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栓皮栎特征特性及其人工林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栓皮栎特征特性及其人工林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阐述了栓皮栎的地理分布及特征特性,总结了栓皮栎人工林栽培技术,包括采种育苗、整地及造林、幼龄林抚育及栓皮采剥,以期为栓皮栎生产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栓皮栎;特征特性;人工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06-04

栓皮栎别名大橡子(Quercus variabilisB1),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 L),属大乔木树种,是安徽省大别山区最重要的经济树种和用材树种之一。树皮即栓皮,也叫软木,具有比重小、弹性好、浮力大、不透水、不透气、耐酸、耐碱、绝缘、保温、隔音、防震、耐摩擦、耐腐蚀、不易与化学药品起反应等特性,经过加工可制成软木砖、软木纸、软木塞、软木垫等多种产品,用于医药、食品、建筑、机电设备等方面,是国家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又因木材致密坚实、强度大、纹理通直,为建筑、车轮、船舶良材;耐冲击,适于作枕木、矿柱、地板等;栓皮栎火力强、燃值高,是良好的薪炭材;栓皮栎的果壳可提炼烤胶,用作黑色染料;枝干材可培养木耳、香菇、天麻、灵芝;其发热值20 444 KJ/kg,是烧制优质木炭的原料;果实可酿酒、作饲料;树叶还可饲养榨蚕。栓皮栎根系特别发达,适应性强,能改良土壤,皮不易燃烧,还是营造水源涵养林和防护林的优良树种。

1 栓皮栎地理分布

栓皮栎原产地中海沿岸,目前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其地理水平约分布在北纬22°~42°,东经99°~122°。在中国北自辽宁南部、燕山山脉南坡以南;西从太行山起,延至山西的吕梁山、中条山、陕西北部的黄龙山,到甘肃的小陇山、麦积山,经甘肃南部到四川西部山地和川西高山峪谷地区,达云南贡州地区;南至云南的文山、蒙自、石屏、西双版纳,广西的西北各县,广东的乐昌一带;东从辽东半岛旅大区开始,经山东的崂山至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低山丘陵,跨海到台湾,一直到广东东北部的沿海地区。栓皮栎在安徽省也是分布甚广,几乎遍及全省各地,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北坡的六安市,占全省栓皮栎株数的76.89%。并集中分布在金寨县,占总数的56.4%,大别山南坡几个县只占3.4%。黄山及天目山的山系占11.7%。早在1952年大别山林管处在未修建梅山、佛子岭水库时曾进行水源林调查,就发现山上有大量栓皮栎天然纯林,尤其以金寨县为多。1953年安徽林业厅林产工作队曾在金寨南溪区竹畈乡槐树坪公山试剥栓皮,从此金寨县开始栓皮生产和栓皮栎直播造林,同时开展栓皮栎中幼林抚育。

2 栓皮栎特征特性

2.1 形态学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25 m,树皮深灰色,深纵裂,栓皮层极厚。小枝淡黄绿色,初微被短柔毛,后变光滑,具显著皮孔。牙卵形,尖钝,黄褐色,长3~5 mm,鳞片卵形或三角状,上部具缘毛,覆瓦状排列。叶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7 cm,宽2.5~6.5 cm,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近心形,上面深绿,除被短柔毛,脉上被灰绒毛,后变光滑,下面被灰色短绒毛,缘具刚毛状锯齿;柄长5~35 mm,初被绒毛,后变为光滑。雄花序穗状,着生当年生新枝上部或当年生新枝基部,长6~15 cm,花梗和花序轴被长柔毛,花常数朵簇生;花被2~3裂,罕4裂,裂片卵形或广卵形,具疏柔毛;雄蕊常5罕较多;雌花单生新枝或前年生枝叶腋,罕见花簇生,子房3室,坚果几圆形或卵圆形,长10~25 mm,几乎包被总苞中,仅顶端微露出;苞鳞钻状或线性,反曲,被短柔毛。花期4月上旬,果熟期翌年9—10月。

2.2 生态学特性

栓皮栎对气候适应性广,分布区域内年平均气温7.2~21.7 ℃,1月平均气温-5~2 ℃,极端最低气温-24~-10 ℃,7月平均气温28~32 ℃,极端最高气温32~35 ℃,年降水量500~1 600 mm,年降水量2 000 mm左右(黄山)也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都 可,pH值在4~8均能生长,但以向阳山麓缓坡和山坳,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生长最好,所产的栓皮厚而软,容易采剥。超过30°以上的陡坡,所产的栓皮多气层、难采剥。在干燥瘠薄和低洼的土壤上生长较差。栓皮栎是喜光树种,但幼苗能耐庇荫;根系发达,主根明显,细根少;萌芽力强,至老龄不衰老;具有抗旱、抗火、抗风的特性。栓皮栎林能较好地净化环境,吸收和转化空气中的重金属元素,对大气CO2增长的趋势有反馈调节作用,发达的根系可有效减少降雨对地面的侵蚀,拦截泥沙流失,缓冲径流,稳定表土,在分布区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栓皮栎虽然耐旱耐瘠薄,但在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生长最好。生长情况因立地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一般1~3年内地上部分生长很慢,一般每年高仅生长20 cm左右,尤以瘠薄、干旱地区更是这样;4~5年后生长加快2~3倍,每年高生长0.5~1.0 m,胸径生长0.5~1.0 cm,最快分别可长1.5 cm和2.5 cm;10~25年进入高速生期;25~50年为胸径生长盛期;30~60年为材积生长最高峰期。

3 人工林栽培技术

3.1 采种育苗

3.1.1 采种林分选择。采种林分的起源要明确,应尽量在天然林中进行采种。如果在人工林采种,需在栓皮栎纯林或在林分组成中栓皮栎占6成以上的混交林中进行,林分结构比较一致,林分内个体间年龄差异较小,一般不超过1个龄级;密度不能太低,林分郁闭度以0.6~0.8为宜。林分没有被人为地砍伐和破坏;林分起源以实生林最好,萌蘖林次之。采种林分应达到结实盛期,以中龄林分为宜,无严重病虫害,生产力较高,周围没有低劣林分或近缘树种。林分没有被人为地砍伐和破坏;林分起源以实生林最好,萌蘖林次之。采种林分面积应较大,至少设置半径为30 m的圆形标准地,能生产大量种子,以保证种子供应[1]。

3.1.2 采种。金寨县栓皮栎种子成熟期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种子的采集可在成熟前10~15 d进行,采集时间过早会影响种子质量。种子成熟时种壳棕褐色或黄色。良好的种子应该是棕褐或灰褐色,有光泽,饱满个大,粒重,种仁乳白色或黄白色。栓皮栎落种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即落种初期、落种盛期和落种后期。故应在落种盛期时进行种子的采收。 栓皮栎属于大粒种子,可采用林地捡种和优树采种。地面捡种应该在优良林分内或者优良大树下。优树采种时可采用上树、竹竿敲打及地面收集且不可砍树采种,注意种实脱落前,清除地面杂物。

3.1.3 采种后处理。种子采集后,要妥善处理和贮藏。栓皮栎种子无休眠期,含水量很高,气干含水量为40%~60%。果实成熟后,在适宜的温度下,很容易发芽。新采收的种子含水量高,呼吸强度大,堆积过厚不仅容易发芽霉烂,而且多受虫食。因此,采收后应立即倒在通风阴凉处摊开(厚度为平铺6~9 cm)晾干,每天翻动2~3次,至种壳由深褐色变为浅棕褐色。一般阴干后种子重量比原重量轻10%左右方可贮藏。贮藏前需用0.5%的敌百虫粉以1∶100的质量比拌种堆起,再用沙撒盖在上面,以不见种子为度,经24 h后,即可杀死象鼻虫和虫卵,也可用磷化铝或敌敌畏密闭熏蒸24 h,然后贮藏。

3.1.4 种实贮藏。秋季随采随播,不需贮藏,也可防止虫蛀。准备翌年春播种的种子需要贮藏。栓皮栎种子属于安全含水量高的种子,适合湿藏,贮藏要因地制宜,贮藏期间要求保持湿润,以防种子失水干燥而降低发芽率;温度以0~5 ℃为宜;通气良好。通常有下列2种贮藏方法。一是室内沙藏法。选通风干燥的室内或棚内,先铺1层沙,接着铺1层种子,厚度5~6 cm,如此一层沙、一层种子堆上去,堆的高度不超过70 cm。也可将沙和种子拌在一块堆藏,但无论哪种,堆中间都必须间隔竖立草把,以利通气,防止种子发热霉烂。二是干藏。将充分干燥的种子,置于干燥环境中贮藏。分为普通干藏和密封干藏。普通干藏:将充分干燥的种子,装入麻袋、箩筐、箱、桶等容器中,置于低温、干燥、通风的库内或普通室内贮藏。适用于短期贮藏。密封干藏:将充分干燥的种子,装入已消毒的玻璃瓶、铅桶、铁桶、聚乙烯袋等容器中,密封贮藏。为防止种子吸湿、受潮,容器中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种子约九成满),并放入木炭、氯化钙变色硅胶等吸湿剂,然后加盖,用石蜡、火漆、黏土等密封。吸湿剂的用量一般木炭为种子重量的20%~50%;氯化钙为1%~5%;变色硅胶约为10%。无论采用哪种贮藏方法,都必须注意定期检查,发现有霉烂或鼠害等要及时处理。

3.1.5 播种。苗圃地应选择在造林地附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风透光、灌溉便利、交通方便的地方。土壤以砂质壤土、轻壤土或轻黏壤为适宜。地下水位在1.5 m以下,切忌选择低洼易积水遭受晚霜危害的地方为苗圃地。

圃地选定后,必须提早深耕、细作,江淮之间育苗一般采用高床育苗。规格为:床高15~25 cm,床长10~20 m,床面宽110~130 cm。播种前要施足底肥,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黑凡375~750 kg/hm2。苗床育苗的,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或手工点播,床长10~20 m,宽1.1~1.3 m。每隔15~20 cm开1条播种沟,沟深6~7 cm,沟内每隔10~15 cm平放种子1粒,株行距10 cm×20 cm或15 cm×15 cm。发芽率90%的种子,播量2 500~3 000 kg/hm2,可培育壮苗(平均高40~50 cm,平均地径0.6~0.8 cm)22.5万株/hm2。

营养钵育苗的,选用规格12 cm×20 cm的营养钵,备好营养土,施足基肥,进行土壤消毒,人工装袋或机械装袋后浇足水,水略干即可将种籽直接点播到营养钵中,每钵1~3粒,覆盖好草,搭好遮阳棚,加强圃地管理。苗子育成后,待需要造林时可再随时栽植,保证造林成活率。

3.1.6 苗期管理。播后要做好间苗、补苗、松土除草、防旱防涝、追肥等苗期管理工作。幼苗出土前后,必须保持苗床一定温度,要注意灌溉和松土除草。每次大雨后,必须在苗床上加盖1层细肥土,以补充流失土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因地因苗适时追肥,第1次在6月上、中旬生长旺期,第2次在7月下旬左右,即第1次新梢生长基本停止时追肥,以提供孕育二次新梢的养分。为培育栓皮栎壮苗,一般要育苗2年才能出圃。同时,为了促进须根发育,通常第2年春要进行移植。由于栓皮栎主根发达,垂直主根生长很快,而侧根往往很少。因此,当苗木长出2~3片叶子时,就可切根促进苗木多发侧根和须根,提高造林成活率。

3.1.7 苗木标准。苗木分级标准主要有苗木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2个方面,包括苗高、地径、根系状况等。一级苗应具有下列特征,苗干粗壮端直,具有一定高度,充分木质化无徒长现象,枝叶繁茂,色泽正常;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具有一定长度,侧、须根较多,根幅大;苗木重量大,根冠比值大,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一般荒山造林用1~2级苗。次生林地补植苗要用一级苗,以保证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

3.2 造林地选择

栓皮栎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土、中性土、钙质土都可,pH值在4.0~8.0均能生长,但以向阳山麓缓坡地和山坳、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生长最好。因此,营造以用材和栓皮结合的人工栎林,应选择在阳坡或半阳坡且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壤土或砂壤土上造林,林木生长快,栓皮产量高,质量好且易剥皮。营造水源涵养林、防火林等,对立地要求不高,薄土层、山脊陡坡、石质山地以及山口迎风处均可造林,阴坡易受冻,所以林地应尽量选在阳坡和半阳坡上。

3.3 精细整地

3.3.1 整地方式。根据地形、土壤条件、植被类型、劳力等具体情况,可因地制宜采用全面、等高带状、鱼鳞坑整地等方法[2]。全面整地适应在缓坡(5°~15°)的低山、丘陵或波状起伏的荒山、荒地进行。带状整地适宜在坡度为20°~30°的山坡地,在坡面按等高线开挖成带,带宽50~80 cm,栽植时再在带上挖穴。在坡度较大,超过30°且地形又比较破碎、土层薄、岩石多的地段,多采用鱼鳞坑整地。

3.3.2 整地季节。整地季节有提前整地和随整随造。最好提前整地,有利于植物残体的腐烂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冬季整地时间一般为11月至翌年1月,春季2—3月造林为宜。

3.4 造林方法

3.4.1 直播造林。直播造林适宜在立地条件较好,且鼠害危害较轻的地方采用,现在可以采用种子包衣方法解决鼠类危害。不需贮藏种子和育苗,省功省时,比较经济。采用穴播、缝播和孔播3种方式,以穴播成苗率最高。穴播:播前整地,挖穴规格为30 cm×30 cm,深度20 cm左右,每穴3个点,每穴下种3粒。缝播:用锄头镢挖以窄缝,为一播种单位,下种2粒。孔播:用一圆锥型木棍或钢扦,在造林地上打孔,孔呈三角形,每孔为1个播种单位,下种2~3粒。直播造林一般在翌年的3月至3月底播种,用种量为37.5~52.5 kg/hm2,每穴播种2~3粒,播种深度以4~6 cm为宜,根据经验,覆土厚度应为种子短轴直径的2~3倍,用脚踩实。

3.4.2 植苗造林。苗木种类主要有圃地苗、容器苗和大营养钵苗等。也有从造林地因间苗挖出的点播苗。目前生产应用最广的是圃地裸根苗。栓皮栎幼苗主根特长,可达1 m以上,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起苗时,应留主根20~25 cm为宜。一般一年生苗造林较好,根小,截根损失少,栽植容易。栽时入土要深,要求根际舒展。若成活率低于80%,应该在造林后的第2年补植[2]。

3.4.3 林窗点播造林。安徽省宜在11—12月秋、冬播,也可在3月春播。但秋、冬播较春播好,可免除种子贮藏和损耗,且成苗率高,苗木比较高而粗壮。据相关试验表明,冬播比春播苗高平均提高22.7%,平均地径大26%。能提供造林的合格苗,冬播为93%,春播为82%。在退化林地点播,林窗大于4 m2需要点播,点播穴的深度5~10 cm,密度0.5株/m2。在荒山荒地上点播,要清理灌木和杂草,清理出的空间直径0.36 m2,在空间核心点播。每穴播2~3粒种子。

3.5 造林密度

栓皮栎初期生长慢,自然整枝差,为培育通直良材,提高栓皮质量,造林初植密度宜大,郁蔽后通过间伐获取小径材和薪炭材,以调整相应的立木密度。立地条件较好,株行距宜采用(1.33~1.67)m×(1.16×1.67)m,栽植3 600~4 500株/hm2;立地条件中等,适宜的株行距(1.0~1.5)m×(1.5~2.0)m,栽植4 995株/hm2;立地条件较差,其株行距为 1.00 m×(1.67~2.00)m,栽植4 995~6 000株/hm2。

3.6 造林后抚育管理

播种出苗后宜在5月中旬进行初次除草松土,有条件的可适当施复合肥,每穴施10 g左右,要求距苗根5 cm左右,严禁干施化肥,施肥1个月后需及时进行第2次除草松土,增强幼苗的抗旱能力,同时进行幼苗期抚育。

3.7 幼苗期抚育

栓皮栎的幼苗期抚育主要包括从播种出苗或植苗造林苗至胸径2 cm的阶段,同时包括早期除草、松土、间苗,后期修枝、抚育,实现人工林天然化培育[3]。

3.7.1 除草松土。消灭杂草,疏松土壤,可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全面整地,1~3年内,结合林粮间作,除草松土必须在近苗10~30 cm处。带状和块状整地造林,第1年在7—8月抚育1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抚育2次,第1次在5—6月,第2次在8—9月,带面和块面随着幼树生长逐年加宽,每年向四周外扩展15~20 cm,3年林地基本上达到全覆盖。可结合除草松土修枝对鱼鳞坑进行整地。

3.7.2 间苗。栓皮栎直播造林2~3年后出现分化,穴内出现争光争肥等现象,为保证优势木顺利迅速生长,须及时除去部分纤弱苗。间苗强度、次数和具体时间因立地条件而异,一般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幼树生长快,间苗时间早、强度大、次数少。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幼树生长慢,间苗时间开始的晚、强度小、完成时间长,每年进行2~3次,可在数年内完成。

3.7.3 平茬。为培育主干通直良材,在造林初期,对主干不明显或萌蘖成伞状的丛生植株可采取平茬措施,造林2~4年后,用利刀或锯平地面砍去,抽出的萌条1年便可达到或超过原有高度。

3.7.4 修枝。栓皮栎主枝扩展较快,造林初期,冠幅半径每年向外扩展12~20 cm,四年生平均冠幅1.0~1.6 m。因此,应进行修枝。修枝季节一般以晚秋和早春较好。这时树木休眠时期,整枝时树皮不宜撕裂,开春时遇愈伤组织形成快,伤口容易愈合。切忌在雨季或干热时期修枝,以防伤口渍水感染疾病或伤口很快干燥,影响愈合。修枝方法需以“既能培育少节,又不减弱生长量”为标准。以修除“强力枝”(枝条最长最大枝)以下的枝条为原则。一般3~5年,即可适当修枝,修去下层枝、畸形枝,修枝一般为十至十五年生,保留树冠约占树高的2/5~2/3。以后每隔3~5年修枝1次,此时除下层枝外,对“强力枝”以上的遮荫枝、枯死枝及影响主干圆满的枝条必须除去。修枝刀口宜小、宜平,因愈合力与枝条粗细关系密切,大枝修剪后,很难愈合,会造成干材腐朽。截面紧贴主干树皮而平,这样伤口较容易愈合。具体操作办法:大枝用手锯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人工修枝是培育无节良材的抚育措施。修枝要适当,以免影响栓皮栎生长,树高2~5 m的冠高比为2/3;5~9 m的保持1/2;超过9 m以上者,保持1/3以上。修枝季节应在冬季,宜修平,不留树桩,切勿伤皮。

3.8 林分幼龄期抚育

林分幼龄期抚育指造林后,经过3~5年幼苗期,目标树种定居成功,乡土灌草进入,树冠交错,促进大别山栓皮栎林分郁闭度提高,此时需要按照(透光伐)近自然经营的方式进行第1次幼龄抚育。首先要选择目标树,已经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干扰树。先标记后采伐,为目标树的生长创造条件。

3.8.1 目标树及干扰树标准。栓皮栎人工林培养周期是50年,10年为1个林龄发育阶段,分幼龄、中龄、近熟、成熟、过熟5个阶段。目标树在森林经营中需要重点培养,达到高品位、大径阶,附加值达到很高才能采伐利用。目标树分为用材目标树和生态目标树。用材目标树需长期保留,并完成天然更新、达到目标直径后才利用的林木,标记为“Z”。目标树是生命力强、干材质量高、实生起源、损伤少的个体。标记后的目标树就意味着要将其培育成大径级林木,对其要持续地抚育管理,并按需要不断间伐对其生长有影响的干扰树,使其达到目标直径,当有了足够的第2代下层更新幼树时,才可择伐利用。生态目标树又称特殊目标树,是为增加混交树种、保持林分结构或生物多样性等,并对目标树有辅佐作用的林木,记为“S”类;干扰树是影响目标树的生长、需要在近期或下一个生长期择伐利用的林木,记为“B”。在抚育择伐过程中,通常根据林分结构和林木间的竞争关系进行分析,以确定每次抚育择伐的具体对象即干扰树。

3.8.2 透光伐。在幼龄林中的第Ⅰ龄级的前半期,即林分开始郁蔽时进行。目的是为了主要树种不要被次要树种所压,使主要树种占优势,砍去部分次要树种,同时割除杂草、藤蔓。密度过大的纯林,也应伐去其中生长不良的个体,改善林木生长发育条件。间伐强度20%左右。在幼龄林第Ⅰ龄级的后半期,即林分完全郁闭后进行。继续完成透光伐未完成的工作,还要伐去主要树种中的劣质木、生长落后木,通常在郁闭度0.9以上的林分中进行。

3.8.3 乡土灌木、草本的引入及保护。在造林后栓皮栎生长达1.5 m以上时,为了增加林地水土保持功能,要有意识保护进入林地的乡土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增加林地总覆盖度。但乡土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长不能影响栓皮栎个体生长。在造林五至十年期,凡影响目标树种生长的杂灌草,要及时抚育修剪或者砍伐,以保证目标树生长。

3.9 伐桩萌蘖苗抚育

如先前是栓皮栎皆伐迹地,因栓皮栎萌蘖性很强,伐桩萌条成丛生状态,由于枝条间对光照、水分和营养的竞争激烈,整个萌条高和基径的生长都受到影响,依靠萌条自然稀疏,耗时长,根据孟令彬等[4]对辽东栎伐桩留存萌生植株生长与结实的研究结果,采取人工调控萌条数量,即在伐桩上保留2支和3支萌生株的丛高生长优势明显。调控丛的新生枝数量、总长度、总生物量较未调控前有较大增加,保留2支萌生株的丛类型增加的尤为显著;叶片数量、叶片总生物量与未调控前相比增加明显,叶片面积按保留萌生株数量由多到少逐渐变小。调控后,每丛保留3支萌生株的丛产生的种子最多,但自然状态丛种子单粒重最大。研究结果表明,可在栓皮栎皆伐迹地的每个伐桩上的枝条进行疏伐,保留生长健壮的2~3个萌条进行培育,可促进萌条高、基径和生物量的增长。

3.10 栓皮采剥

一般十五至二十年生的栓皮栎,胸径13~15 cm,栓皮厚达1.5~2.0 cm,即可第1次采剥(初生皮),约隔10年再生皮增殖到1.5~2.0 cm厚时,可进行第2次采剥,以后每隔10年左右采剥1次直到100年以上。

从根部5~10 cm起,按1 cm分段,环树干周围横切锯口,切口深度较栓皮纵裂痕底面深一些,然后选皮的纵裂成一直线的沟,用刀割开,再用刀尖撬开,即可取下环筒状栓皮。树干要剥的光滑、干净,以免影响再生皮的生长和降低质量。如剥皮不慎,误伤内皮,应立即在伤口上抹沥青,以防虫菌危害[5-7]。

每年6—9月都可剥皮,其中以6月、7月、8月 3个月为最好。此期气温为20~26 ℃,树木生长旺盛,水分充足,树液流动快,栓皮易剥离。长江以北,秦岭以南,在6—8月采剥;秦岭以北采剥时间更晚更短;低山区(800 m)采剥时间早些;高山区(1 400 m)采剥时间晚些;立地条件好,采剥时间早,立地条件差,采剥时间晚;幼树比老树要早些。

采取分段分节筒状采剥皮法,1节1 cm长,胸径15 cm的树干剥1节,30 cm的树干剥2节。在较暖的阳坡,初次采剥,则1次剥到枝下高3~6 m,此称为“一杆子通到顶法”。

4 参考文献

[1] 罗伟祥,刘广全,李嘉玉.西北主要树种培育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 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主要造林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3] 陈晓阳,沈熙环.林木育种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孟令彬,包维楷,庞学勇,等.萌蘖调控对辽东栎留存萌生株生长与结实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6(10):1771-1776.

[5] 张艳芳.小陇山林区栓皮栎的育苗及造林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1)31-32.

[6] 张亚辉.石门林场栓皮栎育苗及造林技术[J].山西林业,2012(5):34-35.

[7] 石建伟,何山林,王俊峰,等.栎类直播造林技术要点[J].河南科技:乡村版,200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