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借助课外阅读资源,提升写作水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借助课外阅读资源,提升写作水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习作教学无法完全脱离阅读而单独实施。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将同主题、同题材或同体裁的阅读资源巧妙地植入习作教学中,便能因势利导,使习作指导威力剧增。然而,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虽然与单元习作主题相符,且文质兼美,但学生总觉得题材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难以找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因此亲和力不足。故而,我选择从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寻找资源为习作服务。此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借“文”取道,晓“细节”之理

作文权威专家颜运静老师说:“好题材是文章的‘心脏’,优美的语言则是美丽的面庞。具体形象的描写可让文章读来‘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如临其境’。”由此可见细节描写之重要。可是有多少学生真正懂得“细节描写”之理呢?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其写作要求为:“写的时候,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出他某一方面的特点。”本单元课文写人的方法主要体现为:通过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从正面或侧面表现人物特点。纸上谈兵,学生们都会,可真要在生活中找一个人,把他的特点写出来,他们就犯难了,因为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细节应该体现在哪里?即使从教材课文中学了很多描写的方法,亦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难题,得借助大量典型文集,让学生在多次阅读体验中知晓“细节”之理。即,为什么要有细节描写?什么情况下进行细节描写效果最佳?于是,我找到了一本与单元习作同题材且深受学生喜爱的小说《草房子》。该小说以角色为章节,每个章节写的都是主人公桑桑童年时印象最深的一些人,与本次习作题材不谋而合。其中,曹文轩式的“细节描写”十分出彩,正是解决本次习作核心问题的最佳教材。

当天的作文课上,我让每位学生锁定一个目标(某个角色、环境、天气等)阅读,分组、分工将一些特定的描写片段细细列出来。面对大量典型文字,学生猛然领悟:

1.原来,小说中许多关于“自然环境”、“动物”描写的文字均是侧面烘托了桑桑的心情。

2.一些正面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往往定格在关键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虽然只有一瞬间,可只要有细致入微的描述,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

知晓了“细节”之理,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不少学生进步明显。如:

筱诗写《贪睡老爸》,就抓住了早上闹铃响起的时刻――

老爸一脸困乏,不停地打着哈欠。身子像喝醉了酒,东倒西歪;眼皮好似灌了铅,怎么也抬不起来。这懒样,像是十天十夜没有合过眼。我正想拉他一把,谁知他朝闹钟瞥了一眼,来了个180度的猛回头,拉起被子,再次倒头而睡。我又急又恼,使出浑身力气大叫:“起床了――”这声音震耳欲聋,连我自己也害怕三分,可他却纹丝不动,稳若泰山。

卓群在写《开心果――烨政》时,就从正面和侧面入手,表现人物特点:记得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开心果”没带水瓶子,就朝我们讨水喝。我毫不犹豫地把水杯递给他,只听“咕咚咕咚”几声,就被他喝了个底朝天。周围有个同学说:“你简直是‘黄牛饮水’。”他听了“扑哧”一笑,索性扮起“黄牛”,横冲直撞地向我们“进攻”,口里直嚷着:“黄牛来也,黄牛来也!”我们像一只只被哄散的麻雀,来回躲闪。他见“逮”不着我们,便放慢了脚步,一改形象――反背小手,踱着鸭子步,慢悠悠地走到我面前,接着一拱手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话音未落,我们已笑得人仰马翻。

二、借“句”取味,悟“遣词”之妙

关于习作中遣词造句的标准,老师们说法不一,但准确、简明、生动三项原则是公认的。当然,在某些环境下,语言有些特色就更出彩了,那便是佳作中的上乘之作。然而,大部分学生一写作文就词不达意、捉襟见肘,能详略分明地将事情写下来已是不易,再难以求得遣词造句上的突破。

现状是如此,但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并非不可解,只是学生缺少某些优秀的、有特色的文字的引导。一旦他们对某种类型的文字产生了兴趣,便会产生积极模仿的愿望,语言面貌就会有所改观。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和第七单元教材中均有许多“古典名著”,故而,单元习作的要求中,教材对遣词造句的要求便提高了。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觉得白话文启示不大,文言文距离太远,只可欣赏,难以实践,所以,习作中陈词滥调、迂回重复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我特地挑选了一本在语言上极富魅力的微型小说――《俗世奇人》。冯骥才的小说语言特色是十分明显的,种种名词排列组合中,词汇的丰富、语调的抑扬、语势的夸张,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经评书式的朗读,更具有一种错落、摇曳、层层递进、步步紧逼的音乐美。我将这些极富特色的句子罗列一番,请学生阅读欣赏,他们一下子就被这样的语言迷住了,还争相在习作中模仿。如:灿栋的《“狐狸”》实乃是“表哥”,这样拟题无疑受到了小说影响。此外,语言组织中也体现了节奏感,读来韵味十足:

表哥大名余涛,脸瘦,眼细,耳尖,再加一圈细密的小胡子,活脱脱一个“狐狸”的造型。

他不仅外形像狐狸,心眼儿更是狡猾。你听他“嘿嘿”一阵笑,让人感觉一股寒风吹得心里发颤。可老妈却总看不透他,总夸他“懂事机灵,成绩棒”。因此,我没少吃他的冤枉。

综上所述,单元习作中的种种顽疾均可以从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找到良方。只要我们能悉心分析问题的成因,用心寻找有效的契合点,便能使源源不断的阅读资源为习作教学所用。长此以往,学生能从阅读中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积淀、视野的拓宽,既有遣词造句之功,又有布局谋篇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