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内”“外”兼顾,披沙拣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内”“外”兼顾,披沙拣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言文段阅读是历年高考必考的题型,分值比重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文言知识点内容相对固定,掌握起来有规律可循,复习效果明显好于其他题型,所以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文言文的复习备考,往往指导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具体操作方法得当与否就成为能否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

个人以为,高三文言文复习应当把握好三个原则:点滴积累实词义项,集中突破虚词用法,强化语段训练增强语感。具体做法如下。

一、立足课内,归纳实词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读懂文段的最大障碍不在于文言句式、不在于虚词,而在于不清楚实词的意思;而高考文段中实词的意思绝大部分都是课本中出现过且不止在一篇文章出现、不止一次出现的。所以,以课本为依托,积累、归纳实词的意思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一件事情。

老师可以向学生讲清这个道理,做好打一场积累实词的攻坚战的心理准备。要求每一位同学准备好一个活页本,一个实词占一页或半页的位置。刚开始时,每一课列出几个在本课出现又比较重要的实词,要求学生先把这一课中出现的义项进行归纳,在以后的复习中,如果出现了归纳过的词语的不同义项提醒同学们进行补充,同时列出新的要归纳的词。值得说明的是,刚开始学生还不明确哪些词是常考、常用、义项比较多、和现代汉语差别又比较大的词,老师要在这个时候对学生的积累指导、提醒、要求到位,如果能以高考曾考查过的具体考题为例说明归纳、积累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将更能取得学生的信服,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以“数”为例: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目

2.数(cù)罟不入池(《寡人之于国也》)?摇密的

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摇屡次,多次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六国论》)?摇天数

5.公子行数里(《信陵君窃符救赵》)?摇几

6.请数公子行日(《信陵君窃符救赵》)?摇计算

在复习《触龙说赵太后》时,将其确定为要归纳的词,随后复习到《寡人之于国也》《鸿门宴》等文章时出现了该词不同的义项,提醒同学们注意补充,这样就以课本为依据,把“数”这个实词的义项进行了归纳整理。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范围十分广泛,要集中强化记忆是不行的,积累实词必须放在平时,一点一滴地去积累,积少成多,贯穿整个文言文复习的过程。

二、放眼课外,补充实词

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采用的是课上复习课内与课外训练高考文言语段相结合的形式。课外文段训练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把考题做对、弄懂,真正的效果应当是通过这些语言典范的文段的阅读,大家吸收到了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把这一点落在实处的做法是继续补充实词,建立在两个层面上:一个是课本中反复出现的实词,课外文段出现了新的典型的义项,将其加以补充;一个是课本中没有出现的词语,在课外文段中反复出现(标准老师要把握好,给学生以提醒)或翻译题中明确列为得分点的词语,要将其加以归纳。

以“委”为例:

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摇托付

2.何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摇随,顺从

3.城固辞,使者委而去(11.江苏)?摇放置

4.司马欲委罪于孤邪(12.辽宁)?摇推卸,推托

5.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积蓄

“委”的这五个义项只有前两个是课本中出现的,后三个都是在这两年的高考文言文段中出现的新的义项,做到这些文段遇到这个词语时要提醒同学们在课内积累的基础上加以补充。

再如“第”,在06年广东卷的翻译中列为得分点,意思是“只是”,类似的词语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即使是程度很好的学生也不一定通过看文段译文就能清楚地知道文段中哪些词是重要的,哪些词出现了新的义项需要补充。老师可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抽出五分钟指点一下前一天做过的文段,除了提醒学生需要归纳、补充的词语外,还可以顺便对一些重要、典型的虚词用法、特殊句式及归纳过的词语的意思加以强调,这对中等以下的学生而言,起到了复习巩固的效用。

学生如果能扎扎实实地将课内课外的实词进行积累归纳,他的文言文段阅读能力将有一个极大的提高。

三、集中突破,解决虚词

实词的问题解决,有助于学生读懂文段内容,也可以解决翻译的部分问题,但对虚词的复习还是一个空缺,而虚词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必考考点。

解决虚词的问题要比实词容易得多,因为它的用法是固定的,数量也有限,完全可以集中突破。

可以一周集中解决一到两个,先把这个虚词的用法讲清楚,再把从课本中找出的代表了该虚词用法的典型例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判断,当堂巩固,第三步是在课外文段中遇到该虚词的典型用法时,反复强调,使学生能够掌握得更牢固。

如,“则”的用法。

1.连词,表示以下四种关系:

A.承接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B.转折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摇(《师说》)

C.并列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D.假设 ①?摇用于假设复句的后一分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摇②用于假设复句的前一分句: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2.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译作“是”“就是”。

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12年湖北卷中出现“出则车舆,入则扶侍”,“则”是连词,表并列;12年重庆卷的“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则”也是连词,表并列;11年辽宁卷的“此则京邑之人也”,“则”是副词,译为“是”……判断课外文段中的虚词用法既让学生巩固掌握了虚词的用法,对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是一个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