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给低段数学考试换“花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因此我们应该从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突出考试的趣味性、层次性,给数学考试换“花样”,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考试,使学生由害怕考试变为喜欢考试。
关键词: 低段数学考试 体现合作 照顾差异 结合实践
我在中央电视台一个栏目的广告中看到过这样一个片断:老师宣布今天考试,学生可以有三种求助方式:一种是你可以向现场观众求助;一种是你可以请求降低考试的难度;一种是你可以拨打求助热线。规则宣布完之后,学生先是一愣,后来全班为之欢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一直被视为一种筛选、选拔的工具,考试的良好功能和作用被异化了,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优胜劣汰的思想左右着学生,使学生惧怕考试。而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他们对数学的好恶感受对于今后是否喜欢数学学习、能否学好数学十分关键。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因此,我们应该从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突出考试的趣味性、层次性,给数学考试换“花样”,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考试,使学生由害怕考试变为喜欢考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你可以请求现场观众的帮助――体现合作
本学段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时,应该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一年级上册学完一部分几何图形和口算的知识后,可以开设一次“游园考试”。老师在试卷上设计游戏化的考试内容,如“摘苹果”、“找朋友”、“游迷宫”、“七巧板”、“拼一拼”等,把这两部分需要考试的内容融入游戏项目之中。量不在多,而在有趣,前20分钟让学生先独立做题,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可以对感到有疑难的题目做记号。然后在考试的后半阶段,留有10分钟,让一些针对个别题目做起来感到有困难的同学请求现场观众(小组中对某一题型比较厉害的同学)的帮助,最后10分钟让同学对经过讨论的题目做出适当的修改,原先做的记号必须保留。这种合作考试方式以课堂观察为主,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这样的考试脱离了传统的多数以比试为主的框框,更多地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发,碰到困难可以请求帮助,使学生在轻松的考试氛围中交流与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消除对传统考试的恐惧感,提高对考试的喜欢程度。而教师则认真地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二、你可以请求降低考试的难度――照顾差异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面向全体,实质是面向有个体差异的学生们。面向全体,就是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个学生,使优等生、中等生和所谓的“后进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提高。传统考试中,总是教师把单元考卷发给每一位同学,念完题目后,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考卷做完。这样由于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一些因为考试结果――分数较差的同学总生活在“差生”的阴影下,他们会害怕考试,甚至讨厌考试,久而久之,影响了这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事实上,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是无法用一张考卷准确地衡量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考试时,允许碰到难题的同学请求降低考试的难度,如请求把题目再念一遍(因有的刚入学学生识字不多),请求老师对应用题的关键字眼做一些解释,等等。在考卷的后面增加一两题“趣味数学”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这样的分层考试改革,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而设计的评价体系。因为,好的学习成绩本身就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可能就是很大的成功。因此,我们要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通过降低考试的难度,使他们都能取得好成绩,体验到成功的欢乐。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几次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信心倍增,也就不再害怕考试了。
三、你可以拨打求助热线――结合实践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本学段学生往往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或实物模型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学生评价时,应重点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所以,我们的考试可以改变单以书面测试为主,增加一些实践测试的内容,如“小小商店”、“小统计”、“动手量一量”、“一次调查报告”等短考试的形式。如二年级下册学完统计这一单元的知识后,可以开展一次以“统计”为主的实践“短考试”,考试内容为: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统计本班(男、女)同学的视力情况,填写复式统计表(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格式老师事先提供),然后男、女生根据统计的数据分别制作男生或女生的视力情况统计图。这种考试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运用适当的方法去收集本班同学不同视力情况的人数;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能否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描述(如能说出“我们班男生视力比女生差一些,视力在5.0及5.0以上一共有23人”等);能针对统计的情况对同学提出保护视力的一些建议。这种测试不一定由学生自己一个人完成,可以让学生走出考场,在一个命题的引领下,或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动手实践、收集资料、经历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拨打求助热线,即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借助学具,请求家长帮助,或者到商店、市场去进行调查、统计。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获取并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这种形式的考试,是锻炼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方面能力的好机会。学生完全可以独立地去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生活的测试,让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在完成测试的过程中,如果碰到困难,就可以求助于其他渠道。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课程改革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这既是内容、方法与手段、实施过程等评价体系的转变,更是评价理念的转变。总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的考试应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以上三种考试方式的改革能体现考试的趣味性与多样化,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