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临产孕妇产前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临产孕妇产前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变化情况。预防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后大出血而导致的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DIC;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分析;临床意义

凝血功能是判断机体止血与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术前筛查凝血性疾病的重要指标、是目前临床用于诊断与观察血栓形成、抗凝治疗疗效的常用检测方法。而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中的某些成分出现了一些异常变化,特别是妊娠晚期,体内凝血成分和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出现明显改变,并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后大出血,极易诱发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为了解临产孕妇血液的凝血状态,预防急性DIC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并探讨其在临产孕妇产前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将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2010年1月-2010年1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的临产孕妇,其中无合并症及肝炎病史,且为使用任何药物的200例临产孕妇,年龄20-39岁,健康对照组为同一年来自体检科体检的合格女性,其中无出血性疾病、肝病史及未使用任何药物的40例女性,年龄在19-38岁。

1.2仪器与试剂仪器使用德国BE-CP-X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与质控品均为武汉赛力斯公司产品。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质控品随检测标本一同测定。

1.3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分别抽取受检肘静脉血2.0mL加入含有109mmoI/L枸橼酸钠按1:9比例混合并颠倒混匀,3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浆(无溶血、脂血及黄疸)待检,各凝血指标均在2h内检测完毕,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

1.4统计学处理全部结果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显著性分析采用t检验。

2结果

上表显示临产孕妇产前凝血四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凝血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特别在妇产科产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尤为重要,其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PT反应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PT缩短是DIC早期高凝状态。APTT能反映血浆凝血因子Ⅶ、Ⅸ、Ⅺ、Ⅻ水平,是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TT主要反映血液中是否含有肝素类抗凝物质(1);FIB是人体内含量最高和分子量最大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含量与凝血酶活性有关(2),是参与止血、血栓形成的主要物质,因此,血浆FIB浓度升高有利于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是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指标。妊娠期间,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加之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特别是临产孕妇凝血功能的变化。PT明显缩短,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倾向,APTT明显缩短可能与她反映的凝血因子增加有关。TT明显缩短可能与纤溶活动有关。孕妇体内的FIB的合成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多,同时纤溶酶原含量增加,但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下降而其抑制物水平升高,胎盘绒毛合成体细胞分泌的胎盘蛋白的水平增高,抑制了纤溶酶的活性,使其体内纤溶活力相对减弱,从而使FIB降解减少,FIB含量相对增高,导致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3)。这种状态有利于防止分娩时过多出血,并为产后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这种高凝状态一旦被羊水栓塞、妊高症、胎盘早剥、大出血等病因诱导也容易发展成DIC。

总之通过实验结果表明PT、APTT、TT的缩短及FIB升高表明临产孕妇处于高凝血状态。PT、APTT的缩短与孕期凝血因子的浓度增加有关,同时FIB含量升高,可使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增强,增强止血功能,这在正常分娩的过程中及分娩后有效止血中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由此可见临产孕妇产前凝血功能异常,侧提示出血或血栓的形成,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终止由凝血功能失衡导致的不良后果。所以临产孕妇产前检测凝血指标并动态观察,能较全面、完整地反映孕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凝血功能情况,对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阻止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6-91.

[2]孙彦.孕产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实用医技杂志,2005,6(6):1573-1574.

[3]柳益群.妊娠中晚期凝血功能变化分析.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2007,18(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