了一个个小小的墨点,而墨点的位置正是竹圈钻眼处。
谁是下一代传人
上个世纪70年代,大集体生产让制作鸟笼这门传统手工艺再次复兴,因此,村里40岁以上的人都能娴熟地掌握这门手艺,然而,年轻人学得却很少。
作为家族第20代传人,50多岁的吴大叔谈起大欧鸟笼来自豪却又无奈:“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鸟笼都来自我们村,没有一个地方能像我们大欧村这样家家户户生产鸟笼。可是村里会这门手艺的人都有些年纪了,现在这门手艺快找不到年轻的传人了。”吴大叔介绍,由于大欧鸟笼是纯手工制作,为了不让嫁到外村的女人把这手艺带出去,祖宗定下过“传男不传女”的规矩,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只有大欧人能做出好鸟笼的一个原因。然而,现在的年轻人要么出去上大学,要么外出打工,他们喜欢追寻新事物,没有多少人愿意学习这门赚钱慢的手艺,他们更愿意去闯外面的花花世界。
如今,大欧鸟笼已经申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企盼这份“遗产”会有人来继承并发扬光大。
In the fashionable city of Qingdao, there are also many ancient folk arts. Among the non-material heritages, whether famous or not, Da'ou cages are very remarkable. Da'ou is a village in Qiji Town, Jimo City, Qingdao. Among the 500 households in the village, almost every family is involved in making birdcages, which are sold all over the country. Due to this, Da'ou Village is well-known. Featuring strong folk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Da'ou birdcages have been connected with commerce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Even now, the village is still attracting attention from people nation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