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生逆反心理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生逆反心理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中学生在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中学生身心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断成熟,自我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有了一定的世界观和立场,对师长有时有明显的对抗情绪,即逆反心理,如何处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日益重要,教育者要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正确引导他们,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逆反心理 中学生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和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有意违抗他人语言和行为的表现。

中学生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逆向心理倾向,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对思想品德教育采取冷淡不屑的态度,给教育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逆反心理的危害显而易见。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逆反心理向积极方面发展,调适其消极的方面,从而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主观因素

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的快速发育与心理的逐渐成熟,大脑也随之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判断分析能力越来越强,受自我觉醒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已不再单一化,加之对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了部分自我见解,自我意识很强烈,有时甚至唯我独尊。他们自认为已经长大成人,再也不是事事依赖父母的小孩子了,自己的事应该由自己来决定,不必由他人安排,因而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和家长的说教,往往不屑于顾。可以说中学生既是成熟的儿童,又是幼稚的青年。

心理学研究者告诉我们:学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形成的最大特点是成人感。他们在性格形成阶段自我抑制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自卑感,挫折感,在教师家长眼里,中学生是不懂事的孩子,对他们处处不放心,事无巨细,关心过度,久之学生就渐渐厌烦,甚至逆反了。

2 客观因素

2.1 中学生学习压力大

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所学校的声誉仍取决于升学率的高低。虽然教育部明确提倡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侧重于学生的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大部分学校取消了期中甚至期末考试,学校不按实际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学生看到的是ABCD等级评价。但是月考、周考不一定少,升学考试还是分数说了算。家长最关注的还是孩子的成绩、名次一旦下降,一些不懂教育的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打骂孩子,这无疑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老师的题海战术,持腻烦反对情绪的学生维数不少。与同学斗殴,与老师顶牛,故意毁坏公物,是中学生常见逆反心理的表现。

2.2 家庭、学校教育的不足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条件优越,没经历过逆境,没有养成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自私心理强烈,认为谁也不如自己重要,还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常把自己的孩子与周围成绩优异的孩子相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反而处处不足,孩子自然会在情感上产生抵触情绪,厌烦学习甚至自暴自弃。

目前随着农村大量务工人员的外出,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孩子跟着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这些老人受时代影响早年受教育很少,不会教育孩子,给孩子解决的只是温饱问题,孩子容易产生孤僻心理,久而久之会产生逆反心理。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一切都好,上课被提问的次数也多,下课得到的笑脸也多,而学困生多数都被放在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同样犯错,这些教师对差生缺乏耐心,缺乏必要的心灵沟通,差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无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学习,逆反心理自然形成。

2.3 社会不良媒体的影响

社会不良的风气对中学生影响很大,“金钱万能论”、“读书无用论”等错误观念严重腐蚀着中学生的心灵,在此影响下,他们无心学习,消极度日。在今天这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中学生难辨是非,误入歧途,不能自拔的大有人在。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不仅听不进去,还以为故意限制他的自由,严重者甚至离家出走……教育者如何面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合理调适,使其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

众所周知,教师教育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其成为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是如果只是从个人意愿出发,不讲究教育艺术,一味对学生批评指责,学生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拒绝接受老师的批评,甚至顶撞老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师调适中学生逆反心理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1)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苗头。中学教师面对的是有活跃思维、自尊心强、好奇心重的活生生的人。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及时发现学生的逆反心理苗头,以便及时引导。如发现学生突然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不积极回答问题等现象,教师就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原委,找出原因,对症下药。(2)热爱尊重学生,融洽师生关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理应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他们耐心教导,不仅要正确引导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更应从生活上、学习上帮助他们,严而有度,严而可亲,让他们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信任老师,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把老师当成良师益友。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教育者成功教育的基础。(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保持敬业、博学、宽容、守信的人格魅力。身为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以律己,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以自己的敬业、博学、宽容、守信的良好形象感染学生,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从而有效防止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4)教师要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一个教师在处理学生具体问题时,如果能注重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对学优生和学困生一视同仁,做到公平、公正,那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与支持,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的逆反心理自然可以尽量减少。(5)积极鼓励、赞美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谁不渴望得到赞美?还未真正长大成人的学生更是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与肯定。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能让学生对自己产生信心与力量,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训出来的。对学生少批评,多鼓励,讲究教育的艺术,会减少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另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很有必要。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贯穿孩子的一生。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健康的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家长与学校互相沟通,“劲往一处使”,对学生施行双向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辩证看待,相信只要教育者用心努力,认真分析,探索原因,找出思想根源,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一定能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由消极引向积极,从而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