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中国寓言史看《淮南子》寓言的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中国古代寓言发展史上,《淮南子》不仅继承先秦寓言的艺术特质,而且在题材来源、体制结构和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诸方面都有发展与创新,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寓言史;《淮南子》;寓言特色
在我国浩瀚如海的文化典籍中,保存着大量的寓言故事。中国是世界三大寓言发源地之一,诞生于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寓言便是这汤汤长河中一朵绚烂的浪花。它们像一颗颗珍珠,散见在各代文史著作中,而寓言故事中深隽的哲理和宝贵的经验,如同薄荷草散发出的淡淡清恬,绵延千年,意蕴无穷。世易时移,这些古老的寓言代代相传,给予人们新的启迪历久弥新。
一、对前代寓言的继承
我国早期的文论,推崇文章表达“委婉含蓄”,而这也适应了先秦大变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表达需求,在此条件下,先秦寓言应运而生。相对于平铺直叙的生硬表达,先秦诸子为了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性,提高游说的安全性,他们选择了形式更为活泼有趣的寓言故事作为思想情感的表达方式。一方面增强了学说的论辩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较高的保险性,这便使寓言由偶一为之发展到自觉的大量运用,因此形成了中国寓言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先秦寓言中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世界寓言史上都是罕见的,而这也为以后各代寓言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紧随其后的两汉寓言。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将诸多典籍付诸一炬,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巨大的雾霾始终笼罩着文化园地,文人的文学创作在现实的压抑下很难有所创新,“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一去不复返,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寓言的发展,因此两汉时代的理论著作多沿袭先秦,很少有独创性。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两汉寓言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多沿袭先秦的寓言,尤其在题材方面,如汉代的寓言专著《说苑》《新序》在题材和体制上都沿袭先秦的《韩非子》和《吕氏春秋》,《淮南子》寓言是两汉寓言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作品尤为明显地体现出两汉寓言的特点。
1、对《庄子》寓言风格的借鉴
在先秦寓言中,成就较为突出的有《韩非》和《庄子》,以《韩非子》寓言为代表的一类寓言故事将思想和理论根植于现实的土壤,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锋展现了活现的世态,其作品尖锐的批判性和战斗性,表现出现实主义风格;而以《庄子》寓言为代表的,则多通过夸张怪诞的手法,奇幻迷离的境界和恣肆的文风来阐释哲理思想,表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
庄子特别擅长借用另外的故事来说理,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寓言中,多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主人公多为下层人物,寓言中大量运用拟人手法,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词汇富丽,具有恣肆的浪漫主义风格。《淮南子》寓言站在现实的土壤中,但是和大多数两汉的文学一样,失去高度的战斗性,而在部分程度上继承了《庄子》寓言这种夸张、宏大、广泛又充满想象力的浪漫主义色彩。
2、对《韩非》寓言的继承
在对《庄子》寓言借鉴的基础上,《淮南子》寓言的作者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淮南子》对韩非子现实主义和庄子浪漫主义取舍采纳,形成自己独特的朴素的浪漫主义手法。无论是治国用兵还是修身处世,《淮南子》寓言立足现实,但弱化韩非子寓言尖锐的战斗性和批判性,较多的采用了庄子浪漫主义的手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美好愿望,同时又不乏寓言所必需的深刻性、反思性;但不同于庄子的细节描写和无人物塑造,作者浪漫主义的写法仍以现实为基础的,以国家、民生为中心,围绕多个主题,组织情节,表达自己的思想主张。
二、寓言故事的整体特色
1、巧妙的表现形式
《淮南子》寓言从前代古籍中汲取吸收了大量故事,全书以历史寓言和民间寓言故事为主,有少量的神话寓言故事,其大多出自先秦典籍,有直接引用故事,然后赋予明确的说理论证寓意,使之为作者所用;有的稍加改动,使之更符合论述说理的主题思想。如出自《吕氏春秋》的故事,城濮之战中晋文公用咎犯之谋而先赏雍季,《淮南子》对原文措辞稍加改动,对“或无功而先赏,或有功而后赏”的思想进行了恰当的正反论证,传达出深隽的哲理意义,便有了“先赏雍季”的故事。
同样是寓言篇,作选择材料也不尽相同,在哲理思想深奥,寓意不易领悟的《道应》中,作者首先讲故事,或是人物对话、或是记叙简单情节,最后再引用老子名言来对寓言故事进行概括总结;而在思想哲理相对浅显,易于理解的《人间》中,作者首先提出论点,然后再用寓言论证,或正面描述,或反面烘托,有的则正反结合,来证明哲理。深奥难懂的先演绎后归纳,浅显易懂的先归纳后演绎,张弛有度。由此可见,作者在寓言的设置方面的精巧用心。
2、丰富的题材来源
除了巧妙恰切的形式,《淮南子》寓言的题材来源也较广泛。相对于外国寓言多采用民间动物故事,中国古代寓言的题材来源则要广泛的多,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下,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丰富悠久的历史故事都是寓言发展成长的沃土。此外中国古代寓言还广泛的借鉴其它题材,如神话传说、鬼怪故事、笑话等来充实作品,如《韩非子》寓言中大量改编援引历史故事,成为传颂不衰的历史寓言。《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和斥燕”,则来自志怪的民间故事集《齐谐》。
《淮南子》寓言正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寓言,尤其是先秦寓言的这一特色,同西方以动物寓言为主的素材不同,其寓言多以人物为主,以历史故事作为素材。《淮南子》全书140余则寓言,仅有“狡狐搏雉”(《人间》)等为数不多的是动物寓言,其余寓言都是人物故事。如“女娲补天”(《览冥》)、“黄龙负舟”(《精神训)等一类的神话寓言中,故事的主角都是人物。作者往往一两笔,就画龙点睛的刻画出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准确的描绘人物的鲜明形象,凸显了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也极大地增强了寓言的深刻性和论辩性。
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故事都是《淮南子》寓言的题材来源,如沿袭了《韩非子》寓言群“说林”之名的《说林》,以及与之类似的《说山》中,部分寓言既没有情节,也没有人物,但是依然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思想,《淮南子・说山》中“一目之网”的寓言简明的告诫读者,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发挥作用,脱离整体的局部是没有意义的。诸如此类,作者巧妙地采取各类不同的独特形象,运用生动的笔触,用妙趣的故事来间接地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去掌握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深入思索、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前进。
中国古代寓言是我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还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题材来源,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更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寓言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语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有大量的成语、格言是出自古代寓言,“化干戈为玉帛”、“塞翁失马”等成语格言,精警凝练、含义深远,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使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古代汉语中的精华。
【参考文献】
[1]刘康德.淮南子直解[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康德.淮南子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3]陈静.淮南子译注[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4]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86.
[5]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赵志成.论我国古代寓言的产生及其发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