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过2009年,中国经济不仅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并率先复苏,且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作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已在危机中崛起。全球经济金融新格局的隐现推动我们去思索:中国作为全球性经济大国,应如何顺应深刻的全球变革,并制订怎样的金融战略,才能够参与构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抢占优势金融战略高地?

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2010年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中国证券报》社、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市场》杂志社联合主办了第十四届(2010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探寻中国金融崛起之路”的主题下,从中国经济变革之道、中国金融崛起之路、资本市场演变之势等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本栏目精选了与会专家的精彩论断,以飨读者。

展望:中国经济变革之道

大国经济与大国金融的崛起是一个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当中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中国经济将如何变革,以实现大国战略?

巴曙松 后危机时代是中国发展难得的时间窗口

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难得的发展的时间窗口。从宏观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及整个发展阶段来说,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均资本形成量比较低。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而西方发达国家还处于去杠杆化的过程当中,其复苏强度还不够,所以,这个时期正好是危机过后对中国冲击比较小的加速资本形成的时期。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2009年这么高的投资增长,信贷增长下,资源价格依然是可以接受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应该人为设定一个多高多低的信贷限额,而应以物价,我们能承受的资本形成速度等作为标尺来衡量信贷额度,要让经济增长动力充分释放出来,而这并不会形成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张燕生 经济国际化是大国金融战略的关键

发展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首先应该有大国战略。大国战略核心是从前30年外向型经济,向未来一个开放性经济进行转型。大国战略中经济的国际化是非常关键的。一是人才国际化。也就是为中国发展大国经济和大国金融储备国际化人才,全球性人才。二是资本国际化,即国内直接融资要开放,间接融资要走出去,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三是产业和产品的国际化,即无论从节能减排还是低碳经济,还是下一步的发展来说,应从全球考虑产业布局。经济的国际化会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战略向开放性经济战略转变的一个重点。

此外,发展大国经济还应该建立大国自主的全球生产体系,包括对外直接投资,也包括2.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的再配置。最后,还要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全球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体系以及对)中全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对冲机制。

李康 产能过剩是新兴产业充分竞争的必要条件

中国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两个问题尤其要注意。一个是如何解决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跟中国地方政府的管制之间的冲突。到底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它的增量可以覆盖管理不善弥补漏洞,还是管理不善导致了突发性事件,使经济进程出现大的波折?第二个是产能过剩问题,产能是不是真的过剩了?应该由政府来判断还是由市场来判断?我认为,产能过剩是产品充分竞争的必要条件,所以这个问题还是由市场评判更好。

范剑平 中国或可发展间接投资和民间投资

在经济企暖回升以后,不能总是依靠国有投资,应及时转向民间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很重要的一条是,要靠金融来帮助投资要素提高效率。而目前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以国有大银行主导的融资模式,确实会影响我国的投资效率。中国金融要获得更大发展,需要在两个大方向上努力,一是要大力发展间接融资;二是要进一步放松政府管制,大力发展民间金融、草根金融。

李连仲 中国金融机构应向外发展

我国有2.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如何让它保值,变成更多财富创造的源泉?就是要鼓励企业到国外去收购石油,能源,铁矿,铜矿资源,来保证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鼓励和外国建立科研单位,研发中心,通过共同研制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鼓励我国的金融机构掌握金融的话语权。既要掌握资源、能源的话语权,也要掌握金融的话语权。同时,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此外,要充分利用我国的外汇储备,要把它投入到我国的科技研发中去,把我国变成科技强国。

袁钢明 中国房地产业今年需加倍谨慎

我国房地产非常令人担心。就像日本崩溃之前的情况,房地产只涨不落,日本房地产在暴跌之前连续上涨了15年,人们投资房地产比投资股票更高,现在中国也是一样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不采取措施还可能再涨,最后只有到崩溃才不能涨。今年在年初或者年底也有可能出现暴涨或者暴跌,所以,今年碰到的金融危险性也很难预测。今年的路比去年还要难走,去年没有出现的问题今年可能会出现,要加倍谨慎。

争论焦点

银行高储蓄支持高增长?

如何看银行高额信贷?

巴曙松:2009年中国经济的巨大变化,中国银行体系居功至伟。正是经过变革之后的银行体系所形成的储蓄配置能力的提高,以及中国人民节俭勤劳带来的高储蓄率,才支持了中国如此高的投资增长。有关专家对信贷投放不良资产存在担心,但并不能由此妖魔化中国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

袁钢明:到现在为止,银行贷款在政府项目中并没有收益,虽然现在还没有显示出坏账率,但在今后可能会变成坏账,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数据表明是坏的。

巴皤松:对于整个信贷投放,每家银行都高度关注,而且我们的国有银行都是上市银行,聘请了独立的会计师。会严格考察现金流,有充足现金流才会进行放贷;如何没有现金流,地方财政可以承担也可以放贷。银行会进行独立资产分类,会计重新审计。当然,不是说没有问题,问题是存在的,但是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袁钢明:政府安排的项目和贷款,让地方政府承担有可能造成最后谁也买不了账的事情,最后还是要中央买单。要看信贷资金多少进入生产企业,或者老百姓手上,去年信贷资金增长34%。这个信贷扩张,是靠储蓄的支持,因为现在老百姓的钱不敢花,为了买房子只好储蓄,储蓄越多,银行就以为有钱可以贷款,其实这种储蓄是空的,是危险的储蓄。危险的储蓄支持危险的贷款扩张,这种金融扩张是没有效率的,风险很大的。

李康:判断政府是不是应该干预经济,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没有政府投资的这4万亿元,没有银行货币9万多亿元,现在我们的经济形势会怎么样?还能保持现在的增长速度吗?恐怕很难。所以,我们判断中国经济要从时间、空间上判断,从长期影响来看,不能只看眼前,不能因为眼前出现了一些问题就否认其实质效果。

谋划:中国金融崛起之路

要大力发展中国的金融业,要使中国金融尽可能崛起,否则中国经济要维持长时期增长是不现实的,但是,中国崛起之路在何方呢?

宋逢明 中国应形成投资型蓝筹股板块

中国要建设立体化多层次的股票市场。首先需要解决中国A股市场上的投机型炒作,这就要求政府监管制度建设以及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制度建设。其次要发展投资型蓝筹股,控股股东应坚持高比例现金分红,同时在监管方面一定要提供再融资便利。如果把赚取的利润作为现金分红分发出去,至少有形成能够自动配股的能力,能从市场上再融回来,给投资一个选择权,这才能使蓝筹股成为一个价值型、投资型的市场;也给投资者一个选择权,是愿意要现金红利,还是股票?只有这样,才能使蓝筹股市场真正发展成为一个价值型的投资型市场。

曹远征 建立香港人民币市场利好人民币国际化

到目前为止,人民币还是不可兑换的,如果贸然开放资本,由于国际资本的频繁流动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引起不稳定。人民币可兑换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安排就变得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建立香港人民币市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自2003年11月起,香港人民币市场就不断发展,不仅仅有人民币的存款、汇款,以及人民币债权市场,而且在去年9月28日,中国政府还首次以人民币形式在海外发债。这意味着香港市场在贸易线上是开通的,在资本线上是半开放状态。从2004年到现在,两地监管密切合作,积累了人民币监管经验,可以把这个市场更规范的运行,借助香港的金融,法律框架和人才,先建立一个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可能是比较可行的一个路线。中国经济对亚洲区域,甚至对世界经济都会发挥巨大作用,这也是走出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

汪建熙 发展金融需做好风险防范

如果仅强调金融的高速发展,而不注意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强国和强金融的道路将是很坎坷的。因此,首先要做好制度设计。其二要严格地执行这些制度和纪律。近期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无疑为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金融产品,提供了风险防范的一些工具和重要决策,但是同时也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在发展金融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风险防范,还要对投资者进一步进行广泛的教育,使大家能真正树立防范风险的观点,使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比较平稳,才能给金融崛起和强盛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缪建民 金融崛起是大国崛起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在处于一个重要战略拐点上,需要大的金融战略崛起相配合。一方面要提高金融市场的活力和渗透力,让更多地方享受到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提高金融资源配置和运行的效率。此外还要增强金融环境竞争力,包括法律环境,税收环境。最后是要建立人民币核心地位。当然,在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总的来讲,金融崛起是大国崛起的主要部分,但是大国崛起不一定促进金融崛起。

陈雨露 人民币崛起是金融崛起的核心标志

在一个国家的崛起中,货币崛起肯定是核心的组成部分,而货币的崛起又肯定是金融崛起的终极表现。人民币的崛起当然也就是中国金融崛起和国家复兴及国家崛起的一个核心标志。想要无压力崛起是不可能的,靠什么实现和平崛起的机制,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核心战略问题。

施炜 中国金融崛起需内外兼修

实体经济本身是目的,金融体系是手段,这次金融危机也说明离开实体经济,纯粹的金融自我循环是没有出路的。一般学者认为,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一种是需求反映,还有一种是供给引导,率先提供金融的供给来引导金融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关系,存在严重的需求滞后,需求的反映不够,需求的跟随不够,而一个金融的发展要从需求的跟进过渡到供给的先导。所以,中国金融崛起需要兼顾两个主题,一是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完成中国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对接:二是加强国内金融市场本身的发展。

争论焦点

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建成世界性金融中心,这个目标能否实现?

宋逢明:我采取中性态度。我曾跟香港经管局高管就“上海要建国际金融中心,对香港是不是造成很大的竞争压力”进行过讨论,香港对此根本不在意。因为上海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一个必要前提是人民币要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货币是不可以自由兑换的,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上海就无法与香港竞争。

施炜: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把上海做成国际金融中心。我们有一个香港,与香港一河之隔有一个深圳,珠海,广州,把香港和深圳连起来叫港深国际中心还比较现实。

曹远征:如果是国际性货币就一定是可兑换的,而如果人民币不可兑换就很难建成国际性金融中心,最多是国内金融中心。国务院批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方案里提出,2020年建立与人民币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我相信,10年内我们一定可以实现国际化。

陈雨露:按照国际经验来说,货币从经常项目可兑换到资本金融项目可兑换,日本用了16年,英国用了18年,德国用了20年。按最长的时间算,我国从1996年12月份开始,到2016年底可以实现人民币资本金融项目可兑换。当然2016年到2020年之间让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2020年前中国三大经济发展目标中,其中两个目标是建成创新型国家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如果这两个目标可以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就没有问题。

汪建熙:如果金融生态不好,金融的发展是做不到的。我们在金融生态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法律法规体系、市场化程度。而现在上海的政府还要在这么大程度上干预上海的金融业,我觉得上海距离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差距还非常远。上海政府除了要有比较完善的监管外,还需要更大程度上的市场化。

畅想:资本市场演变之势

在新的一年或未来几年内,我国资本市场将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应该如何把握这些趋势?

刘纪鹏 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非常乐观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监管者和决策者正在成熟。解决中国经济未来很多矛盾,要靠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来解决,只有发展直接融资才能避免商业银行重蹈2004年全军覆没或单腿支撑的弊端。只有大力发展融资,才能化解结构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中国的资本市场必然要从主观上对其大力支持发展。创业板,国际板,三板、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多层次发展之后,中国资本市场已形成全面发展态势。这个市场最终的形成决定了中国大国崛起的核心地位,这就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对国际定价权的重新把握,中国要为世界做贡献,就必须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李振宁 中国金融市场正向国际接轨

2009年创业板已经开始,近期证监会又宣布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标志着中国股市从完全单边做多盈利转到做多做小都可以盈利,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衍生产品逐渐推出。中国在全流通的基础上,正逐渐向国际接轨。

我相信中国会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所谓成为世界

金融中心不在于银行体系,关键在资本市场,就像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主要是因为有纽交所一样。其中更为关键的是证券市场,而证券市场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中国正不断推出新产品,而且每个产品都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这说明领导很重视,但如果一个具体产品都要经过国务院研究批准,这样的管理体制并不利于创新。政府还是要把创新的权利交给市场,只要不违反证券法,不违反相关的各类法律就应该允许大胆创新。未来中国股市会是一个非常好的股市,无论是在总市值还是在未来投资者的收益方面都会非常好。

曹凤岐 未来中国股市将告别单边市

整个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机会,这个机会并不是今年的机会,而是今后的机会。为什么?因为今年是中国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最关键的一年。去年推出创业板,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技术企业发展是非常好的事情,也给绝大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近期国务院宣布推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业务,更是金融创新的重大举措。从长期影响来看,融资融券的推出实际上是允许了信用交易,能大大活跃资本市场,提供更多投资机会。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进行卖空,在股指不好的情况下也可以赚钱,平衡市场,使得中国股市不再是单边股市。

滕泰 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影响或增大

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会越来越大,政府应该更少关注CPI,更多关注资产的价格。在中国股市包括房地产市场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一是如果资本市场估值高,PE高,企业要投资就会高于重置成本,所以企业只能投资别的项目;而如果资本市场投资成本低。则企业的新增投资就少。二是财富效应,资本市场和地产价格的变化,既可以影响存量财富又能影响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三是金融加速器作用。通过这三个渠道影响经济变化。所以,2010年经济能否维持可持续性高增长,要重点看地产和股票的影响。

贺强 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给市场提供双动力

为什么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象征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表现呢?因为推出股指期货改变了我们市场博弈的模式。我们目前市场是机构与散户之间的博弈,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每次暴跌后受伤的总是散户。而有了股指期货以后可能就会出现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博弈,他们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

而且,推出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能给我国证券市场提供双动力。以往我国证券市场是单动力,只能单向交易,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只有做多了才能赚钱,做空只能赔钱。有了双向交易之后,做空也可以获取收益,有利于市场的活跃。有了做空机制,任何阶段都会出现多空双方真正的互相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以前那种不正常的暴跌暴涨。只要这个市场推出能够顺利发展,实际上有利于资本市场稳定。所以,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推出说明中国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性质变化。

高善文 中国资本市场泡沫不会马上破灭

2000年到现在,中国资本市场整体股指水平并不便宜,在结构层面上存在相当严重的泡沫。但不能说这个泡沫现在就要破灭,或者这个泡沫马上就要破灭。然而这么高的一个股指水平,从现在往后去推可以撑住的时间应该不到2到3年。所以,未来整个资本市场有可能进入一个上升过程,但不太可能出现2006年到2007年期间所见到的如此高的水平。因为随着资本市场市场制度化的演化,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改变,股市正在接近一个高股指时代的后期,这个过程将在未来逐步结束。

争论焦点

未来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

曹凤岐:今后我国资本市场在结构上会更加合理,而且将形成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结构上将以股票市场为主题,股票市场总体上来说还是主板市场为主,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发展和主板市场相适应的或者相补充的一些其他市场,包括创业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同时发展其他的市场,包括产权交易市场、企业债、资金债、公司债市场;然后发展衍生工具的市场,从国内到国际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市场。这样中国的市场不仅对中国经济发挥作用,也会融入国际化,对世界产生影响。

刘纪鹏:如果说推出股指期贷、融资融券是一个亮点,2010年三板市场推出也势在必行。这个市场现在是以中关村股权为雏形发展起来的,尽管现在法律体系还不清晰,但是现在所有的技术支持和结算系统都是由深交所和中国证券公司来完成的,在统一监管背景下能够覆盖全国的场外监控系统。这个系统以带动科技企业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他们的股权转让。现在像中关村这样的固区有56个,中关村系统衍生出来的三板市场可能和产权市场有联系,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实现股权转让。所以,如何实现这样一个三板市场,使其能够进行全面覆盖,让没有上市的企业在这里获得股权,让没有机会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在这里实现股份制转让和融资,是资本市场今后要大力发展的方向。

贺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20年,结构非常不完善,有很大的欠缺。最大的欠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缺乏场外交易市场。场外市场比较低更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能解决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场外市场容量大,遍及全国,可以容纳更多的中小企业上市,而且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形成对接,增长了主板市场的弹性。

李振宁: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基本上以公募资金为主体,公募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垄断行业,所以公募公司面临的问题是缺乏激励机制,以致于优秀的投资总监和基金经理纷纷下海奔私募。但是在垄断条件下很难激励,所以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垄断。从未来发展角度来看,随着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私募会有进一步发展,从国际来看,私募一般占1/5到1/6,而我国现在这个比例仅1/30,应大力发展。此外,国外在公募和私募之间会有一个平衡,特别是股指期货出来之后,国外基本上都出现了对冲基金,所以,未来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出现会对私募造成新的推动,中国也会产生自己的对冲基金。

刘纪鹏:尽管2010年是并轨之年、转折之年,但问题还很多。首先是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我国市场受政策影响太大了,应积极推行资本政策。其二要考虑股权结构,整个股市的文化必须健全,资本市场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必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