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破解老区“财困民穷”难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破解老区“财困民穷”难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调研背景

根据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统计,我国革命老区分布于除新疆、青海、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89个县 (旗、市、区)。改革开放以来,革命老区同全国一样,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自然条件的限制,有些老区至今仍处于贫困状态。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谋求跨越发展仍然是许多革命老区干部群众面临的现实课题。

如何破解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环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隶属甘肃庆阳市管辖,是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是原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驻地,著名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最后一仗――山城堡战役就发生在这里,同志是环县解放后第一任县委书记。

革命战争年代,环县人民无私奉献,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计划经济时代,环县作为农业大县,曾将大批粮食调往省内外,有力地保障了城市粮食供给,支援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进入市场经济后,环县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破解基础设施瓶颈问题。

虽然近几年环县把改善条件、夯实基础放在首位,大力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在中央、省、市多方支持下,基本缓解了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等问题。但是,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少(2009年仅为8188万元,人均只有241元)等原因,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面临配套资金跟不上、难以推进等障碍。

目前,全县仍有4个乡镇不通油路、69个村不通砂砾路,8万多人看病难,7000多户群众住房难,6万多人看不了电视,10多万人饮水困难……环县仍然是庆阳全市乃至陕甘宁革命老区基础条件较差的县。

调研组专家认为,基础设施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导致环县在资金、人才、技术上日益被边缘化,进而致使县域经济不断被边缘化,被发达地区和兄弟县市远远甩在后头。

大办特色工业企业,积极促进优势资源就地转化

革命老区工业基础往往比较薄弱,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直接导致“财困民穷”,环县就是典型。

煤炭、石油是环县最大的优势资源,这几年,全县紧扣国际、国内、省市发展形势,坚持在动态中深化和审视县情,认识到煤炭、石油是支撑全县经济发展大提速的主导产业,在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中,坚持“企地共赢、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快推进煤炭、石油勘探开发步伐,并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大办特色工业企业,积极促进优势资源就地转化。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如何使项目成为集聚生产要素、拉动投资增长的平台和载体呢?环县县委书记王谦对调研组说,环县立足“精心谋划一批、论证储备一批、积极争取一批、招商引资一批、认真实施一批”的工作思路,切实做到:抢抓政策“争”项目,扩大招商“引”项目,激活民资“聚”项目,以工业项目的大突破谋求县域经济的大发展。通过近几年努力,华能集团、长庆油田和延长油矿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为环县革命老区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然而,毕竟环县煤炭、石油等优势资源开发刚刚起步,投资主体少,企业规模小、贡献率低、支撑力弱,工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有数据显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6户,年创利税百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只有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4%。

不仅如此,调研组发现,环县虽然坐拥陕甘宁交汇的独特区位优势,但至今没有铁路、高速公路过境,从这里到兰州、银川、西安三省会都要5个小时以上,加之水、电供应不足,严重影响到工业资源的规模开发、集约开发。

根本途径在于富民增收

欠发达革命老区往往是农业大县。尤其是环县,农村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93%,且贫困面大。去年环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3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820元。只有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环县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奋力赶超。

针对土地面积广阔但年降雨量极小,农民增收缓慢、渠道单一的现状,环县坚持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作为关键举措。首先,大力实施“地膜增粮”工程。从2008年开始,全面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旱作农业新技术,每年直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特别是今年推广种植103.8万亩玉米,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县,丰收已成定局。

同时,着力实施“种草养畜”工程。以建设甘肃省“草业大县、畜牧强县”为目标,全县范围封山禁牧,大力发展舍饲圈养,从去年开始,每年种草40万亩、养羊40万只。草食畜牧业正在成为抗旱增收、强县富民的主导产业。

此外,在实施扶贫开发工程中,坚持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培育特色产业、形成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大扶贫”格局,近三年落实各级各类扶贫资金2.3亿元,全县贫困面下降了8个百分点。

为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积极实施劳务输转工程。按照“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全县每年输转富余劳动力10万人次左右,创收5亿元以上,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有资金、有技能、有管理经验的农民工兴办企业、致富家乡。

实践证明,“四大”工程的顺利推进,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县干旱缺水制约农业生产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20元,同比增长20.4%。

不让老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虽然是欠发达革命地区,但决不能因此而让这里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环县县长吴丽华斩钉截铁地对调研组说。

革命老区往往地域面积广阔,人口居住分散,学校布设太多,则会分散有限的教育资源;布设太少,会造成学生上学困难。如何因地制宜调整教育布局结构?

根据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需要,环县作出了“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山区学校向公路沿线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五集中”工作部署。

这样,全县在环江新区开发、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规划学校布局,预留教育用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坚守规划“红线”,决不改变用途。全县近几年累计无偿划拨土地761亩用于教育,并规定:凡撤并的乡镇政府机关,全部无偿用于学校新建、迁建、改建和扩建。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环县先后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新建3000人以上规模的中小学4所,改造乡镇中小学65所,使全县7万多名中小学生的30%集中到中心乡镇、40%集中到县城,频频出现“建成一所、爆满一所”的景象。

环县集中规模办学,不仅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更拉动了城镇化建设。

五点建议助推老区发展

像环县这样的欠发达革命老区,国家如何帮助其真正摆脱基础设施差、经济总量小、农民增收难等发展困境?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专家建议:

第一,应将“革命老区发展战略”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立国家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的长效机制。

第二,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立项时,应对欠发达革命老区给予重点倾斜,并逐步取消这些地方的配套资金,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全额负担。

第三,在扶贫开发上,应坚持“整体推进”与 “分层开发”相结合,对革命老区进行连片、系统开发和建设,而不能顾此失彼。

第四,应大幅度调整革命老区税收上缴的比例,对困难比较大的革命老区,可实行暂免上缴税收或全额返还的政策。

第五,积极支持革命老区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尤其在工业、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上,给予重点安排和扶持。(执笔:何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