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晶体熔化实验的改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物理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最初的好奇,发展为长期的乐学。
初中物理实验“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是一个常常令许多教师头痛的实验。因为实验的关键是要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固态晶体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熔点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继续升高。这样,根据所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画出晶体熔化图像(如图1),揭示出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
但温度不变的规律。学生由此在知识、能力、过程三方面完全达标。遗憾的是,实验中很难做出图1中的BC段,即温度不变的过程,一般都做成图2所示的过程: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几乎完全一样。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状况,笔者认为是没有找到适用于学生实验的合适的晶体材料。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般用萘做此实验:萘的熔点为80℃,用酒精灯隔水加热使萘升温。这个实验的弊端为:一是北方较冷,升温较慢,有时1节课过去了都熔化不了;二是萘蒸汽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害;三是萘粉的纯度、萘的物理性质(萘是热的不良导体)的影响,实验中很难看到晶体熔化而温度不变这个过程。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开始改用海波做此实验,好的是海波熔点不高不低,是48℃,对人体也无不良影响,实验较快,清洗也方便,可就是最关键处没有优势,与萘一样,晶体熔化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不明显。
鉴于以上原因,我开始思考改进此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最终采用冰来做这个实验,叙述如下:
第一轮实验尝试,在学生烧杯中准备45℃的水,用来加热装冰的试管,结果24个实验组,完全成功的只有3个组,比较成功的有9个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五十。分析原因:一是从冰柜取冰,学生安装实验装置,到学生开始计时读数,所用时间较长,保温措施不当,装冰的试管暴露久了,自然升温到0℃,冰开始熔化或将要熔化完毕,自然就没有了固态冰从零下10℃左右吸热升温,达到0℃时继续吸热而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二是水温偏高,冰的熔化较快导致熔化过程不明显。注意到做得好的几组,正是器材安装准备较快,且烧杯的温水较少,温水放热时,自身温度下降明显,热源与受热体温差就小,热传递较慢,实验效果就明显。
第二轮上此实验课时,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从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入手,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探究的乐趣。
一、 课前准备
1.较长时间冰柜不除霜,以保证实验时有足够的冰(霜)可取用。
2.提前4个小时以上,将Φ为2厘米~3厘米大的试管放入冰柜冷冻。
3.提前2小时以上,用冷冻过的试管采霜,注意手拿试管,直接用管口刮霜,一般需10克以上。采集完后,用大毛巾包好试管继续冷冻。这样做的好处是所采之冰为晶体小颗粒,便于实验室时,顺利插入温度计。
4.实验前,用大小合适的泡沫塑料盒将盛冰试管连同大毛巾一起装入,密闭,做好保温。
5.上课前准备好铁架台、木制试管夹,停钟,温度计和内盛300ml 30℃~40℃水的烧杯。
二、 课堂实验
1.安装实验装置:盛水烧杯直接放在铁架台底座上,温度计悬挂于支架的高度应使温度计液泡处于烧杯内水面下2cm左右位置。迅速分发带冰试管,尽快将温度计液泡插入试管中冰的中心位置。试管放入烧杯水中,管底距水面3cm左右,并用木制试管夹固定。
2.停钟开始计时,读报温度计示数,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冰的熔化过程图像,如图3。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三、 用冰做晶体熔化实验的优点与局限性
用冰做晶体熔化实验的优缺点并存。优点是干净卫生、无毒无害无污染,无需加热升温,只需根据气温高低。适当调整烧杯中的水温,即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便于节约课堂时间以供交流、讨论、扩展。最重要的是熔化很明显,根据烧杯中水温的不同,一般可在0℃维持2~6min的熔化过程(如图3中BC段)。
缺点:一是准备过程较为繁杂,且要求较高。如要求学校(或附近)有冰柜,采霜较难,实验安装时动作要快等;二是晶体的凝固过程没法做,也就不能根据实验绘制晶体的凝固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