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无剌槐看乡土树种产业的复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无剌槐看乡土树种产业的复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乡土树种,是适应一个地区特有自然条件而生的树种,在当地长期种植,长势旺盛,能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并能自然繁育,自然演替的树种。这些乡土树种不仅易于栽植管理,而且有着独特的生态和社会价值。发展乡土树种,既能确保生态健康,又能规避市场风险。

关键词:乡土树种;无剌槐;产业复活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经调查,现在的皖北地区,放眼村庄、沟塘、路边,除了杨树还是杨树,那些体现乡野情趣的乡土树种已经很少见到,在一些地方甚至已濒临灭绝状态。

乡土树种的适应性很强,对当地的洪涝干旱、极端气温等恶劣的生长环境,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在长期的生长演替过程中,对病虫害产生了较强的抗性。在乡土树种的自然群落中,很少有大面积的、毁灭性的病虫害发生;具有适应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健壮等优点,便于养护与管理。在比较恶劣的条件下可以成活,在无水肥的地方可以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乡土树种具有地方特色。一个城市的绿化树种是反映城市景观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可以有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

1 林木树种单一可诱发生态灾难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种名为大袋蛾的害虫在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农田泡桐林网中爆发,严重时把叶片吃光,泡桐树、果树、农作物无一幸免。泡桐树的大面积单一化种植,是造成本次灾害的主要原因。

由于树种单一,2002年,甘肃3.3万hm2杨树遭受天牛危害。兰州以东地区杨树基本已经毁灭,河西走廊约6.67万hm2、景电灌区约6666.7hm2、秦王川灌区的约3333.3hm2杨树农田防护林和临夏回族自治州近5.3万hm2的杨、柳、榆林木以及华家岭林带受到严重威胁。专家认为,造成西北地区屡受天牛吞噬的主要原因是林网、林带树种单一。

一统天下的杨树,造成杨絮漫天飞舞。特别是2012年夏季,“杨絮成灾”,许多人因此过敏住院,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由此可看到,大面积种植一个树种会使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减少并趋向单一化,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少,抗外来干扰的能力越弱,单一树种的种植面积超过一定的阈值,一旦爆发病虫害将非常难以控制,造成巨大的生态灾害和市场风险。大量事实证明,单一树种和成片连作的造林方式,不仅能造成病虫害严重发生,也可使地力严重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2 林木物种单一难以应对市场风险

以皖北地区为例,在10a以前的计划,大家都种杨树,用农田种植每667m2算计着也有大于传统农作物的收入,而在10a以后的今天,杨树的收入远远小于预期目标,甚至卖不掉,而乡土树种的价格猛增。若10a以前种植的是多品种的乡土树种,现在算来,收效益远大于了杨树。所以,树种多元化发展,不仅能确保生态健康,还能规避市场风险。

3 发展乡土树种存在的三大问题

3.1 观念问题

乡土树种的生长慢、投资回收期长,这些问题眩目经营主体,缺少发展动力。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不愿意介入乡土树种的造林与培育,不会把乡土树种资源培育与造林工作完全推向市场。

3.2 政策问题

重项目造林,轻乡土树造林;项目上使用乡土树种少或不使用,这样一来乡土苗木培育失去了市场,而育苗者愈来愈少,这是乡土树种难以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3.3 技术问题

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良种。相对于主要造林树种来说,乡土树种的改良、育苗和造林等研究滞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相当有限。如采种难、育苗难、造林成活率低、早期生长慢、缺少必要的遗传改良等。

4 解决方案

4.1 乡土树种造林要有政策支持

乡土树种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且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向社会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应对乡土树种资源培育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要设立专项基金对珍乡土树种种苗和造林实行补贴,并制定延长贴息贷款的年限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4.2 加大乡土树种种苗培育建设的力度

乡土树种的发展,种苗建设是基础。在全市逐步建设一批抗逆性强、集中连片的优良乡土树种采种、采穗基地,种苗生产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确保种苗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加强种质资源保收集、保存和利用研究,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乡土树种基因资源。并将乡土树种的发展和保护纳入林业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目标,落实相关实施措施,积极做好乡土树种的保护、繁育、示范和推广工作。

4.3 从技术上创新栽培模式,加强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要针对不同树种及其培育目标制订出具有个性化的育苗、造林、抚育管理、森林经营的技术体系,解决乡土树种育苗难、造林成活率低、生长慢等问题。并可以适当密植、营建混交造林、混农林、林下种植。结合本次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在防护林、生态公益林中人工栽植乡土树种。实现长短效益有机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4.4 品种上的选择

以皖北地区为例,乡土树种主要有旱柳、桑树、榆树、臭椿、刺槐、苦楝、银杏及桃、李、杏、枣等。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意杨以来,由于利益驱动,皖北原有的乡土树种已大量地被单一的杨树品种所取代。物种单一的很大原因是效益和生长速度问题,以及能否产业化种植。这些也是传统乡土树种的缺点,但是无剌槐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无剌槐,是剌槐的一种,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其花、树皮、树叶均有广泛用途。由安徽省泓森高科生态农林公司率先培育与繁殖。经区域试验,发现其生长迅速,和杨树相当,树干通直圆满,冠窄型,是一个市场潜力很大的速生丰产树种。无剌槐用途非常广泛,营建剌槐人工林不仅可以产出优良的木材,还能产出大量的饲料、绿肥和燃料等生物持能源。无剌槐还是一种比较好的蜜源植物,能产出上等的蜂蜜。另外,在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方面也有非常高的价值。其材质坚韧,耐腐蚀,可作为矿柱及建筑用材,也是制作家具、木地板的优质原料,是一个最适宜做产业化发展的硬材树种。

作者简介:侯金波(1980-),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副研究员,农业推广学林学硕士。研究方向:速生丰产林的育种与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