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文艺作品中两组人物术语的区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文艺作品中两组人物术语的区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阅读小说、戏剧这些文艺作品时,往往会涉及到分析和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如作品的主人公是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作品中的人物是一个什么形象9他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尤其是这类问题经常出现在语文试题当中,好多人把这二者混为一谈,认为这是一个问题,或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是说法不同罢了,其实这样理解是错误的。这看似很简单的问题,细究起来,其实并不简单。现结合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作品,进行简要的区分

一、主人公与主要人物

主人公,是“指文艺作品中的中心人物”(《现代汉语》(2002年增补本)。这类作品主要特点是:多以局部来反映整体,以描写主人公艰难曲折的成长史、顽强拼搏的奋斗史、与命。运抗争辛酸史为主,有的作品还带有自传的性质。主人公暗含着作者的影子。作品所展现的情节的紧张复杂程度,生活场景的视野场面,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要相对弱一些。结局要么是主人公取得胜利,功成名就,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成为学习的榜样:要么一败涂地(或身败名裂),甚至失去生命,成为借鉴和吸取经验教训的悲剧典型。判断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就是主人公,大致从以下两种情况人手:一是整部作品自始至终围绕一个人物米展开情节,集中笔墨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那么此人就是这部作品人物群体中的中心人物,处于核心主体地位,就是作品的主人公。其他都是陪衬人物,他们的来龙去脉都是伴随着主人公情节的展开而出现的,处于从属地位,这和“红花需要绿叶来陪衬”是一个道理。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其他的几个陪衬人物都是为了保尔成长而出现的。二是有些作品是以人物为作品题目名称的,这个人物大都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如《孔乙己》、《骆驼样子》、《鲁滨孙飘流记》,主人公就是孔乙己、阿Q和鲁滨孙。

主要人物,是指长篇文艺作品中人物群体关系网中的几个核心人物。这类文艺作品主要特点是:场面气势宏大,人物群体非常庞大,众多人物之间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网,矛盾尖锐突出,故事情节紧张,扣人心弦,有时峰回路转,有时大起大落,来反映重大社会现实,展现出广阔的历史画卷,从而表达出作品的主题。但是,作者并不是平均用力来塑造人物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立场观点、情节的构思,来决定人物的主次,并以主要人物为中心,展开作品情节的叙述和描写,并向四周辐射,带出次要人物,不仅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作品中的人物群体,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当然,并不是说次要人物无关紧要,而是根据情节安排的需要来决定的。判断作品中的人物群体是否是主要人物,主要看这些人物是否左右着历史的命运,是否左右着国家的稳定,是否左右着这个情节的发展,是否左右着人民的生活现状等,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就集中体现了这个特点。

最后,还应当明确,从作品人物群体地位来看,作品主人公肯定是主要人物,但主要人物不一定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从作品的篇幅来看,作品的主人公是不按照作品的篇幅来确定的,短篇、中篇和长篇都是可以的,而主要人物必须出现在长篇文艺作品中。

二、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特征

我们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说《孔乙己》为例来说明。对于孔乙己的形象。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以下几点中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孔乙己是文明发展、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落伍者和牺牲品的形象。(2)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摧残的悲剧人物形象。(3)孔乙己是科举制度下一个贫困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4)孔乙己是一个社会多余的畸形人形象。(5)孔乙己是病态社会中异化了的小人物可怜、可叹又可悲的形象……还可以有其它的解读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以下几点都必须回答出):(1)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身穿长衫。总是满口之乎者也,“窃书不能算偷”,“回”字的四种写法等;(2)善良:分给孩子们茴香豆吃,教“我”识字;(3)死要面子、自欺欺人:明明偷书却谎辩窃书不算偷书,被人打断腿却谎辩自己跌断等。当然,孔乙己的性格特征还有一些次要的方面,也不限于上面举到的例子,还可以从小说中的其它地方任意举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特征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人物形象是解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带有主观感彩的总体印象及评价。由于解读者的文化层次、生活阅历以及审视点(或切入点)的不同,因此解读出的人物形象也是呈现多元化色彩的,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林冲是一位英雄,但统治阶级说他是盗贼、寇)。此外,解读者往往要结合历史背景、社会现实去分析和评价,因而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现实社会生活中某类人物所具有的共性(如孔乙己的儒腐穷酸);而人物性格特征,则是作品中人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秉性和气质(如孔乙己的善良)。同一篇小说中的人物。不同的解读者必须解读出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性格特征,而不能解读出相去甚远的性格特征,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也就是说,对人物形象的解读结论可以因人而异,是以发散的形式向外扩展,体现出一种求异性(但必须合情合理);而人物性格特征则是始终如一的,是以聚合的形式向同一个目标收缩,体现出一种趋同性。

当然,这二者之间也还是有联系的,因为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和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并且这种独特的性格特征支撑着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是长久的,而且很难改变,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就很典型地说明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