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拖乌山 汉彝走廊边缘的神秘领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拖乌山 汉彝走廊边缘的神秘领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个彝族聚居的神秘区域,隐藏着从成都到云南途中罕见的高山湖泊、高山草甸、高山湿地“三高”美景;一本传世的藏家谱系记录,揭开了拖乌山彝寨背后无人知晓的数百年巨变史诗。

在石棉县境内的拖乌山上,原始森林群落密布,传说中的孟获城演绎着千年传奇。这里独特的山岳地貌和彝寨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如今,在雅安“南大门”的群山峰峦之中,穿越拖乌山的雅泸高速公路双螺旋洞设计,又将把一个新的世界公路工程创意变成现实……

“神秘领地”多美景

国道108线,接连绕出一个个“之”字弯。记者从石棉出发行车大约一个小时后,就来到了彝族人聚居的地区拖乌山。再过去,就是凉山州冕宁县的地界了。记者在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的一处路口下车,徒步而行,朝着当地一处高山湖泊“月亮湖”的方向进发。大山在脚下连绵起伏,山间醉人的红叶透露出一片片瑰丽的色彩。数十分钟后,眼前豁然开朗――很难想象,这高山里面竟藏着清澈见底的海子和千亩草甸!

“在上半年花开的时候,那才漂亮哩!”一位彝族村民说。他说,月亮湖边的野生大叶报春花全部开起来的时候,那毛茸茸的肥厚叶片中间,伸出一枝枝花茎来,将一朵朵娇艳的红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在月亮湖的周围,透出油油绿意的青山,夺人目光,一阵微风吹来的时候,月亮湖水泛起层层的涟漪,景致十分迷人。

实际上,在整个拖乌山区,这样的高山湖泊众多。比如栗子坪省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海景区,就有大大小小连在一起的海子5个,它们被当地人称为“五连海”,这里也是雅安境内高山海子最为集中的地区。

一条林区的碎石公路从密林中间穿越而过,两旁的彝族人家房屋不时地从远处映入眼帘。山间的流水淙淙作响。越往风景优美的公益海深处走去,原始味儿就越发浓厚。

温泉、飞瀑、雪山、森林,羊群、马匹、彝寨、大片颜色鲜艳的荞子花……这些拖乌山的“特殊符号”,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在不同的季节,吸引着一个个过路游客在此驻足停留。“高山湖泊连同高山草甸、高山湿地,加上颓垣几处、牧民几家……在四川到云南沿途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带,拖乌山这个被专家学者称为‘民族走廊’的地带,非常罕见地集‘三高’美景于一身!”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一位著名的摄影师告诉记者。

他说,在拖乌山区,那里春季绿草茵茵,夏天山花烂漫,秋来满山红叶,冬至素裹银装。在一块块土地上,人们千百年来一直在静谧的大山里生息繁衍,这里同时也是野生动、植物们生活的“乐园”。

据了解,仅以野生的报春花来说,整个四川的50余种野生报春花品种,石棉县就发现了30多种。而在原生态的拖乌山区,更是保存了其中不少的野生珍稀品种。许多野生植物,千万年来也一直在拖乌山生长着。据当地村民介绍,在拖乌山上,每年秋天,路上经常能看到野鸡、小熊猫、猴子等大摇大摆走过的身影,珍稀植物如红豆杉、原生高山杜鹃等也是这里随处可见的“特产”。

汉彝走廊多传奇

在栗子坪彝族乡孟获村,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传说,显然在当地人们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然而在孟获城时,记者发现那里其实已经看不到城了,这个充满了历史之谜的地方只剩下一片高山草甸。到了秋冬季节,经霜的草甸呈现出一片金澄澄的颜色,在周围青山的包裹中,十分抢眼。在相隔不远的山脚处,还有非常难得一见的红石滩。

据当地老百姓传说,那些石头是诸葛亮南征打仗的时候被血染红的。而实际上,那是石头上长了一层红色地衣类微生植物(这种微生植物需要非常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生长)的原因所致。这里除了生物的多样性,独特的人文和社会风情也一直笼罩着非常神秘的色彩――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很少有人真正进入到大山的腹心地带。

在冕宁县地界的彝海(原名“鱼海子”),是整个拖乌山区最大的高山湖泊(彝语叫“乌勒苏泊”),它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蓝宝石镶嵌在海拔2000多米的羊坪山上。“1935年5月22日,和小叶丹在彝海结盟后,彝族毕摩沙马马海和他的堂兄沙马尔各带领红军抄近路,翻越孟获城、拖乌山,从马鞍山垭口直逼安顺场,顺利通过了这里,并经擦罗、马鞍山垭口抵达安顺场,最后红军完成了胜利强渡大渡河的千古传奇……”石棉县的一位从事党史研究的人士说。

据介绍说,事实上,当年红军穿越彝区最为艰难的地段,主要包括拖乌山在内的这段“彝汉走廊”的边缘地带。解放后,拖乌山地区从凉山划出来,加上汉源、越西等地划出来的一部分土地,就组成了石棉县。如今,沙马马海当初带领红军行军的道路虽然已经湮没在了群山峻岭之中,但红军在当地留下的精彩故事,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在时间更为久远的清代末期和民国时期,一些外国人以及国内的不少专家,也曾先后多次来到拖乌山地区活动或作社会调查,并且向外界讲述了当地族群的神秘、奇特生活和故事。

而除了这些传奇外,在拖乌山的一个个地名当中,还包含了许多至今让当地人都弄不清楚的“谜团”……

“拖乌”地名之谜

“拖乌山中的‘拖乌’,在彝语中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人知道不?”在采访中,记者向许多彝族老人请教。“不晓得……”对于提问,当地的老人们和懂得不少知识的人都称“弄不清楚”。“如今,在石棉不少地方,都还有不少‘堡子’地名。比如利济堡、广元堡、堆金堡等等……在过去,只有藏族人居住的村落才称为堡子,而夷人(彝族)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寨子’。”石棉县的一位尔苏藏族老人告诉记者。

原来,“拖乌”这个地名最初并不是从彝语而来。相反,在这片彝族人长期居住的地区,是从一个西番(藏族人的一支,即现在的尔苏藏族人)喇嘛而得名。据专家研究发现,拖乌之所以能查到与现代西番人的关系,是由于宗教的原因。“凉山州冕宁县有名的王姓大鼓和尚(即本教喇嘛)世家,有二十四代大鼓和尚的谱系表,第一代叫拖乌于喜降措,拖乌这个地名的称呼,就是由此而来。”

据介绍称,在明代以前,凉山西番的支系包括尔苏、多须、尼汝等,其中冕宁的西番人共有8个部落。而住在拖乌山地区的,是尼汝人中有一房叫“吴尼汝都”(多须化了的尼汝人)的王姓人。一直到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拖乌山上住的大多都还是藏族人。“‘吴尼汝都’这家人最早迁到冕宁后世居拖乌,其房名就变成了地名。因拖乌人后来又给姓王的多须支系人上门(入赘),因此又姓王。”

据《四川土夷考》记录称,在明朝及以前,拖乌山地区所住的西番人和当时松林土司王家所辖的48个堡子,都是同为一个支系的尔苏藏族人。原来,在明代时期,甘洛越西一带属越(xi)卫,辖镇西守御千户所及邛部长官司;冕宁为番卫,辖冕山桥后守御千户所。《四川土夷考》明确记载,拖乌地区所住的就是番族(藏族)人。一位藏学研究专家称,从记录的这些文字中可以清楚看出,明代的学者把“番”和“夷”两族作了清楚的区别,并且记录了拖乌地区原来基本上是藏族部落的居住领地

“从拖乌山翻过去之后,以前记录的古地名五宿、结古就是今天的伍宿、曹古,离冕宁城二十里地有伍宿村,村中居民都为西番,都姓伍,是‘吴尼汝都’部落的伍姓这一支,多须化了的尼汝人。结古即今之曹古,是因‘鲁姑汝都’中的错古(即罗姓)一支世居此地而得名。”他说,目前这些地方居住的都已经是彝族人了。

“拖乌”之谜,清晰地找到了答案!然而,人们印象中十分神秘的拖乌山,似乎早已忘记了这段历史。往来行走在车流滚滚的拖乌山上,却很少有人想起这一个个湮没在历史深处的“谜”。

(据《雅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