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亮点有目共睹,缺憾不容回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亮点有目共睹,缺憾不容回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2012年高考尘埃落定,全国卷、分省自主命题卷与去年一样,将17道作文题呈现于我们面前。相比前些年,今年命题受到的好评要多一些,比如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网上看到全国的和一些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总的印象是比较放得开,体式多样,能尽量考虑让绝大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和往年比较,还有一点变化很突出,那就是注意往理性思维靠拢。”(见《温儒敏:应增加高考语文总分和作文分值》,载《中国青年报》2012年6月11日)

在逐一研读这17道试题之后,笔者的看法是:今年的命题有得也有失,优题与劣题并存,可以说是“亮点有目共睹缺憾不容回避”。

先说可喜之处。主要有三:

一是就整体而言,今年作文题一般审题难度适中,且大都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的现实、学生生活的现实,尤其关注道德建设);纯抒情性的、纯不着边际的已明显减少。要知道,2011年高考作文,备受非议的就是“不少题目出得太空、太虚、太不着地”“非要让考生费尽心思去猜测题意”(见《部分高考作文题“浮云指数太高”?》,载《中国青年报》2011年6月9日)。今年的考题,则基本能让考生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理可议。例如全国大纲卷的“甩掉多余的顾虑”,虽然可选角度相对单一,但密切贴合着学生的生活实际 ——扪心自问,哪个人(特别是青年人)内心深处没有“多余的顾虑”?如果考生能联系自己的家庭、学校生活,叙写切身感受(“参加高考前先背负后甩掉沉重的精神负担”为入题点之一),是不难写就言之有物、情真意切的好文章的。又如全国课标卷作文题,特点在于暗契社会生活、时事话题——供料核心“顺手做小事”,用成语说即“举手之劳”,其针对性很强,那就是“拯救举手之劳” ——2011年9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播出了《谁来搀扶“爱心”?》;《中国新闻周刊》2012年第18期曾刊文指出,“搀扶摔倒的人,这个‘举手之劳’,成了一件有风险的事”,这些都折射着命制本题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此外,像重庆卷的“问候的美好”、湖南卷的“一双手的联想”、湖北卷的“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安徽卷的“梯子横放”等,或倡导高尚品德,或指向人生态度,或关注时展与人的精神生活,或突出知行结合与务实作风,都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涌现了像广东卷“我愿意生活的时代”、浙江卷“路边鼓掌与路上奔跑”、天津卷“水到底是什么东西”、湖北卷“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等多道高质量的好题。其中广东题的优点在于材料有深度(涉及历史、未来、现实三个层面),试题富于独立思考的空间。命题人选取了两则材料:汤因比的内心意愿,与居里夫人等三人关于生活时代的选择观念。这里不妨作一个设想——假如只提供前一则材料,就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那又如何呢?我觉得,那就大为逊色了——一方面,学生将一窝蜂地驰骋想象,构思一篇“我(考生本人)最想生活在某个时代”的虚构性作品,或写成议论文,重点阐述为什么“我最想生活在某个时代”,而很难考虑到“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立意空间一下子变窄了;另一方面,“最想生活在古代某一时期”的设题,谈不上有新意,以往的模拟题与此类似的并非没有。从现在的题目看,最值得玩味的无疑是“居里夫人”的“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它与前三者构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考题的哲理韵味。对应供料的多重意蕴,学生“自选角度”时就不难多层次地切入(如选择与适应、执著与超越、内在方向的把握与外在环境的改造、理想与现实、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又如生活的标准、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本质等)。又如浙江题,其妙处应当在生活气息浓郁,凸显了现实感与人文关怀——对眼下流行的教育偏误有着明显的反拨作用。在现实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口号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资质、兴趣如何,一个劲地灌、压甚至哄骗,快马要加鞭;如属驽马,更是不由分说,不停地挥鞭。人们似乎不由自主地挤上了一座“争上游”“育精英”的独木桥,忙碌、焦虑、恐慌,忘记了静下心来,认真听听孩子的心声,全不顾及“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同时,完成本题有“在路边鼓掌”“在路上奔跑”“在路边鼓掌和在路上奔跑”三个立意角度可供选择(探究“做英雄或是坐在路边为英雄鼓掌”成为热点的原因,也能成为立意方向),这就增加了考生的自主性,比起强迫学生“拒绝平庸”的2011年江苏卷作文题,发挥余地要开阔得多。

三是部分考题彰显了命题者不一般的拟题功力。如江苏卷作文题,初闻题目出人意料:“忧”的反义词是“乐”,“爱”反义词是“憎”,怎么能将这二者组合成一个短语呢?读一读导语(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及罗曼·罗兰《巨人传》里的“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忧与爱”里有着值得玩味的内涵。试题有意另辟新径,让青年学生沉思人之为人理应具备忧患意识、责任感与悲悯情怀,很有现实意义。同时,该题与苏教版必修三的“祖国土”专题、必修五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具有紧密关联,这对中学语文教学回归教材、扎扎实实教好课文也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再来谈一谈存在的欠缺。大体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新材料作文一家独大,未必可取。全部17道题目中,命题作文仅1道(江苏卷“忧与爱”),其余均为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几乎包打天下,这表明全国卷自2006年以来持续考查这一题型,对各个自主命题的省区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但是,“一花独放不是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新材料作文其实各有自身优势,且三种题型之间完全可以“互相渗透”(如“命题作文”套用“话题作文”的格局,在前面加一段引出标题的文字;“新材料作文”沿用“话题作文”的规定,在材料后加上“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的“自”主“选”择性要求)。可以预计,2012年测查新材料作文的部分考区,明年可能会回归命题作文等考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