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甬优8号单产13 182 kg/hm2精确栽培技术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甬优8号单产13 182 kg/hm2精确栽培技术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研究甬优8号单产13 182 kg/hm2精确栽培技术,分析指出该技术下甬优8号的群体动态为:群体茎蘖高峰苗,个体健壮;叶面积增长前快中稳,后期衰减慢;干物质积累呈前慢中快后慢趋势,经济系数高;穗形大,群体颖花量多;有效、高效叶面积比例大。

关键词甬优8号;杂交粳稻;精确栽培;超高产

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075-02

杂交水稻自推广之日起,其增产效果得到人们的公认,但如何使杂交水稻年际之间稳定实现超高产(12 000 kg/hm2以上)至今仍是一个谜,究其原因是种植者对杂交水稻的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探索得不清,超高产的途径也不太明确,因而年际之间产量变幅大。2010年从昆山引进“三系”杂交粳稻甬优8号示范种植8.2 hm2,均获得单产近12 000 kg/hm2,其中建阳镇金桥村1 006.67 m2高产田,实收单产13 182 kg/hm2,为今后县境内900个科技示范户中的种田大户搭配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里下河地区建湖县境内建阳镇金桥村进行,年均日照2 228.4 h,年均温度14.3 ℃,年降水量常年1 012.1 mm,前茬小麦产量6 742.5 kg/hm2。土壤有机质含量2.33%,全氮0.146%,碱解氮112.0 mg/kg,速效磷7.6 mg/kg,速效钾87.4 mg/kg,pH值7.3。

1.2供试材料

由昆山引进“三系”杂交粳稻甬优8号,属早熟晚粳,当地种植,全生育期180~190 d。

1.3栽培概况

试验采用肥床旱育稀植方式育秧,5月4日播种,6月18日移栽,行株距为30.0 cm×16.4 cm,栽植20.36万穴/hm2,单本栽插,平均每株带蘖2.3~2.8个。总施氮量300 kg/hm2,其中,基肥∶蘖肥∶穗肥=4∶2∶4,穗肥于倒四、二叶期分2次施用;N∶P2O5∶K2O=1.0∶0.3∶0.4,另加硅肥150 kg/hm2,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施下,移栽至有效分蘖阶段,田面保持浅水层;在群体达到80%穗数苗时自然断水搁田;搁田至土壤沉实,人能在田间走动不陷脚为止,田内丰产沟无水后1~2 d复水,周而复始,直至成熟前1~2周,病虫草防治同大田生产。前茬离田后,采用大拖拉机旋耕15 cm左右,将施在麦茬上肥料均匀拌和在土壤中,使土肥相融。

1.4观察记载

移栽后定点观察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重,成熟时测定产量。

2结果与分析

2.1群体动态

为了夺取高产,高产田栽培的主攻方向是建立一个光效高、功能期长的高产群体,充分发挥甬优8号的产量潜力。实践表明,2010年高产田群体基本达到早发、中稳、后不衰的长势长相目标。

2.1.1群体茎蘖高峰苗低,个体健壮。2010年甬优8号高产田茎蘖消长的主要特点是早发、稳长、够苗早。从图1可知,栽后16 d,主茎叶龄10叶时,总茎蘖数198.3万个/hm2,达到预期穗数的苗数92%,即开始放水软蹲,开沟搁田。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0叶位达到预期穗数217.5万穗/hm2,此时分蘖仍在缓慢上升。栽后35 d,总茎蘖数达295.2万个/hm2,达最高茎蘖数,每穴14.5个茎蘖,其中3叶以上大分蘖达60%左右。幼穗分化后,总茎蘖数不断下降。茎蘖消长曲线的顶峰平缓,未出现大起大落。340万个/hm2以上总茎蘖数持续近40 d,保证中期稳长,为足穗奠定基础。

2.1.2叶面积增长前快中稳,后期衰减慢。合理的叶面积动态是建成高产群体夺取高产的重要因素,高产田的叶面积动态是前期增长快,高峰期限长,后期衰减慢。从图2可知,栽后35 d分蘖高峰期叶面积指数为3.830,幼穗分化期6.022,孕穗期8.410,抽穗期8.130,以后的叶面积平稳下降,叶面积指数6.0以上期限持续60 d以上,乳熟期和黄熟期茎生叶片仍保持5~6张,叶面积指数达6.0以上,成熟时单茎绿叶数2.5~3.0张,叶面积指数3.0。

2.1.3干物质积累呈前慢中快后慢趋势,经济系数高。水稻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一动态过程。抽穗前光合产物主要作为器官建成的结构物质,形成根、茎、叶、蘖,只有一小部分贮藏于叶、茎、鞘器官内,抽穗后运转到籽粒中。抽穗后光合产物流向穗部,用于籽粒的灌浆结实,形成产量。2010年高产田干物质积累实践表明,在当年的温、光条件下,整个大田生育期间干物质积累日增重144 kg/hm2,呈现拔节前日增重134.5 kg/hm2,拔节至抽穗日增重179.2 kg/hm2,抽穗至成熟日增重123.97 kg/hm2的前慢中快后慢的积累趋势(表1),为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系数0.593 7。

2.1.4穗形大,群体颖花量多。2010年甬优8号高产田由于各生育阶段的茎蘖、叶面积动态、干物质积累三大群体均处在一个最佳状态下,结果产生大穗和群体颖花量多,随机统计甬优8号155个穗,其中150粒以上占84.51%,每穗200粒以上占61.93%(表2)。总颖花量55 204.95万朵/hm2,比百亩片高5 385.15万朵/hm2,增幅10.8%,实收产量增幅13.9%(表3)。

2.1.5有效、高效叶面积比例大。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为8.13,由有效茎蘖茎生叶组成的有效叶面积指数7.687,占抽穗期叶面积94.6%。由茎生叶顶三叶组成的高效叶面积指数5.98,占抽穗期叶面积73.6%,高效叶面积处于受光条件最好的群体上层,生理年龄轻,光合作用功能强,是水稻灌浆结实期间的主要功能叶,所占比例越大,籽粒灌浆越饱满。

2.2栽培技术

高产田的各项技术措施,都是围绕提高光合效益,提高作物产量进行的。在栽培技术上除抓好肥床旱育培育壮秧,合理配置行株距,确定群体起点,统防统治病虫草外,关键是如何肥水运筹得当,进行有效促控,拿足适宜穗数、攻大穗,增加穗粒数,将群体各项指标调节到最适数量范畴,促进群体健壮生长。

2.2.1早发、中稳、后不衰。生产实践表明,高产田能否中期稳长是超高产栽培成败的关键。为了达到早发又确保中期稳长,甬优8号高产田在栽培上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利用肥床旱育秧苗,移栽大田后叶蘖生长超同伸的优势促进早发[1]。二是6月中旬移栽时平均温度24.0 ℃以上,浅栽、化肥基施、分蘖肥早施、浅水勤灌,环境优势促进早发,使得栽后16 d就达到预期穗数苗92%。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末,基蘖肥肥效已慢慢减退,其中速效养分经过4~5张叶片生长,只有少量肥效仍在缓慢释放,供中期稳长所用[2]。栽后30 d,总茎蘖291.15万个/hm2,从而保证中期稳长。茎蘖消长的曲线平稳,总茎蘖数285万个/hm2以上持续15 d。在叶龄余数为3.5、1.2~2.0叶时分别追施穗肥,这种促保结合的穗肥施用,提高了总颖花量,总颖花量为55 204.95万朵/hm2。抽穗时,每个茎秆均有6~7张绿叶,叶面积指数8.13,对提高光合效益极为有益。

2.2.2科学安排抽穗期。根据甬优8号生育特点,结合里下河地区麦茬稻光热资源条件,选择当地光热资源最佳时段8月下旬至9月上旬供其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这样叶面积高峰期正处在里下河稻区光热资源丰富的季节,光能利用率高,干物重达22 203.00 kg/hm2。由于栽培上合理利用甬优8号前中期干物质积累优势,至抽穗期干物重达12 781.5 kg/hm2,保证每朵颖花有较丰富的贮藏物质,结实率达88.5%。播种时日平均温度17.0 ℃时,常年为5月4―5日,移栽期6月18日,抽穗期9月5日。

2.2.3后期管理,养根保叶防早衰。据试验,成熟时茎杆仍有2~3张绿叶的比只有1张绿叶的千粒重高1~2 g。后期绿叶面积的多少,除和防病治虫工作好坏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下根部的健壮与否。为增强高产田后期根系活力和延长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的能力,高产田除注意病虫统防统治外,一是在肥料运筹上,增大第2次穗肥用量,而且施用肥效长达60 d左右的尿素,保证在肥效释放结束时成熟[3]。二是结合防病治虫,根外喷施含有促进光合作用的宝肽肥料调理剂、春泉、活力素等生化制剂,调节提高光能利用率。三是根据甬优8号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灌浆期长和黏土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特点,采用扬花期间灌浅水,灌浆期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达到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秆青籽黄[4]。收割前7~10 d断水,收获时田间湿润,这样既保证根系经常处于代谢的旺盛环境,又可满足稻株生长发育对水的需要。

3结论与讨论

3.1群体颖花量多是前提

群体颖花量与产量呈直线正相关的观点已成共识,如何达到甬优8号较为适宜的总颖花量(5.25万朵/hm2以上),在栽培上只要秧苗前期早发,中期稳长,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1.5~1.0叶位达到穗数苗,保证足穗和后期攻大穗,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目标颖花量,关键是在当地温光条件(下转第79页)

(上接第76页)

下,如何应用现有生化制剂提高结实率,保证结实率稳定在90%左右,就可提高超高产安全系数。

3.2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是关键

甬优8号要能稳定实现超高产(12 t/hm2以上),必须采取精确定量栽培。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甬优8号超高产对栽培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每项栽培技术措施都必须是最佳(精确定量)的方案,过与不及均不能或难以实现超高产[5-6]。二是甬优8号生长前、中、后期均环环相扣,要求每个生育阶段的栽培措施要落实到位,与其生长发育需要相配套。三是因地、因栽培方式合理制定超高产栽培系统适用的指标与技术规范。四是根据种植者的具体情况,机动灵活地调节相关措施,促进水稻向超高产方向生长发育。

4参考文献

[1] 陈群,谢正荣,沈小妹,等.“甬优8号”机械直播稻高产栽培实践与技术[J].耕作与栽培,2007(5):33-34.

[2] 翟超群,顾理华,谢正荣,等.“甬优8号”机械精量直播的高产群体特征分析[J].耕作与栽培,2008(2):25,27.

[3] 周华成,马荣荣,王晓燕,等.优质高产杂交晚粳“甬优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0(2):36-37.

[4] 沈国柱.超级稻“甬优8号”示范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9(4):79.

[5] 丁海明,孙越信.超级稻“甬优8号”连片示范获高产[J].上海农业科技,2009(3):35.

[6] 肖跃成,吴爱国,王宝金,等.甬优8号产量850 kg/667 m2以上的超高产特性及配套技术的探讨[J].中国稻米,201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