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累积语言厚度 提升语文修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累积语言厚度 提升语文修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针对现行语文教育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缺乏积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重要影响的理念,笔者从积累技能的培养、加强课外实践语言的积累、在社会生活中进行语言积累等三方面,就怎样帮助学生累积语言厚度提升语文修养进行阐述。

【关键词】量变到质变 积累技能 实践积累 生活积累

“积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事物逐渐聚集”,这个看似简单的意思其实包含着由量变到质变深刻的哲学原理。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原始积累,没有积累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提高和创新。马克思为了写好两百多万字的《资本论》,掌握了欧洲所有国家的语言,阅读了一千五百多种书籍,写下了一百多本厚厚的读书笔记。他的事迹深刻形象地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意义:只有积累到必要的厚度,才能勃发出感人的深度。现行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缺乏这样的理念。辅导学生掌握积累的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积累习惯的方式也单一,导致现行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无法达到素质教育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厚度,提升语文修养?笔者有几方面的思考:

一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积累的基本技能

课堂教学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课堂教学进行语言积累和应用的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积累。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应该抛弃繁琐的课文内容分析,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积累的技能,具体做法如下:

1.在朗读、背诵中积累

新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的教育目标:“第一学段至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朗读、背诵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只有读得多、背得多,才会积沙成塔,厚积薄发,应用起来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呼之欲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精美,学生只有通过多读、多背,才能积累大量精美的词、句、段,这样不但充实了语言宝库,还从背诵中感悟体会到作者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奥妙。因此,我们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背。笔者始终注重把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活动中。如:在上《鸟的天堂》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读了解鸟的天堂――大榕树之美;然后进一步读懂课文,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课文中有很多好词佳句,学生反复读,把那些美词佳句烂熟于心,从而加深感知,领悟体会大榕树的动态美和静态美,以及众鸟纷飞的景象。课后笔者还让学生把好词佳句抄在笔记本里,巩固积累成果。

2.在说、写训练中积累

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说、写是学生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是由积累到运用再到积累的过程。记得《火烧云》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段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三种类型:ABB式、ABAC式,还有一种是前面提示一种事物,而后面表示这种事物的颜色,如葡萄灰等。笔者指导学生模仿这几种词语的类型试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学生很快就写了出来,有的写:黄澄澄、绿油油、白花花;有的写:半红半绿、半黑半百、半紫半蓝……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让学生用自己所写的词语模仿课文的叙述格式,进行想象说话,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3.在品词、析句中积累

所谓品,即品味文章,通过对课文中一些重点词句的品读、研讨、探究,领悟内容的内在含义。如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课后的思考练习有这么一道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你能仿造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找出课文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句子,反复诵读,并体会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除此之外文中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等,要让学生在品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然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流逝的。这样,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进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二 丰富语文实践活动,在课外活动中加强语言积累

语文与生活同在,就如古人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教育观也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中也强调了加强语文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运用语文。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应该充分地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日常生活中充分地读书、思考与交流。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充分用好学校图书室语文资源,努力拓展学生阅读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总量也有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要求:小学1至6年级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如果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学习阅读,学生的阅读量是非常有限的,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积累的程度可想而知,时下大多数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语文能力不强也就不难想象了。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利用学校图书室来引导学生去达到必要的课外阅读量。首先,每个语文教师要根据学段的特点为全班学生制定总体课外阅读计划,规定好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的阅读数量。其次,语文教师要为全班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课外阅读用书,避免学生盲目选择。最后,语文教师要为每个学生设计阅读记录卡,让每个学生把阅读的基本信息、感受、收获等记录在卡上。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去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动脑又动笔,对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大有裨益。

2.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家庭成为孩子读书的温馨港湾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已经基本普及到中国百姓的家庭生活中,人们在家庭中都把这些现代文明产物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使之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享受,但是却难以容下一张小小的书柜,从而给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弊端,让学生从小只是接触到快餐式的、肤浅的多媒体文化。为此语文教师非常有必要做通家长工作,让每个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买一些内容积极健康的好书,每天定时把多媒体全部关闭,让学生静静地享受纸质阅读的快乐,如果家长能与学生一起阅读,他们的语文素养会成倍增长。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公认最聪明的民族之一,原因之一就是这个民族有一个传统:当孩子有意识的时候,家长就把蜂蜜涂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让孩子直接感觉书本是甜蜜的,之后非常重视孩子对书本的阅读培养,目前以色列犹太民族每年每人的人均阅读量是世界第一。

三 教育学生做个有心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语言积累

古人云: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此话揭示了在生活中积累的重要意义。任何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语言艺术也不例外。作为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更需要在熔炉般的社会生活当中去积累。我们要教育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当中学会看不同行业人的穿着打扮和行为动作有何不同。要学会听不同同行业人的言语表达和用词用语。要学会想: 想如何才能把不同行业人的独特个性表达出来。只要坚持做一个社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定能积累到无数语言素材,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等一定会大幅提高。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鲁迅先生也说得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粉才能酿出蜜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不懈注重学生语言积累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的积累技能,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就等于交给学生一把通向语文天堂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学生定能步入语文的殿堂,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李功连.湖南师范大学