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结合金昌武威两市的实际,阐述了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战略定位,探讨提出了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区域经济 经济一体化 金昌 武威

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金昌和武威两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抢抓国家支持甘肃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贯彻落实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根据金昌武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甘肃实施“组团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1年7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本文就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1.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金昌—武威经济区(以下简称“金武经济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范围包括金昌市的金川区、永昌县,武威市的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面积4.2万平方公里,武威市人口1815054人,金昌市人口464050人,2010年两市人口227.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1.22﹪。金昌市与武威市原来同属于武威地区,有着悠久的一体化发展历史渊源。1981年,在行政区划调整中经国务院批准,金昌从武威地区分化出来,成立为独立的金昌市。两市地缘相邻,自然地理相连,同处河西石羊河流域绿洲盆地,区域经济具有一体化合作与发展的良好基础。金武经济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富集,产业优势互补,历史渊源相同,文化多元相融,经济社会联系紧密,是经济、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金昌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有色金属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镍、钴、铂族贵金属生产及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武威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葡萄酒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是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国家级沙产业和防沙治沙生态恢复示范区。近年来,随着两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关联日益紧密,经济社会联系不断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条件更趋成熟。“十一五”期间,金武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439.28亿元,占全省的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273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逐步实施,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金武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重点。省委确定的区域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推动金武经济区组团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金武两市党委和政府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强力推进,经济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要素流动、产业关联、社会融合不断扩大,一体化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有利于发挥区域内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综合优势,进一步集聚要素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实施区域功能组团和联动发展。

2.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定位

《规划》指出,坚持把金武经济区发展放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功能组团和整体优势,提升经济区的战略优势地位。金武经济区建设要以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国家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内陆河流域生态文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多元文化相融发展的繁荣区为战略定位。依据国家和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为主轴,以金昌市金川区和武威市凉州区主城区为中心,以主要交通通道连接的县城、重点建制镇和产业园区为主要节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优化空间布局与产业组织体系,构筑“一带携领、两核互补、点状集聚、重点突破”的点轴式空间开局。按照“前五年夯实发展基础,后五年提升水平大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努力把金武经济区建设成为资源同享、产业互补、生态共建、社会相融的一体化发展创新示范区。

3.推进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3.1围绕空间开局,合力建设一体化交通网络

要围绕点轴式空间开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体谋划金武经济区交通网络架构,打通公路、铁路和空中连接通道,强化与新疆、内蒙古、青海以及宁夏的交通联系,提升金武区域通枢纽地位。一是强化内部交通衔接。尽快建成金武高速公路和金色大道,规划建设区内公路,推进两市县乡公路连通及等级提升,加强区内公路与国省干线高速公路网的互联互通。二是合力建设外联通道。加强区际联系,提升改造与兰西经济区交通通道。加快徐古、营双等高速公路建设。对重要国省干线和省际出口路改扩建。加快建设兰张三四线、干武二线、金阿等铁路,努力形成以武威、金昌两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的铁路运输通道。推进武威煤炭集疏运中心建设。适时建设武威机场,拓展对外空中通道。三是加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制定区域公交发展战略,加强凉州、金川等枢纽站场建设,加快县城及重点城镇客运站建设,促进公共交通网络向乡村延伸,实现公共交通与公路交通的有机衔接。

3.2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合作建设产业创新发展区

要充分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统筹各类要素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体系,构筑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区域经济增长极,合作建设产业创新发展区。一要构建“一区多园”工业布局。强化产业集聚,以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引领其他产业园区发展。加强产业园区的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特色,打造共同优势,形成“一区多园”工业布局。二是建设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充分发挥金昌国家新材料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载体作用,突出金川公司等大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发挥其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工业。依托优势资源和企业,突出发展新能源产业,改造提升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物产业,提升产业竞争新优势。四是联手共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依托金武经济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优势,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以发展高效节水型灌溉农业和农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3.3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联手创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

金昌是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之一,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是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两市要统筹城乡人口、产业、空间布局,着力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联手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一是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优势与农村资源相结合,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农村现代文明生活水平。三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农村发展纳入到城乡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加快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完善农业农村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农业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保、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文化服务等协调发展,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四是武威市要按照“一轴双城三组团”的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经济、人口和要素集聚,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

3.4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多元文化相融发展的繁荣区

金武经济区文化同源、民族文化多彩、多元文化相融、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映。要按照建设文化大省的总体要求,抓住创建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机遇,发挥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文化资源优势,以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为重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一是共同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突出佛教文化、汉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天马文化、骊靬文化、民间民俗地域文化的宣传,提升文化品位,合力打造一批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提升金武经济区文化品牌竞争力。二是加强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合作。依托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重点打造以五凉文化、西夏文化、骊靬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祁连风光、大漠风情和天祝藏乡等为特色的生态风情游,以金昌等为重点的现代工业观光和科技文化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把“中国?马踏飞燕—金武游”作为旅游业的主打品牌进行培育建设。三是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加快推进两市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建设,共享公共文化资源。建立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和广播电视节目合作互融机制,共同承办重大文化活动,带动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

3.5加强资源环境保护,通力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

两市要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共同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把金武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乃至全国高效节水示范区。二要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统筹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区保护,合力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区。三要继续深化绿洲生态建设。以主干渠路为骨架、农田支渠和田间道路为支架,提高农区林网覆盖率。围绕国道、省道、县乡等四级道路,开展绿色通道工程建设。

3.6大力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推动《规划》落实

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一体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加强政策配套、组织协调和规划实施,为金武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省直相关部门和两市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加强对金武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领导。二是建立市长联系会议制度。落实省领导小组确定的事项,议定两市重大合作事项,制定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政策和措施。三是加强工作协调。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国家、省上的支持,制定有利于促进金武经济区产业配套、协调互动的支持政策。四是发挥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作用。充分发挥两市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中介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社会和民间力量促进金武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社科课题: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金昌—武威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EB/OL]

[2]《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