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专题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 从作文说起

词语既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工具,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高考作文中,考生能否运用恰当的词语,不仅是基础等级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其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考生如要灵活自如地运用词语,首先必须深刻地理解词语。恰好,现代文阅读中“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B 能力要求

综观历年来的高考试题,“重要”词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文章深层内容的词语;④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⑤有比喻、借代、反语等意义的特殊词语;⑥受上下文语意制约的“临时义”。其考察方式有两种:一是在科技说明文中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是在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中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能力层级为B级,难度适中。

C 备考指导

怎样正确地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联系所在语句,分析内在结构。

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看词语所在的句子,看与这个词相关联、相搭配的词语,抓住句子结构,从分析句子(或词语)着手,看词语之间(或句子之间)的搭配关系。

二、联系上下语段,观察具体语境。

理解词义,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也就是不离开包容这个词语的语境。比如一些利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其意义往往是隐含的,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离不开语境。与词语的运用相比,因其意义隐含,不好理解,所以作者往往会在相关的语境(一般在该词或段出现的后一句)中,对之进行阐释。这些阐释性的语句,是我们理解词语隐含义的钥匙。

三、注意指代词,明确指代对象、范围。

指代词的用法及意义比较复杂,同样的指代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可以指代不同的对象与内容。这时,对指代词的指代意义的理解,就不能单从句子结构着手了。一般来说,指代词出现的位置往往在指代的对象或内容之后。因此,指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往往是找不到答案的。解题时,必须从上下文找,而且应当采用逆推法或顺推法,由近及远地去找。

四、注意带有比喻性质的词语,理解其背后的隐含义。

作者在表达某种意思时常常不直接用某个具有鲜明意义的词语来表达,而是借助于某种修辞手法。由于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些词语就往往有着丰富的隐含义。阅读时,我们就要透过这些词语的表面意思,去理解该词在文中的隐含意义,进而深入体味作者这样遣词的用意。

五、结合相关知识,多角度进行推测。

理解语段中字词的意义还可以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比如某些已为大家认同的自然科学中的相关论断、社会科学中的最基本的常识、古今中外典故的常用义及引申义等,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推测,有时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D 样题点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选题。(2004年全国卷)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骼、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就有造血干细胞。但是,这些成年干细胞非常稀少,较难分离和纯化。它们的作用基本上是确定的,例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使命就是分化成各种血液细胞。虽然近年来发现成年干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例如在体外培养时,可通过改变条件让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同时,成年干细胞在体外难以扩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扩增达三四百代。因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更有价值,美国生物学家戴利说:“20世纪是药物治疗的时代,21世纪则是细胞治疗的时代。”(有删减)

下列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和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B、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腔内侧的内细胞群。

C、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肝、肺、骨骼、皮肤等的全能性细胞。

D、人类胚胎干细胞不仅指人类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也指成人身上的成年干细胞。

【分析】如何理解重要词语“人类胚胎干细胞”,我们应细读原文,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其实,考生如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文中第一段关于人类胚胎干细胞有非常明确的定义。A项说“人类胚胎干细胞即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外表的扁平细胞”是有误的,因为原文第一句说“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可见,人类胚胎干细胞在“胚囊中”而非“囊胚外表”。C项说“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囊胚中可发育成胎盘……”是错误的,原文说“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D项说成人身上有干细胞,但从第二段所说“但是目前还未发现成年干细胞能像胚胎干细胞那样具有分化出所有类型细胞的能力”。可见,成年干细胞不是胚胎干细胞。因此,答案选B。

E 专题测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904年,遵照清政府《奏定中学堂章程》,独立设科的“语文”①含“古今文学流别、文风盛衰要略”,更要注重“文义”“文法”及“作文”,还要修习楷书、行书、小篆,语文教育的形态一开始就有点简装版“国学”的味道。此时文学能在晚清“废虚文、兴实学”的大背景里颇为诡异地升帐登场,是一个“醉心欧化”的结果。

“五四”时期改国文为国语时的“语文”②,与民族国家的建立有关。当时的课程标准既包含了在语文教学中求得民族认同、开启民智的需要,也包含了新文学起步之初对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时的中学教科书,流行采取社会问题设置单元。“读经”已经废除,语文教学则以新“经”出现,以让学生赶上前行的时代。这种“语文”理念在宏大的叙事氛围中承载了大多的“非语文”因素,而同样不可忽视的语言训练并未得到科学的体现。国人以学说为高、以求道为能,以工艺为末技的思想造成语文课程不断与经学、与政治争地位,语文课倒向知识权力的现象屡见不鲜。专重思想一面,忽略技术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和运用文学的能力没得到适量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

建国初期,曾把“语文”③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独立学科。语言学和文学性质不同,前者是一门科学,后者是一门艺术。可惜的是,文学课被讲成繁琐的文学知识课、模式化的文学分析课。汉语课同样存在问题,教学语法体系固然完备,却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养成”。文学课和汉语课也没能很好结合。

也有人认为,一旦引入语法,语文课就变成外语课了。的确,有些“美文”不用分析结构、语法,背诵下来就行,学生可以从吟咏中体会无言的美,文学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此。不过需要注意,和“外语教学”相对应的词,除了“文学教学”,只要换一个序列,也可以是“母语教学”。这就是语文课不可或缺的识字缀文、运用语言等技能性训练。毕竟文学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对文学的兴趣,这主要是语文“人文性”所决定的任务。而语文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由语文的“工具性”决定的。

一个民族需要文学,也需要文学教育,面对当下中学语文“文学性失落”的弊病,应当如何解决?在语文课程新标准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被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调和同样容易导致语文自身的纠缠。这个问题需要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思考、对待和解决。

1、文中加了序号的“语文”,特征是否相同?(1分)

①和②,①和③,②和③。

2、根据文意,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作者对“语文教育”“文学教育”的定义。(4分)

语文教育是;文学教育是。

【参考答案】

1、①和②否,①和③否,②和③否。(错一处即不给分)

2、①语文教育是以识字缀文、运用语言等技能性训练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②文学教育是以了解生活、感受命运、体验痛苦与幸福,并引起文学兴趣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艺术。(每个定义2分:中心词1分,附加词1分,语句不通顺酌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