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治和控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仔猪渗出性皮炎的诊治和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仔猪渗出性皮炎又称“猪油皮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渗出性皮炎为特征、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多见于5周龄以内的仔猪,最高死亡率达90%,存活者恢复较慢并可导致发育障碍,是集约化养猪场常见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2010年12月,钦州市某小型猪场发生本病,经综合控制,得以平息。

一、发病情况

2010年12月,钦州市某小型猪场陆续产仔4窝,共产仔45头,仔猪多于10日龄开始发病,至断奶时死亡38头。每窝均是1头仔猪先发病,之后波及全窝。病变最初见于眼四周、鼻背部、面颊,后扩散至耳根背面、胸背部及胸两侧,个别严重可波及全身。同窝仔猪表现的症状严重程度不一。病变部皮肤首先变红并有清亮的渗出物,之后变黑,形成一层厚的并具有臭味和油腻感的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粉红色创面。患猪皮温增高,被毛粗乱,食欲不振,瘙痒不明显,个别腹泻或体温升高。畜主曾按螨病治疗并注射青霉素和地塞米松,但没有效果,病猪多于发病后10~15d内死亡。2011年1月初,笔者应邀前去应诊。

二、临床观察

该猪场产房为封闭式,产圈地面1/4为漏缝地板,3/4为木质地板。地面潮湿,空气污浊。舍内温度10℃,护仔栏内温度20℃。母猪体侧污物粘着,腹侧皮肤有湿疹。栏内存活仔猪前肢腕关节背面溃烂,耳根、腋下有黑色片状病灶,生长发育不良。

三、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消瘦,脱水严重皮肤表面覆盖一层厚的棕色痂皮,尤以耳根、胸部两侧最为严重。眼睫毛因渗出物而粘连,结膜充血发炎。体表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肾脏苍白,髓质切面中有尿酸结晶,肾盂内有粘液或结晶物质聚集。

四、实验室诊断

1.螨病检查

在患病部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剪毛并除去表面痂皮,用凸刃刀片垂直刮取皮屑,刮至皮肤微出血。将刮取物置于试管中,加入1g/L NaOH 10ml,加热煮沸,以1500r/min 离心3min,倾去上层液体,用细菌接种环挑取沉渣涂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低倍镜观察,未见到螨虫存在。

2.微生物学诊断

选病猪耳根背面病变区,去掉痂皮,用手术刀垂直刮至皮肤微出血,取刮取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圆形单个、成对或排列成葡萄串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将所采病料无菌水稀释,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和Baird-Parker培养基,37℃恒温培养24h,营养琼脂平板上有大量乳白色、直径1~2mm小菌落,Baird-Parker培养基上形成圆形、光滑、凸起的直径1mm的灰黑色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细菌形状及染色特性与直接涂片一致。挑典型菌落进行纯培养并进行生化试验,结果为凝固酶试验阴性,过氧化氢试验阳性,不发酵甘露醇和麦芽糖。

3.动物实验

取两头15日龄健康仔猪,分别通过皮肤划痕和皮下注射接种上述细菌纯培养物,5d后划痕接种部皮肤出现同病猪一样的病变,刮取病料染色镜检,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葡萄串状球菌。

4.药敏试验

将纯培养的细菌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吸一滴滴于营养琼脂平板,用灭菌L棒将菌液涂于平板表面,待干后将药敏纸片(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101002)贴于表面,37℃培养24h,发现丁胺卡那霉素抑菌圈为20mm,四环素未12mm,青霉素为10mm,链霉素为10mm,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无抑菌作用。

五、控制

确诊为渗出性皮炎后,首先清空产房,全面消毒,通风干燥,空舍1周。将产房温度提高至18℃,护仔栏内的温度控制在30℃左右。待产母猪入产房前清洗消毒,仔猪在断脐、打耳号及断牙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垫料干燥柔软。凡有症状的仔猪早期应用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每千克体重10mg,每日2次,连用5d,同时在病变部位涂擦龙胆紫,并用口服补液盐饮水,同窝其余无症状的仔猪按上述剂量和方法注射丁胺卡那霉素2~3d。采用上述方法,20d后没有再出现新的病例,疫情平息。

六、讨论

猪葡萄球菌常存在于猪的体表,可通过哺乳母猪而污染产房。仔猪因打斗或粗糙的墙壁、地面而损伤皮肤,造成猪葡萄球菌的侵入。另外,猪葡萄球菌可产生表皮脱落毒素,后者可使皮肤棘细胞层的细胞分离,从而使菌体在表皮下迅速扩散并侵入深层,造成皮肤溢出和浆液分泌物渗出,导致脱水甚至败血症死亡。

本病必须在早期用抗菌药物治疗,将病变控制于皮肤浅层,如果发生严重的深层感染,则可能致死或痊愈后变成僵猪。猪葡萄球菌可由质粒介导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临床控制失败,因此,最好能事先进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效果好的抗菌药品,连用5d,同时结合局部处理,改善环境条件,方可控制本病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