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跨国公司是不是太依赖中国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个季度,一些国际大公司的业绩表现相当不俗:苹果的利润再创新高,同比几乎翻番;阿迪达斯的利润增38%;宝马和星巴克则分别提高19%和18%。,原因是这些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大幅提高;而在同期,卡特彼勒、ABB等工业品公司则举步维艰。中国经济的放缓会影响工业品公司的发展,但对消费品公司的影响不会太大。
这些公司的共同之处不仅在于都有傲人的季度业绩,还有,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在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这是好事儿,只要中国消费者不停的消费就行。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趋缓,疑心重重的股东们将一个恼人的问题抛给了这些公司:他们的业务发展是不是太依赖中国了?
答案因考虑的时间范围和所处行业会略有不同。首先当然要看投资者所说的时间范围:短期的境况比长期的前景要晦暗一些。还要看什么行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工业品公司目前日子不太好过,而消费品公司(尤其是知名国际品牌)的业务却是如日中天。一些分析师认为这种冰火两重天的遭遇证明中国的多年夙愿—转型为消费型经济体—已开始慢慢实现。
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Nicholas Lardy提醒说,“仅根据几个例子便形成推断有可能是靠不住的。”“中国是一个价值7万亿美元的经济体,其中2万亿美元为消费型经济。但是,城镇居民扣除税收和通胀后的实际收入增长9.8%,同期GDP增长8.1%。由于城市居民贡献了中国3/4的消费总支出,这个统计数据很有说服力。”
如果说消费型经济的增长比整体经济快2个百分点,那就可以说明苹果等消费品公司的业绩表现何以如此出色了。
很长时间以来,拥有10亿个潜在消费者的中国市场一直都是西方投资者和企业心目中的“圣杯”。大家争先恐后去开拓中国市场,一些公司的确表现出众。以苹果公司为例,2012年1季度,光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便高达79亿美元,同比增长2倍,占苹果全球总收入的20%。
同期,阿迪达斯的收入同比增长38%,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市场26%的收入增长(为同期欧洲市场的近4倍)。这家德国运动服装公司还宣布提高2012年利润目标,结果消息一出来,股价便狂升近9%。
与阿迪达斯的情况很相似,宝马1季度利润增加19%,达到29亿美元,原因是美国市场售价提高,中国市场收入增加。目前宝马、Minis和劳斯莱斯等汽车公司的最大市场都在中国。
对单一国家依赖性过高的公司容易在该国经济放缓时遇到麻烦。中国就出现了放缓迹象。比如:4月份,中国工业总产值仅增长9.2%,达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而3月时该数字接近12%。前4个月的建筑设备与生产设备增长20.2%,低于去年同期25.4%。房地产投资也开始回落,上月出口近乎零增长。今年1季度,有些国际工业品公司遭受重创,原因就是他们过分押宝在中国身上。
重型设备制造商卡特彼勒公司的业绩表现超出分析师预期,1季度收入为159亿美元,利润为16亿美元。尽管如此,该公司的股价却下挫,原因是中国市场销售额下降2.5亿美元,仅为3亿美元,逼得该公司不得不为他们在本地生产面向本地市场的重型设备寻找其他买家。由于中国市场需求疲软,瑞士工程公司ABB也交出了逊于预期的成绩单。联合技术公司设在中国的奥的斯电梯的销售收入也因为国内建筑行业的衰退而锐减9%。
短期看,中国的放缓毋庸置疑。据中国商务部称,该国的外商投资已连续5个月下滑。中国经济增长达到3年来的最低点,然而即便是8.1%的增速,也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很多分析师预测中国会出现所谓的“软着陆”,即经济增长呈现短期放缓之后,经济活动再现活跃。
纽约的Jefferies & Co投资公司机械设备分析师Stephen Volkmann表示,“新兴市场通常会经历几年的飞速发展期,然后放缓,然后再度加速……那里的产能增加非常大,看上去没人愿意放慢脚步。”
Stephen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公司就会面对产能过剩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会自我调整,因为1、2年内市场需求又会赶上来,过剩的产能将不再过剩。“我在中国的同事说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以实现消费品和投资品行业更均衡的发展。”
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不代表企业就会取得成功。1季度,福特公司的利润比去年同期几乎少一半,因为该公司在美国的出色业绩并未在海外重演。福特在在中国的收入减少,结果1季度公司在中国市场亏损950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还有3300万美元的利润。为实现收入翻番,福特在中国已斥资49亿美元。
“你若是新手,别指望一下子就能打入中国市场。”德勤IHS汽车咨询部的Michael Robinet说。宝马、戴姆勒、奥迪等公司都投入很多时间发展合作关系,包括建立分销商网络、树立品牌形象等。他补充道,“中国的消费者特别认德国汽车。”
如果中国经济能避免“硬着陆”,一些大牌公司可能根本察觉不到经济放缓的影响。例如,凭借其风靡全球的iPhone手机,苹果或许能在迅速增长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中大放异彩。根据分析公司Canalys的研究,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破10亿,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
再比如,星巴克也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过去7个季度以来,星巴克在中国每季度的增长都至少达到20%,是这家咖啡公司全球利润最厚的市场。如此态势,难怪星巴克正积极加速对中国市场的拓展。
这一切可能预示着中国正转型为一个更多依赖消费的经济体,这种新的经济结构可以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更加稳定的基础。很多分析师认为这一转型进程其实还没有真正开始。但是来自北大的经济学家黄一平称,中国经济目前的转型进程远比多数人想象的远。
“这些数据可能表明中国盼望已久的经济结构调整已然开始…有关中国的消费占GDP比重在下降的报告是言过其实,这在一定意义上要怪官方统计数字的误导。其实,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消费占比已经开始提高。”
这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及那些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公司而言是好事,只是中国的转型之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