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疯子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在疯人院的花园里遇到了一个青年,脸容苍白而秀丽,可又充满诧异的神色。
我坐在长凳上他的身边,我开口道:"你为什么在这儿?"
他惊讶地瞧着我,然后说道:"这是个不礼貌的问题,不过我还是要回答你。我的父亲要我成为同他一模一样的人,我叔父也指望我同他一个模样。我的母亲但愿我活像她那大名鼎鼎的父亲。我的姐姐以为她那航海的丈夫是个十全十美的榜样,要我亦步亦趋地学他。我的哥哥认为我应该像他一样当个运动员。
"我的老师们亦然如此,要我成为哲学博士、音乐大师和逻辑学家。他们也都是坚决的,每个人都只要我成为他的尊容在镜子里的反映。
"所以我就到这个地方来了。我觉得这疯人院倒比较神志清醒。至少,我可以成为我自己。"
于是那青年突然向我转过脸来,问道:"可是请你告诉我,难道你也是被教育和善意的忠告赶到疯人院来的吗?"
我回答道:"不,我是个访问者。"
那青年便说:"噢,有的人就住在墙壁那一边的疯人院里,原来你就是其中之一啊。"
(选自《纪伯伦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吴岩译,有改动)
【简评】
教育和善意的忠告可以逼人成为疯子。为什么?
在我们的人生经验里,自出了娘胎,就开始接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善意的教育和忠告:要成为好孩子,要做个好学生,要进入一流大学,要成名成家,要飞黄腾达……成为各种各样别人想要你成为的人,我们习以为常。人活着,难道不是要这样子走正道吗?
寓言里的这个青年却不一样,他不想成为别人要他成为的那种人,他不想大名鼎鼎,不想十全十美,不想做运动员,也不想是哲学博士、音乐大师,不想成为别人的尊容在自己镜子里的反映,他想成为有个性的、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于是,他选择了疯人院。在这里,没有不绝于耳的教育之言或善意忠告,他反而头脑清醒,可以想自己要想的问题,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个青年被逼得只有到疯人院才能寻到清静,这世界显然是不正常的;如这不正常的世界被多数人视为正常,这多数人显然是有问题的。遗憾的是这多数人却不自知,他们继续用这样或那样的忠告教育着子孙后代,复制一代又一代没有个性没有创见的庸人。
纪伯伦的这篇寓言,还妙在他用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暗喻了每个人的青年时期:独立不羁,血气方刚,敢向一切约定俗成的社会成规和一切不人道的社会教化质疑。这种精神,其实正是人类社会改革和进步的源头活水。然而第一个说"不"字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进了疯人院的青年,和鲁迅笔下那个被家人拘禁在房中不得外出的"狂人",何其相似。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文学家,异曲同工,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表明了他们对人类社会的共识。什么时候,到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那才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