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接·开放·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接·开放·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场学生技能成果展引来万千观众驻足观赏,他们近距离感受不断发展中的台州职业教育,褒奖之音绕梁不绝;一个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掀开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序幕,面对面交流如何更好地推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思考之问振聋发聩。2012年11月20日,在椒江市民广场举行的台州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成果展,于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召开的台州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两相辉映,共同梳理出了台州市中职教育近年来开放式发展的脉络。

向企业开放:校企融合推陈出新

在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干净整洁的核电专业实训车间里,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同学们坐在自己的实训座位上,专心地“摆弄”着手中的电路设备,浑然不觉身后走过了一批批参观嘉宾。对于核电电气学部核电电工、核电钳工和核电安保等不同专业的同学们来说,再大的阵仗也抵不过手中的一个细小零部件。“做好自己最应该做的事”,这不仅是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五公司)对未来员工的要求,也是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学生严谨专注精神的培育标准。

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三门核电项目的合作缘起于2009年,当时三门核电项目刚刚开始进入现场安装任务的实施阶段,而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也仅是该项目广纳贤才时被列入考虑范畴的其中一所学校。首批被聘9名员工的优秀表现让中核五公司认识到了属地员工的优越性,也让他们对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作出了全新评估。中核五公司找到谢卫民校长,阐述了定向培养人才的初步设想,时值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也在积极寻求学校突破性发展的新契机,双方一拍即合。

2010年8月,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中核五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合作协议”,确认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教学主体,实施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中核五公司则选派技术骨干、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起专业实训课教学的任务。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专业,共同招收学生,共同商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评价学生,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和校本教材……中核五公司从人才培养的源头就开始介入,企业的影响几乎覆盖了订单班学生三年职校学习生活的始终。无论是共建实训基地,还是联合开发实训项目,中核五公司都积极参与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来,为订单班学生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完整、逼真的职场环境。

两年时间弹指一挥,如今,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中核五公司的校企合作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正如中核五公司负责人所言:“校企合作,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办学,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也可以为企业新技术推广和改进提供服务。”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与抓手,台州市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如其朝气蓬勃的民营经济,充满了活力与闯劲,堪称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缩影。重视内涵建设、呈现开放姿态,台州市各中职学校正在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不同模式,积极改变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态。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与中核五公司的合作就是台州市中职学校诸多校企合作模式中涌现出来的个中典范。

合作模式多元化

借力发展,仙居县职业技术学校与合作企业每半年调整一次校企合作协议,订单培养既贴合学生需求,又迎合市场需要,与时俱进中彰显办学智慧;企业加盟,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与聚宝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创业教育+学生校园电子商务+网店经营”的运营模式;双元办学,黄岩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三年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阶段、六步法”实习模式;顶岗实践,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根据企业产品生产的周期性特点组织学生赴企业顶岗实践,聚焦职业素养培养……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背后,是台州市各中职学校创新育人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校企对接的良苦用心。

从订单培养到引企入校,从半工半读到顶岗实习,从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到自办企业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台州市各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领域的探索几乎囊括了时下最热门的校企合作模式。既有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又有与企业团体的合作,既有专业类合作也有文化类合作,良好的发展态势让台州市教育局局长林晓鸣喜不自禁。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林晓鸣局长话锋一转,指出:“目前各校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只有校企合作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推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深度合作渐入佳境

站在服务的角度,开展开放性的校企合作。发达的民营经济曾为台州市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烙上了“服务”烙印。学校主动到企业去,了解企业需求,帮助解决困难,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这是台州市各中职学校一以贯之的合作方式。所以当温岭市诸多鞋革类企业遭遇技工荒时,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主动服务当地主导产业,密切与行业商会合作以培养适用性技术人才;当春节前后各大宾馆酒店周期性人手吃紧时,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就组织烹饪、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到相关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当黄岩模具产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时,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利用与模具协会的合作背景,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与企业联手进行技术攻关……

尽管上述举措都很好地提高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但是锐意进取的台州职教人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提出要在改革创新中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共培、发展共享、合作共赢。由此,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出发点,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为目标,台州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不断向深层次发展。

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制定或变更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校企双方共同商定招生标准、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研发实训设备,安排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安排学生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参观实习……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让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环节,让学生提前介入企业文化,让学校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校、企、生”三赢。

模式创新时不我待

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聪明的台州职教人发现每一种校企合作模式都各有利弊,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探索出一种持续、有效、多赢的校企合作模式。“来料加工模式,学校需考量实训过程中产生的设备损耗;半工半读模式,学校要避免落入让企业变相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怪圈;引企入校模式,学校要慎重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等严肃问题;订单教育模式,学校要平衡企业招工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利益得失……”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谢卫民的分析道出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风险。为了寻找一种真正有利、长久的合作模式,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定期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机制与方式,在创新校企合作形式上的探索从未有丝毫懈怠。

研发一种产品、新办一个专业、振兴一方产业,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要做的是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自办企业,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以期拓宽办学途径。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从当地特色产业出发,决定研发三门微型石窗,并于2011年在校内成立三门蛇盘石窗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员工皆为学校师生,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生产过程既是学习过程,也是产品研发过程,产学研一体化不再是一句空话,学生技能水平也实现了突飞猛进。

“校、企、生‘三赢’是校企合作最坚实的基础,也是最强劲的动力。企业能获取优秀的技能人才,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学校能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增加社会效益,获得社会口碑;学生能提高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优质就业。”谢卫民校长坚信:自办企业的方式可以尝试,更值得尝试!

向行业开放:专业产业一荣俱荣

在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鞋革实训室里,鞋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同学们端坐于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规格设计的生产流水线前,认真做着手中的活计。据该专业老师介绍,同学们在做的是企业的来料加工产品,而该企业正是通过温岭市鞋革业商会与学校确立的合作关系。

积极为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师生的实习实训提供各种服务,组织实习期间学生的技能实训工作,与企业共建教学实习车间,协助添置生产流水线等装备,安排师生上岗实习和轮岗培训……温岭市鞋革业商会与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的合作已达十年之久,商会与学校之间就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社会培训等工作所达成的默契,已经愈来愈明显地渗透在鞋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各个环节中。与当地30余家制鞋企业确立合作关系,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国家级鞋设计大赛中摘金夺银,学生就业供不应求……一系列的成绩证明了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十年前那个“借船出海”的政策是何等正确而富有前瞻性!

借温岭市鞋革业商会之“船”,出中职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理念之海,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通过鞋革业商会的企业资源库,将企业技师借用到学校,让学校教师下到岗位;将学校办到企业,让企业办到学校;将教室设到车间,把成品推向市场;将企业领导请进校园,把技能人才推向企业。通过商会平台,企业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和工作环境优势都能为学校所用。反过来,学校也能根据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态势,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控制储备人才数量。

作为横架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温岭市鞋革业商会也为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做了大量工作,包括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经费保障,主动引导制鞋企业将工厂办进校园,重视校外实习管理,参与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等。持久而富有成效的合作,使得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的鞋设计与制造专业与温岭市制鞋产业之间建构起一种默契的联系,相辅相成!

“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就是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践行,也是对民生需求的满足,近年来台州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越来越大,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程度也进一步深化,组建起4个职业教育集团,开始聚拢优质职教资源,实现互惠共享。”台州市副市长叶海燕在台州市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作推进会上强调,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平台与机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服务,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添力。而与行业协会合作,无疑是启动中职学校专业建设高速发展引擎的重要举措。

与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的探索有异曲同工之妙,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黄岩模具行业协会的合作也是台州市中职学校积极探索与行业协会合作的成功典型之一。作为模具之乡,黄岩现有模具企业2200多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仅2011年的模具产值就多达115亿元,占全国模具总产值的十分之一。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主动对接模具协会,合作成立了中国模具高级人才培训基地,专门负责黄岩模具企业员工的培训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学校利用行业的先进设备和工艺,为专业课教师的知识更新提供条件与方向;创建校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服务行业企业发展;安排专业课教师深入模具企业,为中小型模具企业的转型升级、技术革新提供支持与帮助。

尽管看起来只是与模具协会建立起了“一对一”的合作关系,然而黄岩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却同时拥有了模具协会下属2000多家企业的资源、技术、渠道与人脉,这些优势资源都极大地提升了模具类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带动了专业的发展。而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育,也反过来推动着黄岩模具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有感于台州市中职学校与行业协会之间所保持的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浙江省教育厅鲍学军副厅长重申了行业协会在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每一个专业都要积极参与或牵头组建行业协会,同时争取专业教师在协会中有话语权。”鲍学军副厅长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加入到中职教育发展的大网络中来,形成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他呼吁中职学校要多做一些事情,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在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中先行一步,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真正实现专业发展与产业进步一荣俱荣。

向社会开放:继承传统 创新未来

神仙居里第一灯!

在失传了50多年之后,中国十佳艺人工艺美术大师李湘满重新抢救回这盏“千年唐灯”,使其重放异彩;在孤寂了25年之后,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再次承启这项民间手艺,使其后继有人。五年前,针刺无骨花灯走进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课堂,成为美术、旅游等多个专业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五年后,针刺无骨花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大舞台,问鼎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优秀技能作品一等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学,在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师生的努力下成绩斐然。

学校遍访仙居民间艺人,聘请仙居花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湘满、曾有作品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花灯制作艺人陈朝华等为辅导老师,他们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做讲座,充实学校的教学力量。不仅如此,在民间艺人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相继编写出版了四本专业教材,让原本脱胎于工艺美术和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有了更为专业的教学构成。通过将民间手工艺人请进校园和组织师生走出校门拜师学艺等方式,使得针刺无骨花灯工艺在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这片沃土上萌生了新的希望。

花灯小巧玲珑,通体无骨相连,针刺各式花纹,成品美轮美奂,就是这么一盏看似并不复杂的小灯,却要经过绘图、黏贴、烫纸、剪样、装订、凿花、拷贝、刺绣、竖灯、装饰等13道大工序、30多道小工序,每做一盏花灯都要耗费10天以上的时间。最初只在几个专业里搞试点,如今已有4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学校还从中遴选出60余名心灵手巧的学生组建起花灯工作室。

然而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张光琪却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学校每年都会选拔一部分学生接受针刺无骨花灯的学习,但真正能出师的每年也不过20余人,而制作一盏花灯少说也要花10天的工夫,人工成本非常大,所以我们现在正在探索如何将针刺无骨花灯这一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使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时剪时合,一幅幅现场创作的剪纸作品惟妙惟肖;古筝悠扬,一杯杯清香四溢的现冲茶沁人心脾;刀起形现,一个个水果雕花作品栩栩如生;针尖麦芒,一粒粒细小的谷物组成的图案活灵活现……在台州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成果展现场,几乎每一个学校的展位前都围满了前来感受中职学生风采的台州市民。而另一边,一台由各中职学校师生参演的文艺汇演也在热闹开演,载歌载舞的演出与现场制作的作品,相映成趣。

“没想到中职学校的学生那么能干!”“以前还真是小瞧他们了!”“有很多东西我们只有在小的时候才见过,没想到这些孩子竟然会做!”……在开放性的展示活动现场,台州市民对学生们交口称赞。

传承发扬,焕发非遗作品新风采

随着各地申遗步伐的加快,对于濒临失传的非遗作品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台州中职学校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表现出的责任与担当,不免让人心生钦佩。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于针刺无骨花灯的继承如此,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对于三门微型石窗的传承亦是如此。

源于唐朝,发展于宋朝,兴盛于明清,有东南沿海艺术石窗鼻祖之称的三门石窗在近现代以来却鲜有人问津,掌握这一手艺的老工匠更是凤毛麟角。“原本在三门当地还有很多石窗古迹被保留下来,但是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三门石窗几乎遭到了扫荡式的拆除,如果再不保护、传承、发扬三门石窗,这些看似平常的石窗就会很快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成为逝去的文明。”为了避免无法挽回的遗憾,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谢卫民毅然决定重拾三门微型石窗,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挽救一项传统工艺,带动一个成熟专业,提高一批学生的技能。如今,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被评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

从一个专门从事制作五谷杂粮手工画创作的技能培训基地起步,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五谷秀”是该校与针刺无骨花灯同样备受瞩目的传统手工艺项目。大批有志于手工、环保、创新的美术爱好者集中于“五谷秀”工作室,以五谷杂粮等各色植物种子为原料,通过黏贴手段,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来创作五谷画。在仙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手中,国画系列五谷画写意传神,浓淡相生,意境优雅;油画系列五谷画用色讲究,立体感强;装饰画系列五谷画简洁明快,生动传神。张光琪校长自豪地说:“五谷画朴素地再现了大自然的风采,也唤醒了人们内心一种重返大自然的愿望和感受,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创新发展,开启中职师生新思维

万向电钻、儿童安全门、多工步台钻、远程新型卷帘门、双向双用钳、干果剥壳机……在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展台前,各种创新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而这些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名字——戴震班技师(名师)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一系列创新作品在各类创新竞赛中屡获佳绩,更成功获得多项国家专利,这些成绩都佐证了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在创业创新教育领域所走过的辉煌征程。

鼓励师生大胆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与研究,走产学研同步发展之路,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成立技师(名师)工作室带动了师生的创业创新研究。戴震班技师(名师)工作室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鼓励师生走出校园,到企业生产一线、商品销售一线、产品展示一线去观察、学习,学校给师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民营经济发达、创新思维活跃,勇立潮头的台州人一直以敢想敢为而著称,台州市中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一直以来都走在浙江省前列。无论是三门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创业一条街,还是椒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创业创新团队,抑或是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技师工作室,尽管各校所采取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殊途同归,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鲍学军:办阳光的中职教育

让中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脸上都充满阳光,这就是台州市中职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最大成就!这说明我们的中职教育已经走出了过去那种“低着头、拉着脸”办教育的困境,师生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他们阳光的笑脸中,我们发现了中职教育的精彩,看到了中职教育的希望,找到了中职教育发展的路子,相信中职教育在培养人才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两个维度上,大有可为。通过两个活动,我们看到了台州市中职教育的开放与进取,办学条件大为改善,基础能力大大提高,这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中职教育。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台州市的中职教育已经走到了经济发展的前面,走到了教育改革的前面,师生自信大幅提升,社会口碑大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