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导读:当前城镇化面临着自然环境承载力有限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双重约束,因而若引起城市和城镇中的突发公共事件,将会严重地影响城市安全。为此,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就成为区域城市管理中的重中之中。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中,各地政府一是要探索城市环境保护和区域补偿制度,二是要建立城市合作应对协调的组织框架、发展基金、诉求表达、监督约束和仲裁机制,三是要实施重点领域试点。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4.02.001

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在未来近20年中,我国将有9亿左右的人口在城市和城镇生活。但是,当前城镇化面临着自然环境承载力有限和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双重约束,因而若引起城市和城镇中的突发公共事件,将会严重地影响城市安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为此,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就成为区域城市管理中的重中之中。

如何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在这方面上海有许多经验可以总结。比如,在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上海与江苏、浙江等许多城市都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非常值得借鉴。其经验可以归纳成三条:一是长三角的各城市积极筹建以安全世博为主题的组织和规划机构,开展了以安全世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共同建设现代化区域的安全交通网络,全面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形成了长三角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的工作雏形。(但可惜的是上海世博会后,城市合作应对协调工作的组织机构解散了,长效机制没有坚持下来。)二是长三角各城市积极建立了环境质量区域联动机制。比如,对上海世博园区为核心的半径300公里区域,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空气质量。三是苏浙沪积极建立世博安保警务联勤指挥机制,探索了“长三角”地区警务一体运作机制。

世博经验也告诉我们,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首先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世博区域中,许多城市都形成了政府联盟,这为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和属地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次,城市合作的应对协调机制,要与城市的应急管理体系相结合,要与城市应急预案相结合,要与城市的实情相结合。要在城市的社区、农村、学校、医院、企事业等基层单位,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提高群众参与应急管理能力和自救能力,为提高国家和全社会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效率、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打下坚实基础。

由上可见,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的目标建立,要按照城市应急管理中长期规划的要求,在城市公共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建立协调工作平台,建立健全城市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完善和提升城市综合减灾体系,提高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和协调能力。

就目前我国的城市现状而言,必须要深入理清城市合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点,一般来讲,主要是指公共卫生方面和社会安全方面。因此,公共卫生方面的重点是要建立区域公共卫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区域公共卫生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大流行,二是重大动物疫情。社会安全方面的重点是要建立区域社会安全事件类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区域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分为四大类:一是金融突发事件,二是大规模,三是影响市场稳定的突发事件,四是恐怖袭击事件。

围绕建立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应该重点开展以下建设任务。一是完善城市对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市联盟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比如在长三角区域,就应该建立地级市、县级市和区县、街道乡镇的城市安全应急管理组织网络。二是加大城市对区域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体系建设。比如可以组织长三角城市和省市的委办专业部门,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的宏观和微观管理,建立城市安全评估体系。三是提高城市对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监测能力建设。比如,对城市的社会性突发事件、重点传染病、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物、水源污染等灾害事故监测系统进行网络监测,组织专家建立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灾害评估系统,研究建立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指数、等级标准以及综合预警指标体系等。四是增强城市抵御突发公共事件的抗风险能力建设。比如,加强长三角城市抵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程设施建设。重点在信息化建设上,要实现城市区域间通信线路的畅通。特别是实施跨省市的通信线路的畅通,建立跨省市的“四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平台。五是提升社会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协调能力建设,加强在非常态条件下妥善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立包括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机动指挥所在内的应对社会突发安全事件灾害紧急处置指挥基本配系,形成快速有效的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和完善互联、共享的应对社会突发安全事件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社会突发安全事件预防、救援等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手段。

在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中,各地政府一是要探索城市环境保护和区域补偿制度。城市合作应对协调机制,不仅体现城市发展的共同利益,还要关注共同管治。各城市要建立生态环境联合保护制度。比如,在长三角区域,要做好黄浦江源头地区、太湖流域以及杭州湾的环境保护,共同推进海洋开发。根据各地生态、资源禀赋,统一规划各类主体功能区域,探索差别化的区域生态、资源利用政策,建立生态、资源补偿机制。二是要建立城市合作应对协调的组织框架、发展基金、诉求表达、监督约束和仲裁机制。比如,建立长三角城市合作应对协调的组织框架,建立长三角城市合作应对协调的发展基金,建立城市合作应对协调的咨询委员会以形成多方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城市合作应对协调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建立城市合作应对协调的仲裁机制。三是要实施重点领域试点。要在物价、工商、质监、环保、卫生、食监、药监、公安、三防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应用系统基础上,建立稳定通畅的突发共公事件应急处置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城市的各领域信息互通共享、联合监管。四是建立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的重点处置的沟通机制。建立定期举行城市环境保护合作联席会议,联合制定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计划,加强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方面的统一立法,加强在生态规划、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探讨和试点开展城市循环经济合作的领域、途径、方式和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