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香港首轮春拍 发出转向信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香港首轮春拍 发出转向信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春拍的第一轮,一如往年随着香港苏富比拍卖师的槌声在4月上旬落幕,业内人士也一如往年,将其拍卖结果看作中国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不过,“风向标”传递的信息,却因内地两大拍卖公司嘉德与保利同时在香港举行春拍而有了更为丰富的层次:其中不仅涉及艺术品价格高低的行情走势,也包括预示中国艺术市场变局的行业动态。

嘉德&保利客场:

“特色”是关键词

风向标所释放的信息中,市场人士更关心的是其对行情走势的影响:中国艺术市场从2011年秋拍开始的行情调整已持续了一年半,到了2013年春拍还在持续,这种调整行情会走向何方?

当然,要把握行情走势,就必须对行业动态也了然于心,尽管两者属于不同的层面。比如嘉德和保利在香港举办春拍,选择拍品确定拍卖估价时,既要考虑到他们在香港的竞争对手苏富比和佳士得,也要考虑到他们在北京的竞争对手。对他们而言,在香港与苏富比佳士得竞争,各自的实力相对较弱,所以香港只是他们的客场。

尽管如此,对他们而言,这次第二场拍卖也许比去年秋季的首拍更关键。嘉德书画部总经理郭彤就表示,这次香港春拍的拍品与买家的结构,与去年首拍比就大不相同。香港市场的当地买家也包括台湾和东南亚的买家,他们的积极参与使嘉德在香港的拍卖与在北京的拍卖有了不同的面貌。保利执行董事赵旭也表示,这次拍卖总体上比去年首拍成熟很多,拍卖结果也在意料之外:去年每个种类都有几个重要藏家提供拍品为亮点,这次每个板块的拍品都很丰富,适合当前行情的拍品比例大,买家的购买兴趣也很大,参与竞拍的买家比去年多了三分之一,拍卖会的成交比例也在80%以上。

要与苏富比、佳士得全面抗衡,对这两家公司而言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突出业务特色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如在瓷器古玩板块,嘉德这次也推出了“观古——瓷器工艺品”专场,但仍然把他们独具竞争优势的明清家具当作王牌;而这个专场对云集香港的亚洲买家也确实具有吸引力,笔者就在现场就看到了“观华——洪氏珍藏明式家具”专场中“洪氏珍藏”的主人,也看到了著名的嘉恩堂的主人伍嘉恩亲临拍场。结果,“清康熙 黄花梨独板大架几案”以2357.5万港元高价成交。

北京保利在这个板块也不弱,但赵旭更得意的是他们在油画雕塑板块与苏富比有的一拼。拍卖结果,当代艺术方面有曾梵志的《沁园春·雪》与《面具系列》,分别以1725万港元与1035万港元成交;8幅吴冠中的作品中,《西双版纳村寨》以1495万港元落槌,《老虎》则以1265万港币成交;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赵无极,则有作品《春意》,以40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1035万港元成交。

在书画板块,两家公司更是各有所长:嘉德的书画专场汇集包括中国近现代绘画大师如张大千、吴湖帆等的扛鼎之作,最终总成交1.62亿港元,成交率达85%,其首次推出的“香港水墨”专题斩获近700万港元的总成交额;保利更首次开出“古代书画”专场,并且单场总成交额取得了逾9000万港元的佳绩,其中尤伦斯旧藏明代仇英《春江图》以1380万港元成交,康熙《御笔孔子庙碑》以1265万港元成交。

苏富比主场:

“平衡”是关键词

苏富比不愧是在香港主场作战,其排兵布阵的特点是板块化与多元化,拉开产品线以逸待劳。如在油画雕塑板块,其亚洲当代艺术部分在中国当代艺术大幅调整的背景下,除了常规的专场拍卖之外另外还开设了2个私人藏家专场:“转变中的国度──赫斯九十年代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与“你不孤单──黑河内珍藏奈良美智作品”,结果3场拍卖总成交额达1.94亿港元;20世纪中国艺术部分,抽象艺术与写实派并举,多板块结构囊括了摄影、雕塑等冷门拍品,还挖掘上世纪被遗忘的优秀画家推出许汉超专辑,获得超过2亿港元的总成交额。

瓷器古玩板块,除了常设的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之外特别开设了3个专场,由“水松石山房藏珍玩──儒雅清蘊(三)”专场与“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萃之五”专场组成两翼,还特意为一件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盌设立了名为“瑞莲溢芳:张永珍博士雅藏康熙御制珐琅彩瓷”的专场,以其为主帅,结果不负众望,由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以7400万港元高价投得,刷新了清康熙瓷器的拍卖纪录。

中国书画板块,虽然只有常规拍卖,却取得总成交额3.6亿港元、成交率97%的好成绩,其中有5件拍品以破千万港元拍出,张大千的工笔仕女作品《蕃姬醉舞图》以2300万港元成交。笔者在现场感受到超旺的买气,发现一些当代艺术拍场的常客也成为特殊的参与者,原来是林风眠的两幅重要作品《火烧赤壁》与《五美图》吸引了他们,结果也分别拍出了1860万港元与1804万港元的高价。

苏富比的上述拍卖业绩该如何解读?其中国书画主管张超群的话也许提供了密码:他在拍后对笔者表示,这次拍卖的总成交额并不高,但令他参与竞投的买家群体的变化特别感到欣慰:前几年内地买家崛起使市场向他们倾斜,如今这种局面已经被扭转,这次拍卖实现了港台东南亚买家与内地买家之间的平衡,市场因此已趋于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平衡”这个词,也许可以用来对苏富比这次春拍的商业策略作最形象地概括。确实,买家结构的变化是最根本的——这会促使拍卖行在拍品的布局上随之进行调整,从而带来拍卖格局的新“平衡”。

回归精品路线:

“信心”是关键词

苏富比一向秉持精品策略,利用其全球网络收罗中国艺术珍品,针对中高端藏家在香港拍卖,这种精品策略在上一轮繁荣周期即2009年开始的“亿元时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到2011年春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中国书画板块推出“梅云堂藏张大千画”专拍,在油画雕塑板块推出“尤伦斯珍藏”专拍,在瓷杂板块推出“玫茵堂珍藏”专拍,同时在三大板块中创造了一系列天价纪录。

不过,之后的当年秋季,中国艺术市场就陷入了调整行情,精品路线经受了严峻考验。究其原因,一,中国艺术品的价格进入阶段性头部:在两三年里几乎所有板块的艺术品都经过了轮番上涨,古玩中如犀角雕、印章、古董紫砂等极其小众的门类都相继拍出了天价,上升空间收窄使买家群体中占绝大部分的投资人群望而却步;二,买家结构变化:一度引发市场倾斜的内地买家近年来隐身;三,市场进入周期性的调整行情:当年行情冲高伴随着付款危机,如今价格探底则表现为对价格的高度敏感。就在这次春拍现场,买家就频频要求拍卖师收窄竞价阶梯。

经过近两年的调整,上一轮繁荣周期所带来的泡沫已被市场淘汰,拍卖场上再也看不到那些多次露面频繁转手或名头大但质量参差不齐的高价作品。与此同时,拍品与买家的互动形成了下跌循环:精品隐身造成艺术品拍卖天价不再,而价格下跌又导致卖家惜售,更多精品隐身。这导致今年春拍十分突出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人头攒动、买气旺盛,一方面是精品隐身、天价不再。拍品征集难,成为整个拍卖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成为当前影响市场市场发展的瓶颈。

这就是“平衡”的代价:在这一轮行情调整中力度和幅度最大的书画板块,行情调整已进入筑底阶段,市场已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市场也变得平淡无奇,3000万元以上的高价作品难得一见,参与香港这一轮春拍的三大公司都没有特别重要的高价拍品。

好在这一轮春拍即将落幕之际,苏富比宣布将于今年5月下旬香港第二轮春拍之际推出“梅云堂珍藏张大千画”第二场“金针传法立宗风”专拍,所有拍品都是首次亮相拍场,范围涵盖张大千1940年代至1960年代的代表作,人物、山水、花鸟题材俱备,更有画家为“梅云堂”主人高岭梅1961年编制出版的《张大千画》而特别绘制的画稿,弥足珍贵。

这个消息的重要性也许不亚于苏富比香港春拍本身:因为“梅云堂”的第一场场专拍曾经在2011年5月创造了令人咋舌的拍卖纪录:25件拍品百分百成交,6.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成为中国近代书画专场拍卖之最,其中的《嘉耦图》以1.91亿港元刷新张大千画作的拍卖纪录。如今市场归于“平衡”,行情筑底,苏富比却回归精品路线“梅开二度”,让买家再度聚焦高价拍品。人们不禁会问:当今的艺术市场买气旺盛却精品难觅,一旦“梅云堂珍藏”中的艺术珍品再现拍场,高价行情能否再度爆发?市场信心是否会因此而重振?新一轮繁荣周期是否会由此开始?

行业格局:

“突破”是关键词

行情要再拾升势,市场信心是关键。“梅开二度”值得关注,不仅要看其能否带来行情的转折,还要看其是否预示着行业整合的新动向。

当下的全球艺术市场仍是苏富比、佳士得的双寡头垄断的天下,而在亚洲则多年来形成了春秋两季大拍的行业惯例,2008年这两大寡头还确立了双方在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20世纪艺术与当代艺术等项目下一对一贴身紧逼的竞争机制。他们之间在拍卖业务上高度相似,只有一些细节性的差别,如苏富比在中国书画板块里以近现代书画为主,佳士得则同时还有古代书画。

内地拍卖公司领头羊嘉德、保利跻身香港首轮春拍,是他们走出国门、挑战国际艺术市场双寡头体制的尝试;而两大巨头之间的苏富比,也在尝试打破香港约定俗成的春秋两季大拍的拍卖体制:其第一场梅云堂专拍,就安排在其竞争对手佳士得领衔的香港第二轮拍卖之际。现在回头看,正是如此非同寻常的安排,使其避开了当年秋拍开始的行情调整而大获成功。如今“梅开二度”,苏富比又一次将拍卖时间安排在5月下旬香港第二轮春拍之际。

张超群在向笔者谈起这种特殊安排时,列举了自2012年开办“苏富比艺术空间”以来,苏富比频频举办的展售会与小型拍卖会,如呈现19世纪西方古典美术与古董家具的展览“花样年华”,如洋酒、钟表等品类的小型专拍等。他强调,苏富比已下决心打破现有的春秋两季大拍的拍卖体制,要让小型拍卖与展售会日常化。

其实,每年春秋两季举办大拍的拍卖体制,是拍卖行与买家长期互动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取决于买家尤其是全球拍卖行瞩目的超级买家的日程安排。对拍卖公司而言,拍卖日程的安排是同行竞争的重要手段,如保利去年香港首拍按照北京的惯例选择在香港第二轮举行,与嘉德首拍的时间错开,但其今年的第二场却改为与嘉德同时举行。苏富比的“梅开二度”,虽然游离于自己的春秋大拍之外,也都选择了与佳士得的春拍同时举行,显然还是离不开大拍体制,更是同行竞争的需要。

南下&北上:

“香港”是关键词

就在香港第一轮春拍即将落下帷幕之际,苏富比和佳士得又相继宣布了两个消息:苏富比称其于2012年末新成立的苏富比北京拍卖公司,将由原北京翰海拍卖公司总经理温桂华出任总裁。令人联想到前不久苏富比消息称将与全球著名的欧洲古典艺术博览会(TEFAF)共同举办2014北京TEFAF。显然,苏富比的北京公司将同时进军内地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真是深谋远虑。

佳士得也不遑人后,随即宣布将在上海创办独资拍卖公司,新公司将暂时不涉及文物拍卖。考虑到佳士得因2008年在法国的兽首拍卖而与中国国家文物总局结下了“梁子”,多年来连在内地的巡展都回避文物,这也是其在目前情势下进军内地市场的唯一选择。

如果说,2012年因嘉德保利进香港而被称为中国艺术市场的“香港年”,2013年自然是苏富比与佳士得的“中国年”。去年开始的“香港传奇”由此有了“内地篇”。苏富比和佳士得在香港的竞争,早就从拍卖场延伸到举办拍卖预展、专题展与展售会的展厅,还延伸到举办专门课程、讲座与论坛的课堂、会议厅。利用拍卖行现有的拍品征集网络与客户服务平台,兼做拍卖与私人洽购,展开跨越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分界线的新业务、新品种与新服务,两大跨国巨头之间展开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同业竞争。嘉德与保利进军香港,也要具备这种全方位的竞争能力,而且他们还要在内地市场迎接两大巨头的全方位挑战。

于是,“风向标”本身也起了变化——香港第一轮拍卖之所以被同行视为“风向标”,本来源只是因为其在每季拍卖的日程上居于首轮,现在却因为内地大拍卖公司嘉德保利的加入,使香港变身为中国艺术市场的交易中心。尽管苏富比与佳士得也将在2013年相继北上,不过其结果也许会使香港的交易中心地位更突出。中国艺术市场正在加速国际化进程,而香港买家群体的构成也更国际化、多元化;更重要的是香港的商业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免税、法制环境等关键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文中所说的“市场信心”,不只取决于行情的涨跌,也与市场的政治与法律基础密切相关。可见无论是拍品与买家的互动,还是“南下”与“北上”的互动,香港第一轮拍卖作为中国艺术市场的“风向标”,今后将越来越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